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上帝死了,尼采瘋了,這個男人給世界留下了什麼?

175年前的今天,弗里德里希·尼采出生在德國東部的一個小村莊,五歲時父親去世,同年,兩歲的弟弟也因病去世,死亡給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陰影,命運女神從一開始就給尼采的人生塗抹上了濃厚的悲劇色彩。尼采的哲學飽受爭議,他反對基督教、反對理性主義,反對“大寫道德”,一百多年來人們一直在嘗試更加接近尼采,無論是試圖詆譭,還是打破偏見,唯有一點無可否認,因為尼采,人類思想的天空中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異彩虹。

尼采的死亡和出生

1889年1月3日,在義大利都靈的卡爾洛·阿爾弗貝爾託廣場上,剛剛離開住所的尼采,看見一個馬車伕正在虐待自己的馬。他衝上前去,熱淚盈眶地緊緊抱住馬脖子,高呼道:“我的兄弟!”尼采瘋了。醫生的診斷說明書上赫然寫著:精神錯亂症和漸進性麻痺。

作為肉身的尼采此後繼續苟活了11年,直到1900年8月25日才真正離世,但是作為思想者的尼采在1889年1月3日那一天就已經死亡了。在他精神失常前的一年中,尼采一口氣寫下了五本小冊子,分別是

《偶像的黃昏》、《瓦格納事件》、《尼采反瓦格納》、《敵基督者》

《瞧,這個人》

——就好像是超新星在歸入沉寂之前的最後爆發。

《瞧,這個人》是一本個人自傳。僅看書中小標題——

“我為什麼如此智慧?”“我為什麼如此聰明?”“我為什麼能寫出如此好書?”“我為什麼是命運?”

——你就知道,此時的尼采已經一腳踩在了瘋狂的邊緣。令人大惑不解的是,這本書的書名出自羅馬總督彼拉多指認耶穌基督時說的名言:

“瞧,這個人!”

把這句話作為個人自傳的標題,尼采絕不是無意為之。要知道在同一年,尼采還寫出了

《敵基督者》

,作為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基督教的反對者,尼采竟然像指認耶穌基督一樣來指認自己,其中的反諷和緊張非常耐人尋味。

六歲的時候,尼采與母親和妹妹一道去瑙姆堡投奔祖母和兩個姑姑。尼采從小在女性的環境中成長,但他卻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厭女症患者。關於女性,他說過最著名的一句話是:

“你到女人那裡去嗎,不要忘了帶上鞭子。”

但是有趣的是,在他與紅顏知己莎樂美擺拍的一張合影中,手拿鞭子的恰恰不是尼采,而是莎樂美。很多解釋者認為,這再一次證明世人對於尼采存在著太多的誤解。

攝於1882年,左一持鞭者為莎樂美,右一為尼采

雖然成年之後的尼采反覆強調甚至炫耀自己的破壞性,比方說:

“讓個體感到不快,這就是我的使命。”

再比如:

“我不是人,我是炸藥!”

可是年少的尼采卻是一個特別安靜羞澀的人,因為父親和祖父都是牧師,所以尼采兒時的綽號是“小牧師”。

事實上,即使成年之後,生活中的尼采依然是一個安靜羞澀的人。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好像隱藏了一座休眠火山,當它爆發的時候,不僅可以摧毀基督教的千年傳統,同時也可以摧毀整個理性主義的千年傳統。

病態的人生和健康的哲學

尼采無疑是一個病人。他的病態首先體現在生理上,他有很嚴重的頭痛症,他的胃腸功能不好,眼睛也有問題。24歲的時候尼采就成為巴塞爾大學的古典學教授,但是到35歲的時候,他卻不得不離職,原因之一就是他的眼睛幾乎失明,讀不了任何著作。尼采不僅有很嚴重的生理疾病,同時也有很嚴重的心理疾病和社交障礙症。

第一次見到莎樂美的時候,尼采用蹩腳的幽默感說道:

“尊敬的莎樂美小姐,我們是從哪個星球上降落到一起的呢?”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莎樂美,聽到這句話該作何反應呢?很顯然,這樣的尬聊是無法進行下去的。

但是如果你不去近距離地接觸尼采,而是遠遠地閱讀他的哲學和人生,就會被他深深地感動。因為這個病態的人一直在渴望一種健康的哲學。“健康”這個詞幾乎是尼采評判人生和哲學的終極標準。比如,他之所以批評蘇格拉底的哲學,理由正在於它不健康,他之所以批評基督教的道德,理由也在於它不健康。

