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我為群眾辦實事|被“找到”的救助物件

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辦實事解難題——

被“找到”的救助物件

濱州市濱城區彭李街道王家居委會居民王良君患有尿毒症、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無勞動能力,隻身一人靠姐姐王淑雲一家生活。

2021年5月,彭李街道民政工作人員在操作濱州“e家大救助”平臺進行低保、特困群眾基本情況日常維護時,發現王良君近期住院花費較大。街道工作人員立刻聯絡社群網格員入戶調查得知,王良君在2020年10月已享受低保待遇,但12月底因尿毒症住院治療,讓本來就不寬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獲悉情況後,街道工作人員便簡化手續,上門辦理臨時救助。網格員在手機端上幫王良君提交申請,將所需的材料拍照上傳,街道工作人員收到申請後,加速辦理救助業務。

“我不懂政策,也沒去申請,沒想到網格員主動找我,給我申請救助,現在每個月能領到500元的生活補助,給家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收到救助款後,王良君十分感動。

透過濱州市民政局打造的濱州市“e家大救助”平臺,越來越多需要幫助卻無從求助的“王良君”們,能夠被系統“主動”發現,獲得幫助。

濱州市“e家大救助”平臺統籌了民政、教育、住建、醫療、殘聯等16個部門(單位)的66個救助專案,覆蓋了全市1。1萬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收集了30多萬條救助物件資料,共享5000萬條醫療報銷資料、13萬殘疾人資料、8。4萬貧困人口資料。系統對這些資料自動比對,達到設定的“臨界值”就會在系統中顯示,工作人員便能早發現、早干預、早救助。

“一老一小”和特殊群體遇到的困難最多,最需要予以關心和幫助。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省各級黨員幹部堅持以學促幹、以幹促成,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緊扣“一老一小”和特殊群體,聚焦“守底線民生、保基本民生、創品質民生”這三個維度,切實將學黨史與業務工作擰成“一股繩”,切實辦好辦實群眾身邊事。

近段時間以來,濱州市民政局從群眾關注的特困人員救助和助老問題入手,拿出務實有效的舉措,持續改善民生,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見行又見效。濱城區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盧豔介紹,他們立足社群智慧康養,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助老生活圈。今年計劃建設或改造提升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3處,各街道透過新建、購置、租賃、利用國有閒置房產資源等多途徑解決場所問題。目前,13處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均已完成選址。

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濰坊市高新區新昌發展區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上持續用力。

“大爺,最近身體怎麼樣?低保金從1月份又上漲了一部分,5月發了611元的低保金。您近期不是住過院,幫您申請了3000元的臨時救助金,已經打到銀行卡上了,有空去取就行。”今年以來,每個月給包靠的困難戶打一通電話,成了新昌發展區機關幹部李志烜的“必修課”。

在完成2020年的脫貧解困任務後,新昌發展區的困難戶幫扶工作並沒有結束,而是延續了原有的包靠服務制度,各幫扶責任人透過打電話的方式,定期瞭解困難戶生活近況,及時收集彙總問題需求,協調有關部門解決,切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每月一次的溝通電話也被居民稱為“為民服務小喇叭”,贏得群眾點贊。

(大眾日報記者 趙琳 姜斌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