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儒釋道·儒——以道衡量言語

《尚書》記載,商朝太甲是商湯的嫡長孫,繼承了王位,但繼承王位以後,不理朝政,既不遵守居喪的禮儀,也不採用伊尹的告誡,結果被伊尹放逐讓他反思自己的過失。三年以後,太甲自知不對,有悔過之意,於是伊尹又把他接了回來,恢復了他的王位。太甲在三年的放逐期間,生活在民間,得以知道人民的疾苦。因此在恢復了王位之後,他勵精圖治,老百姓得到了安寧的生活,各個諸侯國也紛紛前來歸附。

伊尹是一個怎樣的人。據說他是家奴出身,因為協助商湯打敗了夏桀,對商王朝的建立有大功,成為輔佐之臣,地位很高,權力很大。所以,當太甲有了過失時,他才敢於把太甲放逐。

其實一開始伊尹並沒有想到要放逐太甲,在太甲即位之初,到被放逐之時,過一段時間之內,伊尹是苦口婆心,反覆勸誡,其中就說道,商朝的先人能夠得到天下實屬不易,而要儲存下去則更為艱難。如何不像夏桀那樣失去天下,就像登高必須從下層開始,到遠處去必須要從近處開始一樣,一定要重視老百姓的事,常常有自危的感覺,如果要有好的結局,在開始的時候就一定要慎之又慎。他特別提出,有人說的話或許會不合你的心意,你也不要聽不進去,一定要從道義的方面來思考一下,看看它的本意是什麼;反過來,有人說的話是順著你的心意,不要沾沾自喜,覺得受用。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人人都喜歡聽適合自己心意的話。就像太甲那樣對於伊尹的諄諄告誡同樣置之不理一樣,我們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太多了。

精品賞析:黃皮籽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