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大臣反對乞留中奏議,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雖然很多大臣在上奏奏議時都曾提出過乞留中的請求,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大臣不贊同乞留中奏議的做法,甚至對乞留中奏議提出批判。崇政殿說書趙師民向皇帝上奏言事時,就有一條針對乞留中的建議。趙師民認為乞留中奏議是那些不敢對朝政直言,只在乎個人安危的大臣才會提出來的請求,若是秉公直言的奏議就不會乞留中。“怯懦者圖身福而請留中,淺薄者揚主失而使聞外,皆為臣之敝也。”

官員在奏議中提出不乞留中的原因

是想表明自己所言之事比較中肯,不需要留中奏議來保護自己不被其他官員排擠。文彥博曾在奏議中引用唐代君臣之間上諫與納諫的故事,而在奏議的最後,文彥博用不乞留中這一方式表明自己所言都是秉公直言。“即欲繼上奏封,細陳理道,上裨睿聖,訪納之勤,下盡微臣區區之蘊,固不敢妄陳偏見,亦不乞留中不出。”

此外,還有很多官員用實際行動表明自己對乞留中的反對與不滿。這種情況下,官員不願自己的奏議留中,而是希望皇帝儘快付外實行。官員甚至會在奏議中明確提出不讓自己的奏議留中,請下發實行這樣的要求,即使奏議內容會使自己被其他官員排擠,還是堅持不乞留中,請下發實行。傅堯俞對待大臣乞留中奏議以及皇帝留中奏議的行為是持反對態度的,甚至曾上奏明言留中之弊。仁宗嘉祐七年(1062),監察御史裡行傅堯俞上奏彈劾孫擔任參知政事這一重要的職位,但是卻沒有政績,久居其位而不謀其事。

參知政事乃是朝廷至關重要之職,孫實在不適合,請求皇帝罷免孫此職。而對於自己上奏的這封奏議,也希望皇帝可以儘快實行。“伏望陛下不以臣言為妄,不以臣狀留中,付外施行,俾罷免,少抑貪幸,且礪忠勤。”而此時,朝中很多官員都認為孫確實不適合擔任參知政事這一重要的官職。皇帝也聽從了官員們的建議。下詔命禮部侍郎、參知政事孫為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同群牧制置使。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

大部分官員對於乞留中的態度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也會隨著時間或者事情的不同,從而對於乞留中產生不同的態度。即使是同一官員,在不同時期對於乞留中的態度也不盡相同。在仁宗時期嘉祐年之前,歐陽修對於乞留中是持支援態度的,在上呈奏議時還會乞求皇帝留中自己的奏議。就此問題,歐陽修曾專門上過一封奏議說明乞留中奏議的大臣都是害怕被彈劾而不敢直言的怯懦之人。

仁宗至和三年(1056),翰林學士歐陽修借水災上奏仁宗,請仁宗立儲,並且向皇帝諫言狄青等武將不可重用。歐陽修希望仁宗皇帝留中此封奏議,親自下詔令實行自己所言之事。“臣之前奏,乞留中而出自聖斷。若陛下猶以臣言為疑,乞出臣前奏,使執政大臣公議。”但是,到了神宗時期,歐陽修為了力證自己的清白,希望皇帝不要將自己的奏議留中,而是立即下發實行。歐陽修在濮議之爭中支援英宗稱濮安懿王為“皇考”,很多反對此做法的官員對歐陽修都很有意見。

觀點:

治平四年(1067),此時神宗已經即位。劉庠、劉謹首先彈劾歐陽修。後來蔣之奇等人紛紛因風聞之事彈劾歐陽修,神宗已有責罰歐陽修之意。故歐陽修立即上奏自辯,奏議中言辭激切的說:“之奇言臣死罪,未明虛實,豈可含胡,伏乞朝廷以至公之明,必為分別。令事理窮盡,止於兩端,不過虛與實而已。實則臣當死,虛則之奇安得無罪”並且明確希望皇帝不要留中自己的奏議,乞求將其所言降出實行,以證明自己的清白。神宗查明所彈劾內容都是風聞言事,並無事實依據,後蔣之奇被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