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自然界中寄生蟲無處不在,野生動物是如何防禦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寄生蟲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是防不勝防的,因為寄生蟲分為內、外寄生蟲兩大類,其中大多數的外寄生蟲可以用肉眼看到,危害也相對較小,而內寄生蟲就不同了,它們在找到寄主後通常寄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察覺,等到發現已經對身體健康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比如我們小時候常見的蛔蟲。對於人類來說,可以用喝開水、吃熟食的辦法來避免一大部分寄生蟲的入侵,但是對於還喝“髒水”、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的野生動物來說,它們又是如何防禦寄生蟲的入侵的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下圖為縮頭魚蝨卡通圖,一種專門寄生在於舌頭上,甚至能取代魚舌的寄生蟲)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動物防禦外寄生蟲的方法

外寄生蟲大都是肉眼看見的,但是這只是相對於靈長類動物而言,靈長類動物靈活的前肢不但能夠找到自己身上的寄生蟲,它們還能互相合作給對方找前肢觸不可及位置的寄生蟲,比如這樣:

但是,對於其他大多數的動物來說,即便它們知道身上有寄生蟲,也無法透過四肢來清除,所以,動物們也找到了不同的方式來清除和防禦寄生蟲,比如大象、河馬、野豬等體表毛髮較少的動物,它們會透過在泥地打滾的方式來清理身上已有的寄生蟲,而且泥巴在身上乾結之後,會形成一層保護層,防止外寄生蟲在體表的寄生。

對於身上毛髮較多的動物,它們是很難防禦寄生蟲的,因為大多數的外寄生蟲主要生活在毛髮之下、體表之上,而且它們又沒有靈活的四肢,所以,在預防寄生蟲方面它們比較的差。但是,它們同樣也會清理,比如老虎會用下水洗澡的方式來清理,獅子會用蹭物體的方式來清理。

因此,防禦體外寄生蟲動物們大都是塗泥巴的方式,至於清理,大多數動物選擇蹭物體,而靈長類動物則會像人一樣,用靈活的前肢。

動物是如何防禦內寄生蟲的?

動物防禦內寄生蟲的難度相當的大,因為寄生蟲藏身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比如糞便中、水中、食物中等等,而野生動物不像人類可以用火來加熱食物和水,儘可能地殺死更多的寄生蟲,它們喝的是野外的水,甚至是一些渾濁不堪,裡面含有大量動物糞便的水,吃的食物也是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甚至有些食腐動物會將佈滿寄生蟲的腐肉吞下。所以,想要防禦,只能是從體內下手了。

為了儘可能少的被寄生蟲感染,動物們的第一道屏障就是胃液。不同動物的胃液濃度有著一定的差異,從整體上看,動物胃液的PH值在1。5-3。5之間,屬於酸性液體,它可以幫助動物分解和消化食物,同時一些寄生蟲的幼體或者蟲卵就被胃液給殺死了。而像一些食腐動物,由於它們的食物不但有寄生蟲還有各種病毒和細菌,所以它們的胃酸更強,比如禿鷲胃液的PH值就在0-1之間,可以將金屬都腐蝕。因此,胃液是動物們防禦內寄生蟲的一道重要的屏障。

由於野生動物生存條件有限,由不得它們挑三揀四,所以在現存的大多數野生動物體內都有寄生蟲,比如我們常說的野豬,它們就是寄生蟲“大戶”,根據瑞士一個科學團隊對阿爾卑斯山的84頭野豬進行的研究發現,野豬體內有包括線蟲、絛蟲、蛔蟲、肺蟲等超過十幾種寄生蟲。因此,野生動物防禦寄生蟲的最後一道屏障就是適應,簡單地說就是與寄生蟲共存,也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野生動物中,大多數個體身上都攜帶著或多或少的寄生蟲,問題就在於看野生動物本身的免疫力能否把寄生蟲控制在一個不危及生命的範圍之內,因為大多數的內寄生蟲無法在寄主體內繁殖,它們只能透過將卵跟隨宿主的糞便排出的方式來尋找下一任的宿主,因此,大多數野生動物都與寄生蟲共存著,當寄生蟲在體內過多時,它們就會日漸消瘦,最終被優勝劣汰掉。

總結

雖然人類目前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主要以熟食為食,但是目前世界範圍內還找出了超過600種內寄生蟲,由此可想而知野生動物體內的內寄生蟲,它們只能用胃酸殺死一部分,總是有些卵會存活,寄生在體內,所以它們也只能去適應與寄生蟲共存的生活,如果無法適應就只能被淘汰掉。

最後,提醒大家,野生動物大都有寄生蟲(包括海洋中的魚蝦蟹),所以儘量不要生吃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