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王朝末路三大疑案:瘋和尚、神秘太子、真假皇妃

引言

1644年,心灰意冷的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傳位十六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

同年,福王朱由崧在鳳陽總督馬士英的扶持之下,於南京稱帝,建立南明(弘光政權)。

雖然弘光政權僅存一年,但這一期間卻爆發出三個案件。

第一個無關痛癢,第二個和第三個直接威脅到弘光政權,史稱“南渡三案”。

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大悲和尚案

1644年十二月,朱由崧剛在南京上位不久,就遇上一樁讓他揪心的奇案,這本無關痛癢,後卻變成朝廷派別鬥爭的一個導火索。

當月,中國的南北方均已進入寒冬,儘管國家已經四分五裂,但對於剛成立不久的南明政權來說,長江以南地區還算是一片安土。南京的皇宮沿襲北京皇帝的作息規律,天不黑就將城門緊閉。

洪武門之外,一個和尚不懼風凍地向城裡面高呼,聲稱自己是明王朝的親王,想要與皇帝相見。李自成進入北京時,在那裡生活的王公貴族樹倒猢猻散,留在城內的基本上都被李自成殺死,逃出城外的也不知蹤跡。比如崇禎皇帝的三個兒子出城後也沒有了蹤跡。

出於謹慎考慮,守門的官兵將其留在洪武門之外,並將訊息告知弘光帝。由於自己也拿不準主意,所以讓明朝遺臣來審問這位“親王”。

和尚先說自己是崇禎帝親封的齊王,又說自己是吳王,折騰了半天后,改口成潞王朱常淓的弟弟。主審官沒有細想,就斷定和尚在假冒皇族。因其既不知道王侯的冊封體系,也一直改口自己的稱號,所以不攻自破。

冒充皇族已是大罪,和尚甚至叫囂說:“潞王與百姓有恩,當扶正位”。意思是說,潞王朱常淓對百姓很好,應該做皇帝,而不是朱由崧來繼位。

這讓朱由崧感到很不爽,下令對和尚進行嚴刑逼供。實在折騰不下,和尚才說出實話,他的法名叫“大悲”,因為看到天下混亂,所以才想冒名發一筆橫財。

至此,案情已經相當清楚。不過,馬世英的知交兵部尚書阮大鋮卻想要以此來大做文章,將罪名嫁禍給敵東林黨的身上。弘光朝的大權被馬士英和阮大鋮所左右,所以被東林黨稱之為“奸黨”,他們也看不好東林黨,兩者的矛盾由來已久。

在馬士英擁戴朱由崧時,就被東林和復社所反對,他們更傾向於和尚所說的潞王朱常淓,想要將他立為皇帝。

出現“大悲和尚案”後,阮大鋮花幾天時間捏造了“十八羅漢”、“五十三參”和“七十二菩薩”等名目,有意將支援潞王朱常淓的人一網打掉。

不過,馬士英雖然與阮大鋮屬於同一陣營,但他卻不想將事情鬧大,所以用“妖言罪”將和尚處死。然而,從這裡就可以得知,南明政權的內部不團結,真正的動亂也在此後爆發。

二、童妃案

1645年三月,大悲和尚冒充皇族的案件正在處理中,河南巡撫越其傑就向弘光皇帝上報一則訊息,稱當地有一名30多歲的童氏的女子自稱是原福王(弘光皇帝)的妃子,想要與皇帝見面相認。

由於不敢怠慢,童氏很快就被安排前往南京。在路上,她一直以王妃自居,對護送她的官員呼來喝去,一點兒也沒有皇家的禮儀。

冒充王爺的事已經讓弘光帝感到很心煩,童氏的存在更是使他勃然大怒。當時,弘光帝正準備在江南地區選秀,所以直接將童氏罵為妖婦。童氏到南京還未落腳,就被押送到大牢裡面去接受審問。

童氏自稱17歲入宮,冊封她的人是曹內監,當時的東宮有黃氏,西宮有李氏…崇禎十四年,她生有一子,名為金哥,現居住於寧家莊。她強調,自己已經是失身之婦,沒有再嫁的機會,就算死也要在皇宮裡。

這漏洞非常明顯,弘光帝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郡王,沒有東、西二宮,只有太子才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所以童氏在憑空捏造而已。

但是,儘管難以自圓其說,童氏還是在獄中寫下一篇千字長文,以此來訴說自己的“冤情”。文中,她將在宮廷裡面的生活、弘光帝出逃前所穿著衣服、跟隨弘光帝的隊伍等說得清清楚楚,就像是親眼看到一樣。後來,經過一些文人的認識,這一篇文章被收錄於《爝火錄》中。

