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墳

是否有點沉重?但不願提及的話題卻總在腦際閃爍,每每話到嘴邊,思緒紛擾,無從下筆嗎?倒不盡然,唯恐詞不達意,褻瀆了這份情懷。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墳,有說是給所愛的人準備的,有說埋著未亡人。我不去爭辯這個,但是我卻贊同——每個人心裡應該是有一座墳的。

臨近春節了,節令是一個接著一個,眼看又是“大寒”,同事們都在議論著老家的風俗,一股腦地提起了上墳祭祖的事兒。“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各地還真有不同的講究。

記得冬至,老家裡是一律包餃子,一家一戶的本家要招呼著老人、孩子去祭祖,也就是上墳。

同事們爭相描述,話題延展到了春節,我只是默默聽著,心早已流落到了遠方——那一片荒草萋萋的地方。

或許是心有所想,神有所思。這幾天一直看文友那些關於老家的話題,倍感親切之餘,感覺無論千里萬里,雖鄉俗有別,然心情相通。一番家國情懷之後,我們都有了共同的歸宿——那或許再也回不去的老家。

有人說,因為一個人,記住一座城。其實,我們同樣因為老人的存在,而對家相思萬里。“父母在,不遠遊”,“父母在尚有來處,父母去只剩歸途”,很扎心,但卻是大實話;有家,是因為有根,我們漂泊再遠,風箏的線還是牽在老家父母的心坎上。

心心念唸的是家,但也不是家。當父母老了,去了,我們或許還真的不願再回老家。人生是一次有去無回的旅行,當那個給予我們生命的人不在了,我們可能就真的不能再回頭了。

從此,到哪裡,我們都有了家的意念;到哪裡,我們都把老家放在了心中。老屋的樣子隨年模糊,老人的墳頭卻愈發得清晰。我們知道,那個生我們養我們的人已經遠行了,那個牽盼的老家也已人去樓空。

於是,我們變得堅強,因為我們真的沒了依靠,一生最明白的一個道理,可能就是父母是我們唯一最可靠的人。絕處逢生,我們別無他求,置於死地而後生吧。

於是,我們也為自己塑造了一個墳。既是我們的終點,也是我們的起點;在那裡,有我們的痛點,也有我們的感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桃花源裡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