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施耐德電氣:走向碳中和之路的“四步法則”

2021年7月10日

——隨著中國正式向全球明確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承諾,2021年碳中和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成為國家戰略後,從各級政府到各個行業、各大企業,減排目標和路線圖陸續出爐,

碳減排步調加快

面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挑戰,誰都無法獨善其身。

在碳減排大勢下,各行各業均展現出積極的減排意願

。據施耐德電氣商業價值研究院針對21個行業、100餘家企業進行的有關碳中和議題的調研報告顯示,100%的企業認為“中國3060承諾”將帶來中長期利好,46%的企業力爭成為減碳先鋒,而38。7%的企業明確了碳中和實現時間。

施耐德電氣高階副總裁、戰略與發展部中國區負責人熊宜

將“雙碳”目標納入企業發展規劃已成趨勢,但

“如何降碳減排”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近日舉辦的2021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2021)期間,由施耐德電氣承辦的“智慧融合,邁向碳中和—2021智慧趨勢論壇”上,施耐德電氣高階副總裁、戰略與發展部中國區負責人熊宜發表演講,分享了

如何以諮詢引領的數字化、智慧化整體方案助力企業把握“雙碳”機遇。

施耐德電氣數字能源服務業務總經理楊平,參與了以

“探索低碳發展新路徑”

為主題的圓桌論壇。

四步邁向碳中和之路

降碳乃至去碳成為業界共識,但如何走好碳中和之路,企業還存在諸多疑問:什麼才是最適合的減碳路徑?減碳目標該如何制定?怎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減碳機會在哪裡?優先順序怎麼確定?如何評估技術引入與經濟可行性?

面對這些挑戰,熊宜表示:“不能把碳減排看作是某個部門的事,而應該視為一項系統性的工程,要理清思路,落實行動,並帶來真正的成果,讓碳中和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企業管理和生產運營的全價值鏈。”對於如何開啟碳中和之旅,熊宜給出了四步走的建議:

戰略規劃

:制定可持續發展整體戰略規劃,建立可持續願景和戰略;

體系設計

:設立減排目標,明確減排路徑,確定目標和行動的優先順序;

執行最佳化

:執行減排計劃,運用數字化手段落實減排專案和舉措,以提高績效;

績效展現

:持續追蹤碳減排結果,建立長效創新機制。

碳中和之路,從路徑規劃開始

當下,碳減排不再僅僅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合規的義務,更是在未來的碳交易市場中蘊藏著的經濟效益。面對碳中和帶來的機遇,企業紛紛開啟了碳減排路徑的探索。然而,萬事開頭難,對於企業來說,無論從能耗衡量、建立減碳模式還是路徑選擇上都難以把控。

施耐德電氣憑藉以碳中和諮詢、數字化轉型諮詢為先導,涵蓋電力資產可靠性與電能質量最佳化、能源管理效率最佳化、分散式能源管理、精益生產管理、智慧工廠運營最佳化、以及智慧供應鏈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為使用者可持續發展賦能提供著強有力的支撐。

碳中和模範生更是賦能者

在施耐德電氣看來,碳中和是一個能夠穩步推進、量化目標,且充滿機遇的系統工程。

得益於在碳減排上的深厚經驗,早在2005年,施耐德電氣就推出了可持續發展評估體系“施耐德電氣可持續發展影響指數(SSI)”,並把目標融入業務的方方面面。作為可持續發展的踐行者和賦能者,施耐德電氣承諾於2025年前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2040年實現供應鏈碳中和,2030年運營層面實現淨排放為零,2050年供應鏈實現淨零排放。

“施耐德電氣工廠在實踐上將綠色創新技術充分運用於生產運營,不斷最佳化,過去三年中國工廠的能耗整體降低了12。4%,同時生產效率提升了5%到10%。”談到施耐德電氣在可持續發展上的能力時,熊宜表示:“

隨著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以AI、物聯網、雲計算等新興技術來應對碳中和挑戰無疑成為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首選。

“從施耐德電氣的實踐經驗以及眾多可持續發展案例來看,企業基於數字化的分析制定減碳戰略,並在執行中對生產運營的環節進行實時監控,透過資料收集分析來產生洞察,衡量改善效果、持續最佳化、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楊平表示:“數字化技術是推進碳中和的利器,而施耐德電氣

一直致力於

透過

諮詢引領的數字化、智慧化整體解決方案

賦能使用者

。”

施耐德電氣數字能源服務業務總經理楊平

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商佛吉亞集團在推進碳中和過程中,就以施耐德電氣作為首選合作伙伴,約定透過能效諮詢服務及能源管理整體解決方案等方式支援集團實現2025~2050年逐步達成碳中和的承諾。

其中,佛吉亞鹽城工廠作為雙方全球11個試點專案之一在中國率先實現落地。施耐德電氣提供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對工廠現有配電系統和重點能耗裝置加裝各類智慧表計、感測器和通訊模組,並搭建數字化能源管理系統平臺(EMS+),幫助工廠實現了配電系統安全監測,電能質量管理,能源效率視覺化分析和運維效率最佳化。在此基礎上,施耐德電氣以ESS能效諮詢服務提出包括配電系統、公用動力、暖通以及生產工藝等方面共計18項旨節能減排的最佳化改進措施,其中有兩項已落地並實現數十萬元的直接效益。

隨著使用者在碳減排上的投入增加,如何保證碳減排效果,成為了檢驗賦能者的“試金石”。在近兩年各地熱度攀升的“零碳園區”,

施耐德電氣攜手歐芮府

(EUREF)

以及德國能源署為全球做出表率。

由柏林舍內貝格區的廢棄煤氣站改造而成的EUREF園區,如今已成為成歐洲第一、世界領先的零碳園區。園區佔地5。5公頃,有150家創新型企業、近3500人入駐,自2014年建成以來,穩達德國與歐盟的2050氣候目標,並且驗證了經濟的可行性。

“憑藉與合作伙伴聯合設計且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零碳方案、超前規劃,EUREF園區為全世界零碳園區打造了標杆。”

熊宜表示。EUREF園區基於施耐德電氣EcoStruxure開放架構與平臺的數字化方案,確保運營階段實現碳中和;在能效管理與智慧園區雲邊端結合的整體數字化方案中,涵蓋樓控產品、變頻器、無六氟化硫電氣裝置、EBO樓宇運營系統、PME電能管理系統,為辦公樓宇綠色執行提供了保障;基於微網EMA的整體光伏、儲能和充電方案,則讓這家“零碳園區”充滿未來感。

隨著碳中和、碳達峰話題的持續熱議,以及市場接受度不斷提升。

對於各行業和企業來說,一場馬拉松式的“大考”如約而至:“雙碳”目標意味著經濟增長模式的改變,且轉型時間有限,企業必須要找到邊降碳邊發展的道路。

憑藉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深厚積澱,施耐德電氣碳中和暨可持續發展諮詢服務解決方案的適時推出,無疑為使用者數字化轉型邁向碳中和指引了方向。

“施耐德電氣將以綠色能源管理、綠色智慧製造領域的強大能力助力企業

直面低碳轉型和業務發展的雙重壓力

,透過諮詢引領的數字化、智慧化整體解決方案賦能使用者朝可持續發展與碳中和目標不斷邁進。”熊宜說道,“施耐德電氣願賦能所有人,最大化利用能源和資源,推動人類進步和可持續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