什麼是健康?用尼采的說法,你們的消化系統非常好,可以吃各種東西,睡很香甜的覺,你們可以大笑,開懷大笑,充滿了對生命的肯定、憧憬和渴望。這些對於健康的人來說,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對於體弱多病的人來說,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重要的是,尼采在28歲的時候,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染上了梅毒,這在當時的歐洲是不治之症,即使可以延緩病情的發展,但卻終身難愈,而且最終病毒會侵襲大腦,導致精神失常。我們沒有這樣的人生體驗,但是我們可以想象這種萬蟻噬骨的病痛感,它揮之不去,如影隨形,讓你時時刻刻都在反觀自己的身體和靈魂。

可是尼采並不因此感到沮喪,相反,他在這樣的病痛中找到了自我救贖的道路。在《瞧,這個人》中,尼采寫道:

“36歲時,我的生命力降到了最低點——我還活著,但卻看不到離我三步遠的東西。……在我身上,精神的完全明亮和喜悅,乃至於精神的繁茂興旺,不僅與最深刻的生理虛弱相一致,而且甚至與一種極端的痛苦感相一致。……從病人的透鏡出發去看比較健康的概念和價值,又反過來根據豐富生命的充盈和自信來探視頹廢本能的隱秘工作——這乃是我最長久的訓練,是我最本真的經驗,如果說是某個方面的訓練和經驗,那我在這方面就是大師了。”

這段話非常好地傳達出病態的人生和健康的哲學之間的關係。用心體會尼采的用語,他用明亮、喜悅、繁茂興旺去刻畫精神的健康,這些詞彙最初是用來刻畫身體的健康,這對於尼采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狀態。尼采告訴我們,恰恰是從病人的視角出發,才能真正體會和理解什麼叫作

“健康的概念和價值”

,恰恰是透過虛弱和頹廢,才能真正地體會和理解什麼叫作

“生命的充盈和自信”

。這是一種自我克服的過程。

熱愛命運就是尼采最終的自我嘲諷

尼采

除了健康,“頹廢”是理解尼采哲學的又一個關鍵詞。頹廢是健康的反義詞,它不僅是生理性的,更是精神性的。什麼是頹廢?就是體會到生命的無意義,人生的虛幻感,以及自我的無能為力感。我們可以做一個區分,就是那個

“名叫尼采的人”

和那個

“名叫尼采的角色”

那個名叫尼采的人分明體會到了虛弱和頹廢,生命的無意義和人生的虛幻感,但是那個名叫尼采的角色卻是要肯定生命,熱愛命運,去贏得一種完全明亮、喜悅,乃至於繁茂興旺的精神生活。

美國學者羅伯特·C。所羅門在《與尼采一起生活》中告訴我們:

“尼采主要關切的是理解他自己的那個遭受疾病折磨的、孤獨而又不幸福的人生,並由此肯定這個人生。”

這裡的重點在於,在理解如此這般的悲慘人生之後,仍要“肯定”這個人生。所羅門對尼采的總結,特別像一句流傳甚廣的人生雞湯:

“看破這個世界,然後愛它。”

這句話之所以像是人生雞湯,是因為你,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你,不能夠用自己的意志力、生命力去豐富和填充這個句式,於是這句話就成為一個徒有其表的表述,一個稀湯寡水、沒有實質內容的空洞形式。就好像我們衷心地熱愛C羅和梅西,因為衷心地熱愛,就誤以為我們也共同參與了他們的卓越和不凡,但其實我們只是英雄的影子,英雄們過真正的人生,我們喝影子裡的雞湯。

尼采說:

“我怎麼能不感謝我的整個人生?”

這句話真是讓人動容。

它讓我想起我另外一個無比鍾愛的哲學家維特根斯坦,他在臨終前的遺言是:“告訴他們,我度過了極好的一生。”從凡人的角度看,維特根斯坦的人生經歷說不上好,但是他就像尼采一樣,在經歷了“遭受疾病折磨的、孤獨而又不幸福的人生”之後,肯定了自己的人生。為什麼可以這麼做?因為他們都坦然接受了命運女神交付在他們身上的必然性,所以尼采說:

“熱愛命運!”

