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漢文帝讓皇后穿粗布裙,反手送男寵一座金山,卻一舉穩住西漢江山

“漢祖起豐沛,承運以躍鱗。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漢高祖劉邦出身貧寒,憑藉一己之力獲取全國政權,建立了泱泱大漢。然而,由於多年的戰亂影響,剛剛建立的國家面臨諸多的困難。漢高祖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使漢初的局勢得以恢復穩定。

漢高祖死後,他的兒子漢文帝不僅繼續推行父親的政策,還厲行節儉,以身作則,以求大漢經濟早日復甦。漢文帝在位20多年,生活儉樸,宮室、園林以至車騎都沒有增加,他讓自己的皇后衣著粗布,不允許穿綾羅綢緞。

在自己死後,他的陵墓里居然都沒有裝飾金銀物品,只有瓦器。可就是這樣一位提倡勤儉治國的帝王,卻在晚年送自己的男寵一座金山。

難道漢文帝晚年開始鋪張浪費、享受榮華了嗎?其實並不是漢文帝晚節不保,等到他死後的第四年,我們才發現他所作大有深意。

開啟“文景之治”的發端

秦滅六國,結束春秋戰國近百年的紛亂時局。然而百姓還未感受到和平的氣息,秦的暴政又致使天下群雄並起,重燃戰火。

漢高祖劉邦起於微末,幸得謀士相助,取得楚漢之爭的勝利,建立了漢朝。但因多年戰爭,又因秦的暴政,漢初時局艱難,民不聊生,經濟衰敗,百廢待興。漢高祖推行“休養生息”政策不久,就因多年勞疾逝世。故漢初社會局勢雖獲得穩定,但百姓仍舊無法安居樂業。

漢文帝劉恆就在在這樣的局勢下繼承了父親的皇位。

他以秦亡為鑑,深知百姓生活之樂苦對於政權安定的意義。

所以繼位帝王后,漢文帝首先要做的就是復甦經濟,滿足百姓基本的生活需求。為實現經濟復甦的目的,他召叢集臣商議政策。大臣賈誼上書:“驅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大臣晁錯提出:“務民於農桑,薄賦斂”。即要以農為本,輕徭薄賦。

漢文帝採取了他們的建議,實行以農為本的政策,同時減省租賦。

在位期間,他曾兩次實行減租政策,第一次將租率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即納1∕30的土地稅。

第二次在文帝十三年(前167年),將田租全部免去。自此以後,三十稅一成為漢代定製。此外,算賦也由每人每年120錢減至每人每年40錢。但是農業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減少賦稅等同於減少皇室的收入。

為了表明自己減稅的決心,漢文帝下令減少皇室的用費支出

。他嚴禁奢侈浮華的生活,自己和皇后以身作則,衣著簡樸,飯食簡單,皇后甚至在宮內身穿粗布裙,他平時也只穿戴用粗糙黑絲綢做的衣服。

同時他下詔拒絕接受獻禮,以防大臣剝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在漢文帝勤儉治國、“與民休息”政策的實施下,漢朝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

當時的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庫存的糧食和銅錢非常充盈。漢文帝嚴於律己,開啟了“文景之治”的發端。

一計穩江山

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認為秦二世而亡,是因為沒有分封諸侯導致孤立無援。於是漢高祖分封劉氏子弟,以拱衛王室。各諸侯王在自己的領地裡具有很高的自主權,如招募軍隊的權力、任免官員的權力以及鑄幣權。

這導致西漢初,諸侯王的勢力越來越大,各自獨霸一方生活驕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開反抗朝廷派來的官吏,有的還企圖謀反,致使中央集權受到很大的威脅。

尤其是統轄三郡五十三城的吳王劉濞,因封地擁有產出銅的礦山,於是他招募天下亡命之徒來此地偷偷鑄錢,並在東邊煮海水為鹽,使得吳國的資產十分豐厚,吳王也日漸狂妄自大,不把天子放在眼裡。

到了漢文帝時,吳王劉濞所鑄的銅錢已經流行到全國,他的權勢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藐視皇威,有了反叛之心。

漢文帝面臨此狀,很想削弱吳王的權力,但又怕吳王聯合諸侯一起反叛,內心十分焦慮。恰好漢文帝的男寵鄧通十分善於經商,於是就向文帝獻策,讓皇帝自己鑄錢以削弱吳王的經濟實力。

漢文帝覺得此計可行,但作為天子不好親身親為,於是他賞賜鄧通一座金山(實際是一座銅礦山),讓他代自己鑄幣發行。

鄧通得此金山後,十分感謝漢文帝的知遇之恩,於是用心鑄錢,每一個銅錢都精工細作,從不在鑄錢時摻雜鉛、鐵而取巧謀利,因而製作出的鄧通錢光澤亮,分量足,厚薄勻,質地純。上自王公大臣,中至豪商巨賈,下到販夫走卒,無不喜愛鄧通錢。

吳國錢以發行量大佔優勢,而鄧通錢以質地優良取勝,於是鄧通錢逐漸取代吳國錢流行於全國。至此,文帝用此計策削弱了吳王的經濟實力,將鑄幣的收入透過鄧通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穩固了江山政權。

漢景帝時,吳王劉濞終於聯合其他諸侯國發動了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漢景帝派大軍平叛,經過三個月的戰爭才平定了七國之亂。

事後,漢景帝不禁感到後怕,如果吳王實力再雄厚一點,自己怕就要被取而代之了,他感嘆自己父親漢文帝具有遠見之識,利用鄧通鑄幣削弱吳王的權力,而這時候具有先見之明的漢文帝已經逝世四年了。

小結:

唐太宗李世民曾讚揚漢文帝說:“昔漢文帝將起露臺,而惜十家之產。朕德不逮於漢帝,而所費過之,豈謂為民父母之道也!”

漢文帝生前厲行節儉,安撫於民。但因晚年賞賜鄧通金山鑄幣,被誤解為昏庸無道,直到死後四年七國之亂爆發,人們才發現事實的真相。帝王為江山謀,事無鉅細,事必躬親,這是對漢文帝統治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