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明朝內閣首輔高拱:為何能在皇帝身邊的大臣中脫穎而出,位列三甲?

在古代,伴君如伴虎,是人盡皆知的名言。也正是如此,能坐到皇帝身邊的大臣,幾乎個個都是人精,比如明朝中期的內閣首輔高拱。

高拱祖籍山西,家族世代為官,因此家教很嚴格。高拱五歲就能對對子、背誦千言古文,到了正式上學的年紀,便為了科舉中第而日夜攻讀四書五經,直到三十歲才考中進士,然後從翰林編修,一步一步爬到朝廷內閣首輔的地位。

高拱

在這個升遷的過程中,高拱體現出了異於常人的眼光,他早年輔佐裕王,為裕王講經侍讀時,大多數人都覺得年長的景王更有希望繼承大統,因此大多疏離裕王而親近景王,唯獨高拱對裕王“不離不棄”,悉心教導,結果不出他所料,裕王最終成了皇太子,憑著患難與共的師生關係,高拱自然平步青雲了。

不過,真正體現高拱政治手腕的事情,卻不是這件事。1567年,兩廣地區發生叛亂,韋銀豹、黃朝猛兩人趁著山高皇帝遠,反覆舉兵起事,劫殺朝廷命官,包括副總兵、參議參政等,還多次攻掠城池。坐鎮兩廣的總督名叫李延,他是高拱的人,但是一直搞不定韋、黃兩人,朝廷為此焦頭爛額。

明朝內閣

當時,殷正茂是最有打仗經驗的將領之一,因而受到了朝野一致推薦,張居正也是力薦殷正茂的人之一。從裙帶關係來說,殷正茂是張居正的人。

高拱和張居正有矛盾(兩人在嘉靖駕崩時結下了樑子),想培養自己的門生,也就是兩廣總督李延,因而堅持不提拔張居正的人。但是兩廣總督李延,就跟扶不起的阿斗一樣,一直打敗仗,皇帝對此很不滿,遷怒於高拱,病危時還罵了句高拱“也不是忠臣”。在這種危急情形下,高拱不得已同意馬上撤換自己的門生李延,而提拔殷正茂前往兩廣平叛。

但是,殷正茂雖然能打仗,但也有一個公開的弱點,那就是貪汙。高拱對此自然瞭如指掌,於是,放出風聲:讓殷正茂全權負責軍費,並且不派人監督,還額外多撥二十萬兩銀子。不僅如此,高拱還大大方方地說,他知道殷正茂會貪汙軍費,但是隻要他一勞永逸地平定兩廣,即便貪了點,也於朝廷有益;反之,沒有能力的話,兩廣地區反反覆覆生叛,朝廷反而要付出更多精力和銀子,得不償失。

張居正

這番話一出,人人都誇高拱用人有方,不拘小節。但實際上這裡面卻隱藏著很大的學問——

第一,朝廷都知道殷正茂是張居正的人,如果前線一直敗仗的情況下,仍堅持不起用殷正茂,則會給人一種任人唯私、培植親信的既視感,久而久之,肯定會引起皇帝不滿。所以,起用殷正茂首先是為了自保。

其次,殷正茂這個人有缺陷,不用他也有道理,用他的話,也可以找出來很多麻煩,雖然高拱公開說只要能辦事、就不追究殷正茂的貪汙行為,但實際上這是口說無憑的事情,畢竟軍費就是軍費,只要高拱願意,就能那這件事做文章,而且能對映殷正茂背後的張居正,是一個打擊政敵的陽謀。

最後,即便張居正提前預知,告誡並讓殷正茂分文不貪,一心打仗立功,但高拱仍有後招,因為他前腳提拔殷正茂前往兩廣上任,後腳就發出密信,調查殷正茂在江西任內的貪墨劣跡,收集了一手黑料,有備無患。

從這裡可以看出,高拱把自己立在了不敗的位置,高枕無憂,但他正反都能治殷正茂的罪,甚至還能把火引到對手張居正的身上,一改被動的局面,穩佔上風,相當精明幹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