在自己的身上克服他的時代:尼采反對瓦格納

終其一生,尼采有兩個本可以成為畢生摯友乃至愛人的人:

理查德·瓦格納

露·莎樂美

瓦格納比尼采年長31歲,是當時德國最負盛名也最具爭議性的音樂家;莎樂美是一個充滿靈氣的俄羅斯女孩,尼采對她一見鍾情,甚至鼓足勇氣向她求婚。但是最終,尼采與這兩個人都分道揚鑣了。

尼采說:“我飛向未來,飛得太遠了:恐怖攫取住我,當我張望四周,看!時間是我唯一的伴侶。”也許這就是天才的宿命。

在1888年完稿的《瓦格納事件》中,尼采寫道:

“一個哲學家對自己的起碼要求和最高要求是什麼?在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時代,成為‘無時代的人’。”

作為一個“無時代的人”,尼采必須跟一切侷限於時代的人和事決裂,尤其是瓦格納。因為,瓦格納跟他一樣,都是“這個時代的產兒,也就是說,是頹廢者”。不同的是,尼采承認這一點,並且與之鬥爭,而瓦格納則渾然不覺,因此成為現代病患的“難得的案例”。所以尼采說“瓦格納純粹是我的病患”,與瓦格納決裂,正是尼采自我療治的必經階段。

細心的讀者一定發現了,尼采再一次使用了“頹廢”這個關鍵詞,在他看來,“頹廢”代表了現代病症的典型特徵:“蛻化的生命、求毀滅的意志、極度的疲憊。”尼采不僅用“頹廢”來形容瓦格納和他自己,也用“頹廢”來形容蘇格拉底。也許有人會問:可是蘇格拉底是古希臘人啊,他怎麼會患上現代人的病症呢?

要想解釋這個問題,就必須把時間調回到1872年,這一年,28歲的尼采出版了一本驚世駭俗的著作——

《悲劇的誕生》

。在這本書中,尼采提出了兩個重要的觀點:

第一,針對日神精神,提出了酒神精神,認為後者才是古希臘藝術的典範和基礎;

第二,反對蘇格拉底開創的理性主義傳統,認為這是現代病症的古希臘根源。

日神精神 vs. 酒神精神

尼采

當我們想起古希臘的時候,首先映入腦海的那些詞都屬於日神精神,比方光明、理性、邏輯、和諧、秩序這樣的字眼兒。德國學者薩弗蘭斯基指出,雕塑、建築藝術、荷馬的眾神世界、史詩的精神,這些藝術形式體現的都是日神精神。

但是尼采挑戰的正是這種傳統的理解。在《悲劇的誕生》中,尼采直言不諱地指出:

“我們必須把太陽神阿波羅文化的藝術大廈一塊石頭一塊石頭地拆除,直至見到它所憑藉的基礎。”

這個基礎不是別的,正是酒神精神。與日神精神強調邏輯、理性和秩序不同,酒神精神推崇的是自由、情感和混亂,酒神是一個“解體、迷醉、狂喜和恣意縱慾的狂野之神”。

《詩經》“毛詩序”中寫道:“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說,當人們發現僅憑語言無法表達內心的情感時,就會訴諸歌詠和舞蹈。人們在什麼時候能夠最自由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當然是在酒醉之後。事實上,古希臘的戲劇就誕生於慶祝酒神狄奧尼索斯的節日狂歡之中。而酒神精神的藝術表現形式就是音樂、舞蹈和戲劇。

在酒精的刺激和夜幕的掩護之下,古希臘人放下一切理性的束縛,在舞臺上盡情地表現“心醉神迷和狂喜無度”。與光明和理性一同消退的還有個體意識,醉過酒的人都有體會,酒能讓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消弭於無形,人們開始勾肩搭背,稱兄道弟,掏心掏肺。而當黎明來臨,陽光普照大地,恢復理性的人們會再一次“回落到他的個體中”。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薩弗蘭斯基總結說:日神阿波羅面向個體,酒神狄奧尼索斯致力於消除邊界。

尼采抬高酒神、貶低日神的理由之一也在於此。他說:

“在酒神的魔力下,不但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再次得以鞏固,甚至那被疏遠、被敵視、被屈服的大自然也再次慶賀她與她的浪子人類言歸於好。”

尼采在蘇格拉底身上的人格投射

尼采不僅反對日神精神,而且攻擊蘇格拉底,因為蘇格拉底是一個理性主義者,而“‘理性’反對本能……是埋葬生命的暴力”。

尼采把蘇格拉底視為

“希臘解體和消亡的工具,是一個典型的頹廢者”

。但是耐人尋味的是,關於蘇格拉底,尼采後來還說過這樣一句話:

“作為鬚眉男子,蘇格拉底在眾人眼前猶如猛士,活得瀟灑、快樂,可誰料到,他竟然是個悲觀主義者呢?他直麵人生,強顏歡笑,而把自己最深層的情愫、最重要的評價隱藏,隱藏了一生呀!蘇格拉底啊,蘇格拉底深受生活的磨難!”

