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才過半年,基金頂流們全沒了

6月30日,A股上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最終三大指數以收紅完美收官。

縱觀上半年,大盤行情非常刺激與精彩,年前機構瘋狂套團,漲出一個大股災,年後218來了一波猛烈崩盤,前期瘋狂爆炒的大白馬紛紛被挑落30-40%,乃至腰斬,但很神奇的是,不足3個月,多數大白馬實現了V型大反轉,創業板指也已經完全修復失地,創近6年新高。

當然,基金市場也是熱鬧不堪,年前張坤、劉彥春、傅鵬博、劉格崧等頂流基金經理被迫出圈封神,年後卻大跌眼界,一直到現在還蹲在大坑之中。當然了,上半年也出現了不少黑馬。

01

總覽圖

全基金市場拉通看,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貨幣型、QDII基金、FOF等,一共超過8000家。

今年收益排行前4的基金有華寶標普油氣、廣發道瓊斯美國石油、全鷹民族新興、寶盈優勢產業,回報率均超過50%,令人垂涎欲滴(PS:統計截止時間是6月29日,下同)。

(上半年基金收益率TOP10,來源:Wind)

前兩家均是QDII型基金,並重倉石油資源股。比如,華寶標普油氣前10大重倉股中,包括西南能源、卡柏特油氣、安特羅資源等。大漲邏輯是布倫特和美原油今年均大漲超過44%,創下2018年10月以來的新高。在A股,中國石油也都鐵樹開花了,今年漲了30%左右。

(華寶標普油氣前10大重倉股,來源:Wind)

排名老三的是金鷹民族新興,市場規模僅1。1億元,重倉了新能源車產業鏈,包括寧德時代、華友鈷業、天賜材料、贛鋒鋰業等龍頭,貢獻了超高的回報收益。該基持股非常集中,前10大重倉股高達60%的倉位。

(金鷹民族新興走勢圖,來源:Wind)

從2019年初至今,該基總計獲得314%的回報。最近3年、2年、1年、還是近6月,排名都非常靠前,屬於絕對的實力派。但其間,經歷了3位基金經理,包括王喆、陳立、韓廣哲。不過,在2019年之前的3年半時間裡,這隻基還倒跌了16%。

(金鷹民族新興階段漲幅統計,來源:基金網)

硬幣的另一面,上半年表現最差前5分別為招商定期寶六個月、東方週期優選、鵬華中證畜牧養殖ETF、方正富邦創新動力A、華夏恆生網際網路科技業ETF,跌幅均超過16%,遠遠跑輸大盤。

招商定期寶是債券型基金,不多講,而其餘幾隻基金均踩雷了豬肉、網際網路等行業。比如鵬華中證畜牧養殖ETF,重倉股前5為牧原股份、海大集團、溫氏股份、新希望、大北農,在上半年大多表現糟糕。

縱觀整個上半年,一共有58家基金回報率超過30%,佔基金總數的0。7%,307家基金回報率超過20%,佔總數的3。7%,1342家基金超過10%,佔比總數的16。5%。

可見,今年想要在基金上賺大錢,難度非常之大。

02

頂流們消失了

今年上半年,在混合基金型別中,TOP30的基金經理,你還認識幾個?大致瞄一眼,去年爆火的基金頂流們“全軍覆沒”。

年初張坤被基民們封神。他現在手上有4只基金,規模超過1000億。其中,易方達中小盤上半年不漲反跌2。5%,跑輸滬深300,更是大幅跑輸同行平均8。8個百分點。該收益率位列4216只中的第3955位置,排名墊底,讓“公募一哥”稱謂的坤哥極為尷尬。

(易方達中小盤階段漲幅統計,來源:基金網)

上半年,易方達藍籌精選回報率為4。81%,低於同行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位列總排行第2031名(總計4216只),表現非常一般。另外,該基現值離年前高點仍然下跌15%。

截止今年一季度末,該基規模高達880。2億元,較去年末繼續大幅增加200億。然而,追高進去的結果是,不是虧損就是回報率太差。

(易方達藍籌精選規模變化,來源:Wind)

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回報率為9。38%,超過同行平均6。33%的表現,位列第1065名(共計4540只),表現較好。

最為悲催的是易方達亞洲精選,今年以來累計大跌10。7%,大幅跑輸同行平均回報率近20個百分點,排名倒數第一。當前,該基離歷史高點大跌超25%。不過,一季度該基金規模還大增19。2億元,較去年底大幅提升170%,總規模來到了30億元大關,但把追進去的基民幾乎全部悶殺。

(易方達亞洲精選階段漲幅統計,來源:基金網)

年初,張坤被基民封神,但神非常脆弱。截止到昨日,張坤的4只基金,主力的中小盤排名墊底,規模相對較小的亞洲精選排名更是倒數第一。另外,張坤掌託的藍籌精選表現也非常一般,唯有處於封閉期的三年持有相對要好一些。

除了張坤,劉彥春掌託的景順長城新興,今年僅取得2。8%的回報率,大幅跑輸同行平均的6。33%,位列4216只同類基金當中第2852名。而該基金在今年一季度規模較去年底卻大增100億以上。

(景順長城新興成長走勢圖,來源:Wind)

除此之外,董承非、傅鵬博、劉格崧、謝治宇等大佬表現均不太好。才過半年,頂流們集體不見了!!

03

尾聲

直接參與A股市場,一贏二平七虧的魔咒一直沒被打破,虧錢才會是常態。散戶投資者身上的痛點很多,追漲殺跌是最為常見的。無獨有偶,基民身上同樣演繹得淋漓盡致。

縱觀過去20餘年,基金大規模發行跟大盤指數的表現密切相關的。

第一波發行高潮是2007年,第二波是2015年,第三波是2019與2020年。

(基金髮行與指數點點陣圖,來源:光大證券)

2007年最高峰的時候,公募基金佔比市值的25。7%。後來,股市崩盤,泡沫破裂,基民損失尤為慘重——基金份額大幅縮水,基金淨值出現暴跌,5毛基金到處都是。當然,這對於基金業的發展衝擊巨大。2010-2016年期間,公募市值佔比從6。83%下降到區區只有3。28%,從市場絕對的話語權主力變成了一隻不痛不癢的市場配角。

2015年6月,大盤崩盤,前期瘋炒的中小票跌成狗,當年諸多牛股下跌到只剩2-3層,市場上的5毛基金再度出現,基民再度為股災付出了承重的代價。

時間巨輪來到當前,2020年新基金髮行規模高達29913億,遠超2007年和2015年的巔峰之時。尤其是去年7月,大盤短時間猛衝,1個月就募集了超過5000億元。

瘋狂之後,未來會不會重蹈覆轍?當然,我們一點不希望,但也需做一些防範工作。

以史為鑑,過往將近20年曆史,一般基金經過2-3年的大幅盈利之後,次年遭遇下殺的機率很大。今年218後的崩盤,已經有一波預演。

另外一個邏輯是,A股核心的優秀公司經過2年半的時間的瘋狂大漲,估值已經處於歷史絕對高位,泡沫化程度是不小的。未來,像218那樣崩一波一點不奇怪。

總之,別急著入市撈錢,需更加理性思考與抉擇。在我看來,當下買入估值非常高的熱門基金,中短期被埋的機率依然會比較大。

巴菲特曾告誡過我們:投資的第一原則是永遠不要虧錢,第二原則是記住第一原則。但人性使然,市場會不斷重複過往追漲殺跌、反覆虧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