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玉雕匠人郭建軍:以匠心鑽研技術,廢料創新再利用

佛山市六子珠寶有限公司藝術總監郭建軍從事玉雕行業已有20多年。擅長圓雕、豎雕、鏤空雕、高浮雕、薄意雕等雕刻工藝。

他是國家級技藝大師、國家一級高階技師、高階工藝美術師、廣東省技術專家等。

學藝——超越自我

郭建軍出生在一個木匠家庭。受父母的影響,他從小就對木雕感興趣。上學時,其他同學在認真聽課,他總是偷偷拿著卷筆刀在木桌上描繪花草魚蟲。即使他受到老師的懲罰,他也不願意做出改變。

18歲時,郭建軍進入社會向老師學習,很快在木雕行業成名。

然而,這個小村莊無法鎖定男孩的夢想。思來想去,他一個人南下珠海。就在他即將展示自己的雕刻技藝時,現實讓他大受震撼——在一次交流會上,一位同事用手掌大小的材料雕刻了亭臺樓閣和數百個漢字。郭建軍被他的精湛技藝震驚了。

“我以為自己技術過硬,卻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這段經歷讓郭建軍堅定了學習的決心。因此,他毅然離開工作,前往北京中山大學繼續深造。他花了兩年時間來換取紮實的藝術和設計知識。這為他後來的雕刻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廣州看望朋友時,郭建軍被那五顏六色的翡翠深深吸引,於是不顧一切地轉行到玉雕界。為了儘快熟悉玉雕技藝,郭建軍每天都要在座位上坐上10個小時熟悉玉雕製作手藝,他的手指很快就被玉雕工具磨成了厚厚的繭。

轉行不僅需要改變雕刻技術,更需要更新設計理念。玉石材料有自然的線條,這就要求在設計作品時要順應潮流,而如何突出材料特點,避免缺陷,真正考驗著雕塑家的努力。郭建軍另闢蹊徑,求助於廣州美術學院的學者,

踏踏實實的學習玉石材料雕刻的基礎技藝。當專業的設計理念與雕刻技巧碰撞融合,他的刀下作品煥發出不同的光彩。

在雕刻行業,各種痛苦在所難免。如今,郭建軍的拇指上仍有穿針穿透指甲的痕跡。這些血汗凝結成深厚的雕刻技藝,幫助他獲得了各種獎項和榮譽稱號。

創新——變廢為寶

30年來,郭建軍最大的感慨就是每一件材料都有價值,工匠的責任就是透過創新來凸顯這一價值。秉承這一理念,他一次次把別人眼中的“浪費”變成了珍寶。

2006年,郭建軍高價購買了一塊翡翠原石。但是,切割材料的質量很差,不能滿足首飾的要求。別人勸郭建軍放棄時,

郭建軍有了主意,把這塊玉雕成了“甲魚鵪鶉湯”,在市場上大受好評。

市場上,原來的玉鐲只能賣100元,但經過加工後,有人出價18萬購買。巨大的價差讓郭建軍意識到了創新的價值。因此,他開始留意各種玉石材料,打造業內著名的“翡翠團圓宴”,

獲得天工獎最佳創意獎——這個獎項被譽為玉雕界的“奧斯卡”。

郭建軍的另一部傑作《鳳爪》也與創新密切相關。當時,一家玉器店的工人正準備把廢料扔進垃圾箱。郭建軍看到後,把它們拿走,

雕成四對黑雞爪。當他把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展示給同行看時,玉器店老闆亮起了眼睛,掏出近5萬元將其全部買下。

在實現了材料的價值提升之後,郭建軍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創新——工藝創新。傳統玉雕強調整塊成型,不僅增加了加工難度,而且造成了角料的浪費。郭建軍發現這一問題後仔細鑽研,最後將木雕於與玉雕的技藝相融合在玉石材料上運用榫卯工藝進行雕刻,填補了行業空白,解決了這一問題。

傳承——培養徒弟

幾十年來,郭建軍不僅注重自身技藝的提升,更注重培養學徒,“只有不斷傳承,才能

是一門

技藝獲得持久的生命力”。近年來,他透過網路直播、上門授課等方式培養了130多名徒弟,其中不少學徒得到了各類技術專家的認可,更有許多弟子成為二級技師和助理工藝美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