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二戰德軍的野戰服為什麼會沿用m36的德國灰?德軍的軍服有多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合了傳統與現代、實用與舒適的德軍軍服可謂獨樹一幟,其做工精美、質量上乘,吸引了很多年輕人的青睞,為了得到一身漂亮的軍服,當時很多德國青年人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給自己和他國帶來沉重的災難。

二戰初期,德軍陸軍的軍服沿用了一戰德軍陸軍的灰色,俗稱“德國灰”,給人以莊嚴、肅穆的感覺。由於開始在廣闊的蘇聯平原作戰,所以從1941年開始,德軍的野戰服也一改M36野戰服的“德國灰”,德軍的野戰服開始趨於綠色。

德軍還創造性地使用了迷彩服。德國在20世紀30年代就研製了迷彩服,成為了首批裝備軍用迷彩服的國家之一。但是,使用迷彩服的德軍,往往是德國黨衛軍部隊和德國空軍地面野戰師。

在德國國防軍中,除了少數像“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這樣的精銳,以及普通野戰師中的軍官和士官以外,大部分士兵都沒有配備迷彩服。國防軍配備的迷彩服主要以M38迷彩服為主黨衛軍配發的迷彩服主要以M44迷彩服為主,亦稱“豌豆迷彩”。其基本都是一種迷彩罩衫,將其套在普通的野戰服外面,就可以達到穿著迷彩服的效果了。

此外,雪地作戰的環境也迫使德軍研製了相應的冬季野戰服——外套內層是白色,可以在冰雪環境中穿著,外套外層是褐色迷彩,可在冰雪消融後的環境中穿著。在西線的阿登戰役中,德軍也大量使用了這種冬季野戰服,讓英美盟軍吃盡了苦頭。

二戰中,德軍最具有代表性的還是德軍裝甲兵的作戰服裝,堪稱德軍軍服的典範。1935年,德軍裝甲兵開始配發這種作戰服裝,包括帶有襯墊的黑色貝雷帽、雙排扣短黑夾克和寬鬆透氣的黑褲子。裝甲戰鬥車輛中機油較多,士兵的作戰服裝很容易沾染機油,而黑色的制服恰恰在沾染了機油之後也難以看出,保證了制服的美觀。短上衣使士兵坐在車內也不會有束縛的感覺。由於非常實用而且適於在狹窄悶熱的裝甲戰鬥車輛中使用,這套作戰服裝受到了前線德軍的廣泛歡迎。

當然,精美歸精美,一旦到了氣候惡劣的高寒地區,要風度不要溫度,這些人就凍出病來。由於希特勒狂信德軍可迅速地打垮蘇聯,沒有及時備足夠的冬裝,導致德軍被凍在莫斯科城下。慌亂之中,德軍只能把一切能找到的紡織品都裹在自己身上,冰雪風暴之中,德軍往日高傲的神情蕩然無存,連舊報紙都被塞進衣服內取暖,在死亡冬季中痛苦煎熬——寒冷和風雪將衣衫單薄的德軍精銳之師變身莫斯科城外的堆積如山“殭屍”,勢如破竹的德意志鐵騎高速突進了800千米,卻倒在了最後的50千米……

再也無法前進的德軍只能停在原地等待老天和元首的安排。遠在狼穴的希特勒還是堅信中央集團軍可以到達莫斯科,而博克元帥已經沒有能力再攻入莫斯科了,儘管莫斯科已在德軍大炮的射程之內了,德軍在嚴寒中將進攻戰轉成了防禦戰。根據相關統計,在整個冬季戰役,德軍在東線的損失達85。4萬人,其中非作戰減員達47。8萬人(凍傷員達22。8萬人)。

殘酷的戰鬥讓東線德軍吃了血的教訓。德軍軍官曾引以為傲的精美製服和馬褲不再是戰場的首選。由於的戰鬥會使高額定製的軍服迅速破損而無法更換,普通士兵的作戰服反而更容易獲得,因而低軍銜的軍官也越來越趨於穿著更為實用的作戰服裝,而軍官特有的馬褲則會讓他成為蘇軍狙擊手的瞄準的首選目標。

二戰後期,德軍士兵穿著的野戰服較為混雜,相對來說較為普遍的是M42和M43野戰服,M44野戰服也有一些。在長達45年的戰鬥中,最初的M36和M40野戰服已高度破損。1944年,補充過來的新兵大多配發的是M42和M43野戰服,尤其是M43野戰服的軍褲,穿著的舒適程度和實用程度都比過去的M37軍褲要好得多。由於大量軍需資源的匱乏,德軍也開始傾向於裝備生產成本低得多,穿著起來也更為舒適的矮勒靴和布質綁腿,而不是生產成本較高而且笨重的高筒皮靴。

無論希特勒如何堅定,大勢已無法阻擋。到了1942年1月初,蘇聯西線戰略方向的反攻完成,從德軍手中解放了大批居民地,其他幾個方向也轉入了戰略反攻階段。自二戰以來那支無敵的古德里安鐵騎也第一次被迫撤退了,雖然希特勒的戰令還在,但博克還是不能看著自己最精銳的部隊就這樣在蘇聯的風雪中全軍覆沒,命令中央集團軍後撤。希特勒的計劃就此破產,倒在了拿破崙曾經倒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