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一起看古代畢業季有多繁華

已進入季夏六月,聒噪的蟬鳴讓校園的林蔭道灑滿陽光破碎的聲音,空氣開始瀰漫著淡淡離別的氣息,尤其是大學校園裡,氛圍就更濃了,畢業將分離,心有不捨淚千行,五湖四海來的兄弟姐妹就要天各一方。吃散夥飯,為同學送行,在這四年滿滿的收穫,開始嶄新的生活,不同的面相都折射出畢業季會讓我們用各種方式在記憶的扉頁中珍藏著一段最美好的回憶。現代人有畢業之後的同窗之間的悲歡離合,古人也同樣如此。所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好學的他們也得上學,也得畢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參加科舉考試,那他們是否也和我們現代人一樣,有著豐富多彩的畢業活動呢?

古人沒有畢業之說,只有出師之言,就是在古代正兒八經的學校,學滿叫做出師,也就類似於於畢業了。你要說畢業季,他們不明白,出師季可能會秒懂,跟我們現代教育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很嚴謹的學制不同,古代社會上有很多的私塾了,老師兼校長就是秀才,頂多舉人,教書先生一枚,私人辦學之乎者也,教些儒家啟蒙思想,再加上一些科考必備的文字寫作技能學問,跟我們現在的英語、數學、語文、地理、歷史不一樣,明清之後基本就一門課。現代學校的這個學制還是很嚴格的啊,初中三年等等就必須得畢業,可古人不一樣,活到老學到老,要學到你想離開參加科考成功為止,也就是說沒有固定的畢業期限。

除了民間大量的私學,古代也有一些國家設立的公學,但是數量上的私學遠大於公學。但歷代王朝都非常注重教育,因為孟子老人家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所以在漢武帝劉徹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在京師長安設立了國家出資建立的太學,就類似於現代的最高學府。那學生怎麼招呢?如何選拔學生,讓老學究們一番探討,以定期舉行類似抽籤面試的方式組織全國考試,一小部分考生可以從公學裡脫穎而出,像當年劉備和公孫瓚就是東漢公學的同班同學,當然了,生存亂世誰也沒工夫慶祝的,直接拉起大旗幹架。

雖說選拔年齡不限,可是條件相當苛刻,要出身高貴、學富五車、長相端正、為人高尚且孝順,人數的也被嚴格限制,設五經博士,置博士弟子50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嘛,都學的儒家的,博士弟子有免除賦稅的特權,後來最高時曾一次擴招過3000,考中者集中學習,期滿合格授予官職。所以說,他們的畢業季一定是把酒言歡不醉不休,只是這個名額那太珍惜了,吃住國家管,還包分配,趨之若鶩那是必須的,但絕大部分肯定是過不了關。而面試未過的落榜生可以繼續選擇在太學附近賴著不走當補習生,導致漢朝的太學當中到處都是白髮斑斑的老學生,他們的畢業季當然是遙遙無期了。為此,東漢末年靈帝還專門下詔,為過了花甲之年考太學還考不上的老人家,特意辦門考試送他們畢業,以體現孝治天下。到了後來形式勢變得越好,到了隋唐的時候有了科舉考試,大家畢業可就有了盼頭了。當時那上頭也覺得七八十歲了還在上公學,是不是有點浪費國家資源,老人家完全可以去私學繼續深造嘛,便開始對年齡和年限做了限制。

對於絕大部分的讀書人來說,都得經歷寒窗苦讀參加科舉,不論出身,爭取鯉魚躍龍門,可是這個錄取比例太低了,遠遠比我們現在高考慘烈。比方說大傢伙很不待見的秀才,經常在一些影視劇裡面的窮酸秀才,確實是被汙名化了。以離我們最近的清朝為例,一朝算下來才46萬個秀才,摺合每年全國考生這麼多人才不到兩萬,所以說古代的畢業標準,應該是考生們參加慘烈的科舉考試開始取中之時才算真正的畢業,因為考中了就不用再學習了,而是直接當公務員為國家四化做建設,尤其是考中的進士,那可不得了了,因為國家三年才會篩出300個,若是能高中,那真是人生中最值得大慶特慶的畢業狂歡。十里八鄉敲鑼打鼓為你慶祝不說,國家還會出錢給你們搞畢業慶典。

就以唐朝為例,新科進士發榜後,要先面見皇帝正式成為天子門生,還要專門赴國子監、孔廟拜謁孔子,而國子監就是當時的最高學府,大學校長叫祭酒,以及兩位司業,相當於副校長,會分別向狀元、榜眼、探花進酒,並簪金花,就跟現在大學畢業撥穗差不多。這還沒完,帝王馬上恩賜party一場,又喚做“杏園初宴”。這個杏園初宴又稱“探花宴”,就是先在杏花綻放的園中來宴請大家,山珍海味美酒佳餚自不必說,還會舉行娛樂性、趣味性十足的探花遊戲,由大家推選兩名年輕英俊的進士充當探花使,批紅戴綠,騎高頭大馬,遍遊曲江附近乃至長安各大名園,榮耀之餘還有尋覓新鮮名花的任務,多多采摘回來供大家欣賞。緊接著,最為讓人得意的畢業活動“雁塔提名”搞起來,就是狀元、榜眼、探花及其他高中的進士齊集大雁塔題名留念以留後世,就相當於寫畢業留言吧,比如唐代有個詩人叫孟郊,46歲才中進士,高興壞了,在大雁塔提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從此春風得意成為了膾炙人口的美談。

提完詩之後,畢業典禮的高潮“曲江大會”隨即正式舉行,相當於大學畢業晚會,那才最為氣象萬千。所謂曲江在長安城南,上游是唐朝皇家園林芙蓉園裡的芙蓉池,池水外流會整合曲江池,附近有慈恩寺、大雁塔以及杏園等名勝,亭臺樓榭燈光掩映之下美不勝收,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築和楊柳拱橋小船交相輝映,在這裡舉辦大型夜宴真乃繁華盛景,美不勝收,甚至皇帝也會親自參加,王公大臣及進士及第者一邊觀賞曲江邊的波光瀲灩的水色,一邊品嚐宮廷御宴珍饈佳品,再找來附近教坊樂妓,絲竹悠悠,歌聲嫋嫋,舞姿翩躚,真是好不快哉,這應該是古代畢業生們一輩子最為難忘且留戀的回憶。但這只是大會之江宴,還會在杏園曲江岸邊的亭子舉辦杏園宴,學子們會按照古人“曲水流觴”的習俗,擲酒杯於流水之中,順水灣轉流下,流到誰跟前,誰就得飲酒作詩,眾人再對詩進行點評,是為“曲江流飲”。看到這裡有什麼感想,對於古人的畢業季是不是很嚮往、很想參加呢?

古代的大學生怎麼畢業?畢業季之後,他們又何去何從呢?

高考985、211的考生,在古代科舉考試中算啥水平?

古代外國人可以參加中國科舉考試嗎?大唐文化影響力有他們的功勞

古代逛青樓是什麼流程?可能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

她才華橫溢,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狀元,可惜結局慘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