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古代紅纓槍上為何綁紅纓?古人智慧絕倫,兩字便可高度概括!!

古代紅纓槍上為何綁紅纓?古人智慧絕倫,“兩字”便可高度概括!

槍是古代戰場刀槍劍戟“四大名器”之首,被稱為“百兵之王”,在我國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槍柄長於刃,與短兵器械截然相反,但綜合威力大,特別是在戰場上使用非常廣泛,可以遠攻近防,靈活多變,翻轉自如,充分體現

“去如箭,來如線,槍似游龍”

的風格特點。

矛和槍的主要區別在於杆的軟硬。矛屬於重兵器,杆以棗木等硬木或精鋼製成,最重的鋼杆長矛重量可達七八十斤,如張飛的丈八蛇矛。矛的歷史遠比槍長得多,但由於對臂力要求太高,晉代開始逐步被長槍所取代。

槍的種類繁多,以宋,明兩代最為盛行,廣泛裝備於步兵和騎兵,其中

宋代有雙鉤槍、單鉤槍、環子槍、拐槍等,到清代有蛇槍、火焰槍、鉤鐮槍、虎牙槍、雁翎槍、十字鐮槍等。

我國古代歷史上名槍名將如雲,如:

項羽的破陣霸王槍、趙雲的涯角槍、霍去病的梅花槍、岳飛的瀝泉神槍、秦良玉的暴雨梨花槍、馬超的虎頭湛金槍、戚繼光的神威烈水槍、羅成的神飛亮銀槍

等等。

明代極其推崇楊家槍法,贊其

“有虛實,有奇正;其進銳,其退速;其勢險,其節短;不動如山,動如雷震。”

槍的構造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組成:槍刃、槍桿,其餘部分為槍纓和槍纂,分別有不同的用處。

槍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當屬“紅纓槍”,即在槍頭與杆的連線處綁有紅纓,揮舞之時飄灑俊逸,但這絕不僅僅是為了好看。

在槍上綁紅纓這種做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血”。

古人講,“寧挨三箭,不挨一刀;寧挨三刀,不挨一槍”,足見長槍的殺傷力巨大。當長槍的菱形槍頭透過盔甲刺入人體後,相當於放血槽,大量鮮血會隨著槍頭拔出而急劇噴射,血液會沿著槍桿流下,讓使用者手握打滑,很難持續發力,會嚴重影響長槍威力的發揮。

古人在槍上綁上紅纓,纓穗吸血,故名“血擋”或“血避”,

有棕制,有頭髮制,也有犀牛尾制,一般長度不短於20釐米。

當然,除了起到“吸血”作用,還能夠固定槍頭,由於隨風飄起的血紅色槍纓如同燃燒的火焰,不僅可以提振士氣,而且隨著槍桿旋轉,槍纓急速飛轉,可以混餚對手視線和注意力,起到迷惑的作用。

槍取勝之法,精微獨到,其他兵器難與匹敵,最初是白槍纓,還有黑色槍纓,綜合威力強大到足以一槍斃命,在古代冷兵器戰爭中殺人無數,可謂霸王冷兵器。

一個小小的紅纓作用竟如此之多,古人智慧真是精妙絕倫,讓人歎為觀止!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發表不同意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