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新手投資基金的十大誤區(下)

拖了一週,把剩下的誤區給補上。

(1)C類基金沒申購費,真的是賺到了嗎?

上面這句話沒有的。基金買A還是買C?方向上,長期買A,短期買C。本質上這涉及到了基金的費用情況。我們購買或賣出的時候,能體會到收費的是申購費和贖回費。其實還有隱形的費用,每次就是扣除隱形費用再計算漲幅,所以投資者自身感覺不到。

管理費、託管費就屬於這種“隱形費用”,C類基金一般沒有申購費,但是會比A類多出一類“銷售服務費”。比如:

A類:申購費:1。5% 一折

0.15%

;管理費1。5%/年;託管費0。25%/年;贖回費:7天內1。5%、[7,30)

0.75%

、[30,365)0。50%、[365,730)0。30%。

C類:管理費1。5%/年;託管費0。25%/年;銷售服務費

0.4%/年

;贖回費:7天內1。5%、[7,30)

0.50%

選A還是選C,其實就是個數學問題。

(2)基金需要高拋低吸嗎?

“高拋低吸”這個詞來源於股市。很多基金投資者,都多多少少接觸了股票的知識,很容易把股市的理論同步到基金裡來。高拋低吸是一個擇時問題。如果你看過基金經理的採訪或觀點,幾乎沒有基金經理說自己是“擇時”的。

拉回到基金,如果你是擅長擇時的專業選手,可以透過指數基金、ETF、主動基金等工具型公募產品進行擇時。如果你認為你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名投資者,就少做擇時操作。因為沒操作一次假如正確率是50%,操作次數愈多可能正確率就越低:50%X50%X。。。。

不少三方機構資料顯示,基金投資者虧錢的原因之一就有“頻繁交易”的因素,擇時的正確率與否,還有交易成本(手續費)。

基金本來是讓投資更簡單的事情,你總是“擇時”搞得就很複雜。

(3)基金躺著賺錢?

這個問題和上面一個問題似乎矛盾。基金本質就是把錢交給專業的人去打理,那是不是意味著“躺平”就好呢?

顯然不是。市面上各個種類的基金有8000多隻,比股票的數量還多。選出一隻好基金,選出適合自己的基金,確實也不容易。投資本身就不是簡單的事情,要想“躺好”,必然還是需要下一份功夫的。

投資前選好適合自己的基金,如果遇到極端行情也要適當調整自己的基金。基金市場還是有一定的同質化的,基金經理管理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基金清盤也是存在的。

如果隨便選一隻基金買了,然後就不管了,那顯然是對市場沒有敬畏之心。

(4)基金虧損,一直長期持有就行了?

我們都說基金是長期投資,這句話大方向是沒錯的。至於說多長時間是長期,沒有人規定,怎麼也要三五年的時間吧。這裡說基金長期投資,就是因為股市等市場有一定的週期性。即便是你運氣不佳買到了階段性高點,也可以長期持有等下個週期和依靠基金經理的超額收益來取得不多收益。

但有的情況,可能一開始就選錯了或者不適合自己的基金,那麼就沒有必要長期持有。比如有的行業板塊長期走低,基本未來也沒有啥希望,這樣的板塊就沒有必要繼續持有。或者基金經理管理水平比較差,很難在未來的獲取超額收益,就要重新審視這隻基金了。

長期是一種投資思路,但也沒有必要從一棵樹上吊死。

(5)買的基金數量越多越分散?

基金本身的特點就是“分散投資”。我們常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於是很多人買了好多隻基金,甚至是幾十只。但回過頭來看,都是一樣的偏股型基金。數量上的分散並不是投資上的分散。

如果你經常看基金經理季報,在資產組合情況一欄就會看到各類的資產。這裡的資產絕對不是說買了多少多少股票。因為股票就是一類資產,所有的股票都是受到同一因素——股市的影響。

資產的分散,或者說資產配置,是從大類的開始做“分散”的。比如股市、債市、大宗商品、現金。其實這幾類資產都有對應的基金型別。

單純的說買更多的基金,而且是同一類的基金,是不能做到“分散風險”的。

十個誤區寫完了,其實還有不少誤區。有時候,我就在想,我們做得其實並不是讓你多賺多少錢,而是讓你少踩坑。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