尼采似乎不是在描述蘇格拉底,而是在描述他自己,他把自己的人格形象投射到蘇格拉底的身上?尼采之所以能夠看透蘇格拉底,是因為他看透了自己。他與蘇格拉底一樣,也是一個頹廢者,直麵人生,強顏歡笑。深受生活磨難的人不是蘇格拉底,而是尼采自己。唯一的不同在於,尼采不是悲觀主義者,他藉助悲劇精神克服了悲觀主義,最終克服了頹廢這個現代性的病症。

其實,尼采集中火力攻擊過的人物——蘇格拉底、叔本華、瓦格納——都對他的思想和人生產生過重大影響。尼采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投影,所以當尼采攻擊他們的時候,他其實是在進行自我克服和治療。

瓦格納是尼采最純粹的病症

就像我們一開始所說的,瓦格納是尼采最純粹的病症。尼采曾說:

“與瓦格納決裂,對於我乃是一種命運;此後重又喜歡上什麼,對於我乃是一種勝利。”

但是在決裂之前,尼采與瓦格納卻有過一段非同尋常的蜜月期。《悲劇的誕生》的前言清清楚楚地寫著

“獻給理查德·瓦格納”

,瓦格納收到著作後也立即回信說:“我從未讀過比你的書更精彩的書!真是美妙!現在我是匆匆寫信給您,因為這本書使我激動萬分,我必須等待自己冷靜下來才能正式讀它。”

尼采與瓦格納聯手,是為了用藝術代替宗教,在那個貧困的時代拯救岌岌可危的現代精神。尼采與瓦格納決裂,是因為瓦格納背叛了他們之間的盟約。尼采不無激憤地說道:自從瓦格納回到德國,“他就向著我所蔑視的一切墮落了”。

1876年8月13日,在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領地拜羅伊特,舉辦了為期數日的音樂慶典,只上演瓦格納一個人的歌劇,這是瓦格納人生的頂峰,但是對於尼采來說,卻是他與瓦格納決裂的開端。

尼采冷眼旁觀整個慶典,發現它與藝術毫無關係,不過是一場“不惜一切代價的娛樂”,一次對“生命貧乏者”的精神餵食。人們來到拜羅伊特,不是為了享受藝術,而是為了附庸風雅、廣結人脈,比起演出,他們更關心出席活動的君王將相和社會名流的八卦訊息。而瓦格納所做的一切,無非就是投其所好,用華而不實的佈景、高亢激越的音樂、目眩神搖的舞臺效果,迎合那些時刻準備著被感動的觀眾。尼采知道,其實瓦格納也知道,它在骨子裡與藝術毫無關係,只是一件精打細算、人工裝配起來的人造製品。只是尼采選擇揭露假象,而瓦格納選擇繼續自欺欺人。

尼采與瓦格納決裂,不僅因為瓦格納敗壞了藝術,更因為瓦格納選擇向基督教投降。

《帕西法爾》是瓦格納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其中充斥著基督教的元素。作為史上最著名的“敵基督者”,尼采絕不能容忍自己的盟友倒在基督的十字架前。

任何一個沒有偏見的人拿起尼采的著作,都會發覺它們才氣橫溢、光彩奪目、豪氣沖天。當然,這裡面也夾雜了誇張和神經質式的自我陶醉。

在這些著作中,尼采以非凡的勇氣和驚人的洞察力輕而易舉地顛倒了各種公認的觀念,奚落了一切美德,讚揚了所有的邪惡。尼采並沒有建立一個封閉而龐大的哲學體系,他只寫散文、格言和警句,在他的字裡行間並不證明什麼,只是預告和啟示;但恰恰不是憑藉邏輯推理而是憑藉神奇的想象力,他征服了全世界。

他獻給人類的不只是一種新的哲學,也不僅僅是一首詩或一段警句,而且還是一種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很可惜,尼采的生命歷程太短暫,閱歷太簡單,還沒有來得及把自己的片面真理髮展成智慧。

如果他能活得更長一些,如果他能再多得到一些鼓勵,也許他會把自己那粗糙混亂的觀念梳理成和諧優美的哲學。

今天給大家推薦這套世界大師精粹,裡面包含了尼采叔本華羅素等大師的思想精華,一定對現在的你有所幫助,不妨點選下方連結購買看看吧~

XL32世界大師思想精粹 全10冊 尼采叔本華羅素哲學心理學書籍

¥

99

度小店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