弘光帝感覺無奈,就只能讓其活活餓死。然而,事情遠沒有就此結束。東林、復社的黨徒們利用這一機會,給他扣上了一個喜新厭舊和忘情負義的帽子。錢秉鐙、林時對、黃宗羲等人甚至藉著“童妃案”,大膽地懷疑弘光帝的身份。

崇禎十四年(1641年),在弘光帝的父親被李自成下油鍋烹殺後,他就帶著209個隨從自洛陽逃往河北,後來又在他們陪伴下,在南京稱帝。所以,弘光帝的身份很難造假。

從這裡就足以說明,南明的開國皇帝弘光帝並沒有受到大多人的認可,地位岌岌可危。而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更是讓南明走向滅亡。

三、北來太子案。

1644年十二月,由於北方戰亂連年、天寒地凍,許多北方人拖家帶眷地往南方逃跑。鴻臚寺少卿高夢箕也與大多數人一樣,直奔南京的方向逃跑。

半路上,高夢箕的僕人穆虎與一個落單的年輕人偶遇,兩人相談甚歡,所以結伴南行。一天晚上,他們來到一家旅店投宿,在洗澡的時候,穆虎偶然發現年輕人身上穿有龍紋的絲織品。繼續詢問之下,對方表達自己是崇禎皇帝的皇太子,讓穆虎為此而大驚失色。

第二年開春,他們成功地抵達南京,與高夢箕會合後,穆虎就將這一訊息告知夢箕,讓夢箕也感到非常詫異。

自從李自成進入北京開始,崇禎帝的三個兒子就下落不明,清朝、南明、大順等勢力都在苦苦追尋,但都沒有結果。弘光朝廷建立後,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他們只能當三個皇子死於戰爭之中,弘光帝還在南京給他們舉辦了一場喪禮。

如今,突然冒出一個皇太子,對弘光帝產生了根本性的動搖,讓他坐立不安。弘光帝派人暗中將其保護,想要將這件事偷偷處理。哪曾想,“太子”到蘇杭後,態度極為囂張,到處張揚惹事,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身份,讓弘光帝最終坐不住。

於是,弘光帝派兩個宦官帶著信件去將其接回南京。更讓弘光帝意想不到的是,對方直接質問兩個宦官,弘光帝是否有意退位,才將其接回去?

由於利慾薰心,“太子”在前往南京的路上,均有當地的官員來參拜,讓全杭州和南京的百姓都知道,南明來了一個明朝時的皇太子。

這無意給弘光帝帶來無輿論壓力,讓他退位也不是,將其暗中謀殺也不是,總之需要高調處理此事。

弘光帝想要在這位皇太子抵達南京前就將其身份調查清楚,所以派了兩位生前侍奉過皇太子的張、王兩位太監去探聽虛實。不曾想,兩人回到南京後,就直哭“太子”並非假冒,這讓弘光帝一時緩不過氣來,直接將兩位太監打死。

然而,東林和復社黨抓住這一機會,大作文章,到處煽風點火,指責弘光帝昏庸無能、帝位不正等。東林和復社黨很快連自己都相信,這位北來“太子”的身份是真的,儘管沒有人真正的檢驗過。

1645年三月初六,迫於輿論的壓力,弘光帝親自召開會審“太子”大會,讓許多與太子有接觸的人來進行辨識。起初,對於原北京皇宮地圖的識別,“太子”很清楚其中每一處位置的名稱和作用。後來,方拱乾和大學士王鐸的出現,讓審問的方向出現戲劇性的轉變。

方拱乾是皇太子的老師,曾經在東宮教過三年書;大學士王鐸則一直陪伴著太子,相當於他的顧問。

對於方拱乾,太子尚能與之相認。不過,他對王鐸卻是毫無印象,對王鐸的提問都一問三不知。眼看著就要露餡,“太子”突然下跪大哭,請求弘光帝原諒,並將自己的身份道來。

原來,他是駙馬王昺的侄孫王之明,因為受到別人的教唆,所以想以太子的名義,到處敲詐錢財。曾經給太子教書的李景濂、劉正宗和東宮伴讀太監丘執中後來也表示,此人是假冒。

儘管已經知道真相,弘光帝並沒有將其處死。不過,這為南明政權的滅亡帶來了隱患。鎮守武昌的左良玉從明朝滅亡後,就一直擁兵自重,在東林黨的教唆下,從漢口起兵,一直打到九江,讓南明內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混亂。

當左良玉知道真相時,已經為時已晚,他在領兵的過程中去世,已經拿下九江的部隊則對九江城進行燒殺搶掠。此時,清軍正好南下,讓南明政權無法集中兵力去防禦清軍,導致南明政權的滅亡。

諷刺的是,清軍將弘光帝和“皇太子”一起押往北京,並將他們全部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