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胃黃色瘤是怎麼回事?需要治療嗎?

胃黃色瘤其實就是長在胃黏膜上的黃色斑塊,又稱為黃斑瘤或者脂質島,是一種假性腫瘤。近年來,隨著胃腸內窺鏡技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胃黃色瘤發現率有增加的趨勢,據文獻報道,目前我國胃黃色瘤檢出率在0。18% ~4%。胃鏡下黃色瘤呈黃色或黃白色、稍高出黏膜面的平坦小斑塊,病灶通常較小,直徑5~10mm,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晰,可單發也可多發,可發生於胃內任何部位,以胃竇部多見。

胃黃色瘤的內鏡下表現

01

胃黃色瘤是怎樣形成的

目前胃黃色瘤形成的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慢性萎縮性胃炎:

胃鏡檢查發現,萎縮性胃炎患者中胃黃色瘤的檢出率比較高,所以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是胃黃色瘤的病因之一,而胃黃色瘤可能是萎縮性胃炎胃黏膜病變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因為胃黏膜長期慢性炎症和細胞老化可干擾區域性脂質代謝並導致黏膜細胞破裂壞死,壞死細胞的細胞膜釋放大量脂質,因區域性脂質過多和脂質代謝轉運障礙,大量脂質沉積而被區域性組織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形成充滿脂質的泡沫細胞,泡沫細胞大量堆積進而形成黃色瘤。

2、脂質代謝異常:

因脂質代謝異常,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醯甘油和乳糜微粒等增加,在胃黏膜毛細血管處可移出至黏膜或黏膜下細胞間隙。在氧自由基的作用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使區域性組織細胞和單核細胞表面特徵發生變化,黏附因子表達增加,導致黏附於區域性組織的單核細胞增多,後者透過清道夫受體吞噬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及其他脂質,轉變為泡沫細胞,泡沫細胞聚集而形成黃色瘤。

脂質代謝異常

3、胃黏膜腸上皮化生:

由於腸化黏膜具有吸收胃腔內脂質的功能,可使脂質吸收後不能及時被運出,就形成了胃黃色瘤。

其它因素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增生性息肉、膽汁反流性胃炎、胃潰瘍、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可能與胃黃色瘤的發生有關。

02

胃黃色瘤需要治療嗎

過去認為胃黃色瘤是良性病變,認為它可在沒有任何干預的情況下自行消失,因此不需要治療,只要內鏡檢查隨訪就行。但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胃黃色瘤與胃癌的發生有關,胃黃色瘤可能是胃癌的預測訊號,並且提出胃黃色瘤是預測早期胃癌發展的標誌物,因此胃鏡發現胃黃色瘤要引起高度警惕,最好在胃鏡下及早切除。對於病灶比較小的胃黃色瘤可透過活檢鉗一次性去除,直徑較大的可分部位分次去除,或微波、氬離子凝術固術去除。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在一定程度上可徹底清除胃黃色瘤的整塊病變,預防復發。

氬離子凝術固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