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朱允炆與朱高熾這對只差一歲的堂兄弟,為何當皇帝卻天差地別呢?

朱允炆和朱高熾分別是明朝的第二和第四位皇帝。兩個人看似沒有什麼關係,其實不然,他們是典型的堂兄弟,都有一個祖父—太祖朱元璋,只不過朱允炆是太子朱標的事實長子,朱高熾是燕王朱棣的嫡長子。而且兩個人年齡相差不大,朱允炆出生於1377年12月5日,朱高熾出生於1378年8月16日,也就是朱允炆只比朱高熾大了一歲。

年齡倒是小事,關鍵是兩人都當過皇帝,而且這皇帝當的可以說是天差地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們就看看他倆這皇帝當的有何區別。

朱允炆是太子朱標的次子,呂氏所生。大哥朱雄英死後,他媽也被朱標扶為正室,所以朱允炆成了嫡長子。1392年太子朱標死後,1393年16歲的朱允炆被祖父朱元璋立為皇太孫。1398年太祖去世由孫子朱允炆即位,朱允炆時年21歲,年號建文。朱允炆即位前基本沒有治國的經驗,而且受過系統的儒家教育,信任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沒有治國才能的知識分子。因此朱允炆實行了一些充滿理想色彩的不切實際的改革。更嚴重的是朱允炆開始進行削藩,結果引發燕王朱棣反彈,最終被朱棣趕下臺,下落成迷。

明建文帝朱允炆(1377—?)

朱高熾原先是燕王朱棣的世子。1399年朱棣起兵“靖難”後,世子朱高熾守城有功,1402年朱棣繼位後沒有立刻立太子。1404年才不情願地立嫡長子朱高熾為太子。1409年成祖朱棣開始第一次北巡,太子朱高熾留守南京監國。此後又多次監國,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治國經驗。1424年朱棣北征途中病逝後太子朱高熾即位,當時47歲,改元洪熙。1425年仁宗朱高熾病逝,在位十個月,終年48歲。

明仁宗朱高熾(1378—1425年)

在後世眼中,朱允炆是一個“眼高於頂”

的“孩童”,他的很多政策充滿了爭議,“靖難之役”朱棣勝利這種“成王敗寇”更讓朱允炆貼上了“幼稚”“失敗者”“不會用人”

的標籤。而對朱高熾的評價則頗高,廟號“仁宗”就說明是一代有為的仁君,和兒子朱瞻基一起締造了“仁宣之治”。

個人認為他們倆當皇帝天差地別的原因不外乎這麼幾點。

朱允炆當皇帝太順利,朱高熾當皇帝則經歷很多磨難。

朱允炆原本是幸福的皇孫,結果他爸朱標38歲就英年早逝,留下孤兒寡母,朱允炆當時15歲。第二年朱元璋就把朱允炆立為皇太孫,妥妥的皇位繼承人,中間老朱可能也猶豫過,也可能考慮過其他人,不過這種猶豫根本不算什麼。所以天上直接掉了個大餡餅給朱允炆,和他爸一樣不用奮鬥啥都有了。正所謂得到的太順利太容易往往不會珍惜。結果就是朱允炆21歲上臺後一頓騷操作把皇位給做沒了。

懿文太子朱標(1355—1392年)

朱高熾就不一樣了。皇位原本也與他和他爸無緣。不過他爸硬生生地奪了皇位,朱高熾就成了皇子。之前在“靖難之役”時朱高熾就參與守城有功,還被朝廷離間過。朱棣繼位後不喜歡這個有點肥胖、為人忠厚的老大,偏愛勇猛善戰戰功卓著的老二朱高煦,連老三朱高燧也比老大受寵。因此朱棣剛即位就沒有立太子,本來按照朱元璋定的規矩必須立嫡長子。此後在很多大臣的建議和皇后徐氏的影響下朱棣最終立了朱高熾為太子。不過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也沒閒著,特別是朱高煦故意待在南京不走,還暗中積蓄勢力準備奪位,又多次誣陷太子,導致東宮臣子多人被捕。可以說太子朱高熾是在老爸和老弟的夾縫中生存的,而且朱棣始終不滿意這個兒子,也就是太子妃太孫和眾多大臣的保護朱高熾才勉強坐穩了,可以說朱高熾太難了。熬了二十年後47歲的朱高熾終於當了皇帝,是明朝即位年齡最大的皇帝,朱高熾繼位後改變了很多朱棣的政策,以與民休息為主,保證了朝廷的平穩。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

朱允炆沒經驗沒能力,朱高熾有經驗有能力。

朱元璋原來培養的物件是太子朱標,結果1392年重點培養了二十多年的朱標死了。朱元璋面對白髮人送黑髮人,傷心欲絕,後來雖然立了皇太孫,但是朱元璋已經沒有那麼多精力再去培養一個儲君了,而且時間也不允許。此後朱元璋為皇太孫做的就是興起“藍玉案”,賜死傅友德、馮勝等功臣。不過對於朱允炆在政務方面的鍛鍊則明顯不足,可能是覺得朱允炆過於年輕,朱元璋自己也不想放權。

1398年朱元璋病逝後,經驗不足的朱允炆就急切輕易地改變了老朱的很多政策,還在削藩方面逼反朱棣,典型的毛頭小子的做法。

明“靖難之役”(1399—1402)

朱高熾27歲做了太子後,先後多次在南京監國。由於朱棣喜歡打仗,經常在北方親征蒙古,所以從1409年開始,朱高熾就承擔監國重任,朱棣多次巡幸北京並五次征討蒙古,朱高熾也就五次監國,時間長達十年之久。

因此朱高熾長期監國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政務和治國經驗,對於朝廷的運轉、官員的考核、百姓的疾苦、財政的收支都非常熟悉,雖然在位只有十個月但所做的決策卻符合朝廷和百姓的需求,像一位經驗老道的高手。

朱允炆沒有靠譜的輔政班子,朱高熾能臣眾多。

朱允炆做儲君期間就由儒生齊泰、黃子澄輔導,當了皇帝也只信任齊泰、黃子澄和方孝孺等人。問題是這幾個人只是

紙上談政的書呆子,缺乏實際治國經驗和才能,嚮往理想化的堯舜禹時代而不切實際。當然這個鍋得朱元璋背,因為這幾個人都是他為朱允炆選的,而且朱元璋的封藩政策也為朱允炆帶來了苦果。

朱高熾就不一樣了,當太子監國時他爸就為他選好了輔政班子,成員有蹇義、黃淮、金忠、夏原吉、楊士奇、楊溥、金幼孜、楊榮等,這幾個人都是善於治國經驗豐富的政治家,在朱高熾繼位後繼續受到重用,對“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明政治家楊溥(1372—14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