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劉邦打敗項羽得到天下後,為何不說自己能得天下?其實原因很簡單!

當年,劉邦打敗項羽得到天下後,曾和自己的手下聊起自己能得天下的原因。

其手下都是紛紛奉承劉邦說他雄才偉略,賞罰分明,所以眾人樂意為他效力。而項羽則妒賢嫉能,摳門小氣,不捨得賞賜有功之人,所以失了心。

當時劉邦卻不這麼認為,對眾人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對於劉邦的說法,前面的部分我是深刻認同的,若無這三個人相助,劉邦是很難得到天下的,但是對於最後一句,我是非常不贊同的。

范增之所以不受項羽所重用,只因為他所效忠的另有其人。

為何這麼說?這還要從范增登上歷史舞臺開始說起。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關於范增的前半生記載很少,他一出場就是七十歲的老人了,司馬遷只是簡單描述說范增是居鄛人,平時在家,好出奇計。

直到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反秦鬥爭陷於低潮。以項梁、劉邦為首的楚地義軍在薛地相會商討大局,范增前往投奔,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

范增在見到項梁後,首先分析了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原因。在他看來陳勝之所以失敗就在於其不立楚王之後而自立為王,無法充分調動楚國的反抗力量。

因為,秦朝消滅六國的時候,楚國被滅得最冤枉,最委屈,所以楚人對秦的仇恨也是最深,所以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

接著,他告訴項梁其之所以能被受到楚地各起義軍的擁護,就在於其乃楚國名將項燕之子,而項氏世代為楚將,人們以為他能復立楚國社稷。

所以,他建議項梁扶立原先楚王的後裔,以此樹立大義的名分。而項梁也接受了范增的提議,找到了在民間替人放羊的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復立為楚懷王。

范增的這個復立楚王之後的建議在反秦的初級階段,為項梁所領導的故楚集團的反秦力量擴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這個計策簡直就是顧頭不顧腚,只看眼前不考慮未來。范增在建議項梁擁立之初就應該考慮到,一旦反秦勝利後,怎麼安置楚懷王?

清代學者王鳴盛就曾有言

“方項梁起江東,渡江而西,並諸侯連戰勝,及陳涉死,召諸別將會薛計事,此時天下之望己繫於項梁,若不立楚懷王孫心,即其後破死於章邯之手,而項羽收其餘燼,大可以治天下,范增首倡議立懷王,其後步步為其掣肘,使沛公入關,羽得負約名,殺之江中,得弒主名。増計最拙,得誤項氏,且六國亡久矣,起兵誅暴秦,不患無名,何必立楚後,制人者變為制於人。”

算是徹底否定了范增給項梁建議立楚懷王的計謀,他認為秦朝暴虐無道,反秦誅暴,是大勢

所趨,項梁完全可以自己幹,並不需要再立楚懷王,來作為反秦的標誌。

若是如此即便項梁戰死,項羽也能繼承項梁的勢力,統一整個天下。而擁立楚懷王之後,楚懷王也並非等閒之輩,項梁死後便奪取了項羽的兵權,並不許項羽西行攻秦。

還讓劉邦制約項羽,這些都觸動了項羽的逆鱗,以致最後項羽在稱霸諸侯後暗殺楚懷王,反而使得項羽揹負了種種罵名。

之所以如此,只因為范增為楚人,作為一個七十歲的老人,他必然更認可原先楚王之後的正統地位。

他相助項梁並非是為了項氏,而是為了推翻秦朝統治,復興楚國。所以其才會建議擁立熊心為楚王,因為在他看來項氏只能是楚國復國的助力,而不能成為新的楚王。

而且,在項梁戰死後,楚懷王立馬發動政變奪權成功,成為真正的楚王,這裡面估計范增也出力不少,不然為何在後來的援趙大軍中,范增被封為末將,成為第三號領袖。

也正因為如此,項羽從此開始對范增不再信任,因為他知道範增效忠的是楚懷王而非是是效忠項氏,所以無論范增給他什麼建議他都要再三思慮。

關於范增建議項梁擁立楚懷王之計暫且算是有利有弊,但是范增在鴻門宴上力勸項羽刺殺劉邦可謂是個名副其實的昏招。甚至我覺得其有些包藏禍心。

首先,項羽的四十萬大軍可不是諸侯聯軍,真正屬於他的嫡系的估計也就七八萬,而且因為鉅鹿之戰損失頗大。

而劉邦的十萬大軍可是名副其實的劉家軍,只聽從劉邦一個人的號令,真正打起來誰勝誰負還說不定。

尤其是劉邦可是立下了先入關中滅秦的大功,當時”先入關中為王“的約定可謂是人盡皆知,要是在宴席上了殺了劉邦,這聯軍的人心可就散了。

項羽不是政治白痴,他怎麼可能接受范增的建議,所以說范增的的計策完全是個昏招,這樣的昏招真不應該出自范增這樣的人手中。

按照我的分析,原因只有兩個,要麼范增名不副實,要麼就是范增包藏禍心,我覺得第二種可能性更高一些。

按照之前的分析,范增效忠的是楚懷王,而項羽和劉邦正是楚懷王名下的兩大軍事集團,而且很明顯,隨著劉邦入主關中,其野心也在迅速增長。

眼見兩大軍事集團都要脫離楚懷王的統治,范增才會使出這種二桃殺三士的把戲,意圖為楚懷王清除這兩個叛逆。

當然這也可能是我小人之心了,但是按照范增的智商確實不應該出這麼個昏招!

無論是其名不副實還是包藏禍心,反正在項羽眼裡范增都不再是可靠之人!從此以後,項羽必然是對范增懷有戒備之心。

也正因為如此,范增的計策必然不會被項羽完全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