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朱元璋臨終遺詔 讓百姓欣喜 讓妃子不寒而慄

朱元璋出身在貧苦家庭,當過放牛郎,也上街討過飯當過乞丐,最後能透過自己的奮鬥成為開國皇帝一統霸業。

在《明史》曾讚頌朱元璋: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

有人說朱元璋是明君,作為皇帝治理朝政,他功不可沒的一面,但在他的遺詔中是仁慈還是殘暴可見一斑。

洪武三十一年,71歲的朱元璋年老病逝。臨終前,朱元璋立下遺詔,詔書言道: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朱元璋的遺書主要交代了四件事。

第一件,確立皇長孫朱允炆的繼承人地位。

第二件,各藩王留在封國,不可以奔喪為名到京師,防止興兵作亂。這前兩件都是朱元璋皇室的家事,

而第三件,則主要是對民施行的仁政。過去皇帝駕崩,不僅葬禮鋪張浪費,而且全國都要守喪三年,喪期內民間不得嫁娶。而朱元璋的遺詔,一方面要求葬禮從簡,另一方面將喪期縮減成了三日,將對民眾的影響減到了最小。

前三件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上到大臣下到百姓都喜出望外。

朱元璋的後宮妃嬪見此,守喪的苦日子從三年減到三日,終算是熬出頭了。然而,她們還是高興得太早,朱元璋最後還在遺囑中加了一句,“後宮中未曾生育的妃嬪,全部殉葬”。

要知道,從戰國時期開始,殉葬這一醜陋風俗就已經被廢除,朱元璋此刻卻倒行逆施,令後宮妃嬪數十人無辜慘死。明朝的前幾任皇帝,都延續了這一殘酷的殉葬制度,皇家陵墓均是白骨累累。直到明英宗朱祁鎮一朝,才將其再次廢除。

朱元璋下葬

朱元璋下葬時搞了一個“迷魂陣”,當天,十三城門同時出棺。這個說法已傳講了六百年,是南京民間最經典的段子之一。南京過去有個民謠:“南京有三怪,龍潭的姑娘像老太,蘿蔔當作小菜賣,十三個城門抬棺材。”朱元葬當年這個怪異下葬傳說,竟然被當成了南京的城市符號之一。

可能有人覺得是無稽之談,其實並非空穴來風,史料上有記載,如明人朱國楨的《皇明大政記》上便有這樣的文字,朱元璋下葬那天,“而發引,各門下葬”。

各門下葬,是一種障眼法,實行秘葬的步驟之一,屬反盜墓的典型特徵。我在我的《中國人盜墓史》等書中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我後來我進行了思考,發現這裡面很蹊蹺,因為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墓在哪?如此反盜墓給誰看的?結合當年當年朱元璋死後嬪妃殉葬的事實,那些棺材裡很可能裝的都是這些殉死的後宮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