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除了晶片,別忘了軟體領域的“光刻機”也需要突圍

對於很多產業來說,晶片庫存是否充足已經成為人們下意識關注的話題。在經歷中興、華為事件之後,

供應鏈安全已經成為了中國產業與政策發展繞不開的話題,並上升為國家安全的一種表現。

尤其是華為“缺芯”後,光刻機、ASML等詞彙屢屢見於報端,甚至已經成為人們餐桌之上的一道談資、成為分析國際政經局勢的一枚砝碼。

至少在經歷晶片之殤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要想造晶片,不能沒有光刻機。

如今的半導體產業雖然迷霧重重,但最起碼令人期待。可解決了晶片問題我們就能高枕無憂麼?

看似風平浪靜的軟體領域,是不是也有一座像“光刻機”的科技山峰等待我們去超越?

-01-

軟體,也講供應鏈。

自從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陸續有300多家企業宣佈斷供俄羅斯,美國更是將俄羅斯列入科技出口管制名單中。令人意外的是,制裁幾乎波及了全球科技公司。美國媒體統計,宣佈對俄羅斯斷供的科技公司大概有300家,包括了谷歌、蘋果、微軟、英特爾、Facebook、亞馬遜、戴爾、Oracle等。在IT產業鏈上,這些公司可以稱為IT產業鏈的“鏈主”,左右著產業發展的方向,左右著產業發展的成敗。

其中,被認為軟體發展歷史上最具價值的“開源軟體”,也加入了斷供俄羅斯的行列。俄國準官方大報《生意人報》就放出訊息,稱世界第一大開源軟體託管平臺GitHub,正在考慮限制俄羅斯軟體開發者訪問開源軟體原始碼儲存庫。

毫不避諱地說,從IT產業發展的角度看,美國科技公司對俄羅斯的制裁,尤其是軟體層面的制裁,直接擊破IT產業鏈。

這種斷供或許是毀滅性的,或將直接斷送產業發展的前景。

-02-

我們應該可以預判:中國的軟體供應鏈並不安全。

中國有著全球最大的移動應用生態、有著許多國產的軟體。如果我們用討論晶片的思路去挖掘軟體領域的話題,就不僅發出一連串提問:軟體是怎麼從一行行程式碼變成一個個程式的?是誰在控制著這個過程?這個過程可控麼?如果不可控,那是被誰在控制?

2020年6月,學界著名的軟體Matlab宣佈對哈爾濱工業大學進行制裁,並終止了哈工大師生們的軟體授權。Matlab是一款由美國The MathWork公司出品的商業數學軟體,被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萬+工程師和科學家用於數值計算及模擬模擬。

2個月後,當哈工大的師生們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時,又突然被組委會通知:不能使用Matlab軟體參賽。此舉還引發了人們對比賽公平的廣泛關注。對於絕大部分理工科背景的人來說,Matlab是用於工科計算最基礎而又最重要的工具軟體,有網友戲稱,如果不允許使用Matlab比賽,就好比拿著算盤和計算器進行比賽。可見基礎工具軟體的不可或缺。

更加諷刺的是,當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主力贊助商就是Matlab的生產廠商Mathwork。一邊贊助比賽,另一邊禁用軟體,足見軟體卡脖子的尷尬後果。

-03-

其實,哈工大被禁用Matlab並不是個例。被美國加入實體清單的另一所高校哈工程,以及ICT巨頭華為公司,幾乎都在同一時間收到了Matlab的禁令。雖然業界還有很多功能相似的軟體,但其整體效能和相容適配都需要漫長的過程。

在基礎工具軟體的“倉庫”裡,Matlab或許只是冰山一角。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沉澱,歐美國家在這個看似名不見經傳的領域裡,已經打下了牢牢的根基。這些數量龐大、功能精準的軟體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彼此聯接的龐大生態,任何國家和企業要想開發軟體,都無法離開這個龐大而複雜的系統。這些被稱為“軟體工具鏈”的產品,是製作各種應用軟體必不可少的關鍵要素,

就像製作晶片離不開光刻機一樣,軟體領域的“光刻機”——軟體工具鏈,也已經成為擺在中國軟體行業面前的一座大山。

根據2019年釋出的《中國工業軟體白皮書》顯示,在中國工業大國的肌理之下,是一腔軟體小國的殷殷血脈。雖然經過30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品類齊全的軟體種類,但依然與國外存在巨大差距。國際主流常用的各領域工業軟體有超過150多款,幾乎全部由國外企業提供,且軟體封閉不開源、不開放。隨著外部環境的持續動盪,工業軟體遭受制裁的可能也進一步加劇。

在歷經晶片之痛後,我們是否還能經受軟體領域的卡脖子問題?這個疑問並不是假設,而是已經真真切切來到我們身邊。幾天前,華為公司相關人員在面對筆者問詢時就明確表示,2019年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之後,

華為所面臨的業務連續性挑戰,並不只存在於半導體晶片領域。在軟體領域,也有很多諸如Matlab一樣的軟體被禁用。

如果不找到替代方案,即使解決晶片問題,華為也將面臨巨大的業務挑戰。

面對軟體領域的斷供,華為究竟要如何應戰?

-04-

本月7日,華為雲悄然釋出了一款名為CodeArts Req的軟體。在華為公司的相關宣傳頁面中我們看到,這是一款“自主研發的軟體研發管理與團隊協作工具,凝結了華為30多年軟體研發的先進理念與豐富實踐”。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款軟體所聚焦的功能或許過於專業。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款軟體背後的戰略意圖似乎更加令人尋味:這是華為公司在歷經美國製裁以來,釋出的第一款軟體工具鏈產品。

在美國政府接連的制裁之下,保障業務的連續無疑成為華為公司生存的第一準則。在軟體領域,我們看到昔日用來圍堵華為的軟體開發工具,已經被華為自行研發成功。這就好比一直面對突圍的部隊,已經打響第一槍,打倒了圍堵華為的第一個對手。

雖然擺在華為面前的難題還有很多,但我們不禁發問:如果華為能補齊軟體工具領域的短板,將意味著什麼?除了這款軟體之外,到底還有多少個類似的基礎軟體正在逐步突圍?

面對我們的發問,華為相關人士並未直接作答,只是平靜的告訴我們:別急,這只是突圍的第一槍,而已。

END

責編/版式:沈新竹

稽核:申晴

監製:劉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