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如果你的紫砂壺蓋上蓋子,壺內隔夜不會幹,那就肯定不是好泥料!

很多壺商都會這麼告訴你:

前一晚洗完的紫砂壺,直接蓋上壺蓋,如果第二天壺內乾透了,那麼就說明透氣性好,這就絕對是原礦好料;如果第二天壺內還是溼的,那就說明透氣性不行,這個料就絕對不行。

事實真的如此?當然不是!

不信可以直接問商家,我從你這買10把壺,你能保證每把壺都能做到你所說的特徵嗎?如果做不到,那麼……。這時,商家的表情肯定又是錯愕的。

言歸正傳,這裡不是在教你撒潑懟人。

而是要弄清楚,為什麼紫砂壺“隔夜不幹”或者“隔夜幹”說明不了其泥料的好壞。這對我們理解紫砂泥料特性,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

一、到底是什麼造成了紫砂壺壺內“隔夜不幹”或者“隔夜幹”?

與之前說過的“在紫砂壺上澆淋茶湯看吸水快慢,不能完全說明該紫砂壺泥料的透氣性”不同,紫砂壺在蓋好蓋子的情況下,沒有“蒸發情況”的干擾,“隔夜壺內會不會幹”這的確是“紫砂壺泥料本身的透氣性”在起決定性作用。

【氿岕紫砂制仿古壺】

所以,文首商家的前半句話是正確的,但其將“紫砂壺泥料的透氣性”作為“普遍性的泥料好壞辨別依據”,這個就大錯特錯了,甚至是不能自圓其說。為了回答好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影響紫砂壺泥料透氣性的因素”談起。

二、影響紫砂壺泥料透氣性的因素有哪些?

直截了當地說,紫砂壺材質因其特殊的雙層氣孔結構,所以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而這種透氣性主要和其泥料燒成後的結晶度相關。結晶度越高,透氣性越弱;結晶度越低,透氣性越強。

具體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不同種類泥料的影響

就練泥而言,我們經常從“泥性重”或者“砂性重”這2個維度來區分紫砂泥料的特性。

如果我們說某種泥料“泥性重”,那麼就是指這種泥料的“泥性表現”相對要大於“砂性表現”,直觀些說,就是燒成後的結晶度要相對高一些,透氣性就要相對弱一些。

【氿岕紫砂制虛扁壺】

反過來,如果我們說某種泥料“砂性重”,那麼就是指這種泥料的“砂性表現”相對要大於“泥性表現”,直觀些說,就是燒成後的結晶度要相對低一些,透氣性就要相對強一些。

這其實很好理解,但要特別注意相對二字。比如,朱泥的泥性要比紫泥、段泥要強,所以朱泥的結晶度相對要高、透氣性相對要弱,但普天之下,沒人會說朱泥比紫泥、段泥要差。

2.不同目數的影響

“目數”可以理解為砂料的顆粒度。我們在練泥的過程中,要將粉碎的礦料進行過篩,過篩時用的這個篩子每平方釐米上小孔的個數,就是大眾所稱的“目數”。

目數的數值相對越高,篩子上面的小孔相對就越細,礦料的顆粒相對就越小,燒製出來以後相對越細膩,相應的結晶度相對就越高,透氣性相對就越弱。

【氿岕紫砂制文旦壺】

反之,目數的值相對越低,燒製出來以後觀感相對就越粗獷,相應的結晶度相對就越低,透氣性相對就越強。

這裡同樣要注意相對二字,比如,同一種泥料,“20目時的”透氣性肯定要比“50目時的”強,但普天之下,沒有人會說同一種泥料,“50目時”要比“20目時”差。

這裡要引申一下,一般建議壺友選擇“20目到80目”之間的紫砂泥料,具體原因之前有寫過篇文章《

紫砂壺泥料內幕:我勸大家不要去買“目數”超過80目的紫砂壺!

》,有興趣的可以點選看看。

3.不同燒成溫度的影響

每一種紫砂壺泥料都有其最佳的燒製溫度區間,我們稱之為“吃溫”。在這個範圍內,紫砂壺泥料都能燒製達到預期的效果,既不會欠火吐黑,又不會過火毛刺。

【氿岕紫砂制蓮子壺】

這時,如果我們燒製時取的是相對低值,那麼其燒結程度就相對要低一些,透氣性就相對要強一些。如果我們燒製時取的是相對高值,那麼其燒結程度就相對要高一些,透氣性就相對要弱一些。

看到這,問題就來了,倘若我們以“隔夜壺內會不會幹”論英雄,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1。 朱泥大多做不到“隔夜幹”,所以朱泥比紫泥、段泥都要差。

2。 同種泥料,20目時能夠“隔夜幹”,我們認為其是好料;40目時做不到“隔夜幹”,又成了差料;

3。同種泥料,燒製溫度低時,能夠“隔夜幹”,我們認為其是好料;燒製溫度高時,做不到“隔夜幹”,又成了差料。

很明顯,這其中任意一條,在任何時候都是站不住腳的,都是些常識性錯誤。

所以說,凡事最怕過猶不及。如果把透氣性的極值作為判斷泥料好壞的普遍性依據,用

“隔夜不幹”或者“隔夜幹”的標準去選壺,

那就錯遠了。

【氿岕紫砂制玉成石瓢壺】

好了,我該做壺去了,如有其他疑問,歡迎搜尋【氿岕紫砂】,期待與您切磋壺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