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始皇巡視天下,準備修築長城,泰山封禪

秦始皇平定了天下,只是滿足了他部分的霸氣和佔有慾。秦始皇必須看看他的所有,聽聽天下黔首對他的頌揚,他才會得到進一步的滿足。於是李斯贊同地說:“陛下,您是該出去巡遊一下了。天下人都希望親眼目睹您的天顏,歌頌您的恩德。您就像光照四方的太陽,光焰萬丈,天下賴您光明,萬物靠您生長,不過儘管這樣,也有樹木、山河遮擋著您,使天下人不能充分地沐浴您的溫暖!”李斯的話,更增加了秦始皇要巡遊列國的決心。

他甚至讓李斯會同大臣專門研究此事。經過許多日子的謀劃,李斯等先給秦始皇設定了一條短途的出遊路線。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和他的隨從們第一次巡遊,隊伍從渭河沿岸排到了沿岸高地。秦始皇的巡遊經過先前秦國的都城雍城,此刻它僅僅是一座位於邊區的軍事前哨。在渭河河源之外,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曾修建過更早的長城來標誌秦國的東部邊界。在隴西,秦始皇此刻能夠站在結實的夯土城牆上朝西凝望,盤算他的領土是否安全。不久之後,秦始皇向西沿著舊長城巡遊,而後他回身沿著渭河的一條支流前行,到了北地的要塞,然後在一次簡短的繞路後到達雞頭山。

儘管此番旅程僅僅經過了古時候的秦國國土,但是卻顯得比事先預想的要艱難。在歸程中,秦始皇親眼目睹了渭水河畔的秀美風景,於是,便在那裡逗留了幾日,而且當即下令在渭水之南修建行宮,後來又改為極廟,意思是至高無上的宮殿。建築開始施工後,秦始皇又擴大規模,下令將極廟、驪山、甘泉挖通,建成前殿,再築兩邊都有圍牆的甬道直通咸陽宮,使他可隨時到那兒遊玩,一路上黔首們卻看不見。

這是個很大的工程,但比起後來的許多大工程,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了。在巡遊的途中,秦始皇發現道路崎嶇難行,使他的車顛簸得厲害。於是,他問丞相王綰:“這樣的路,乘車一天可行幾里?”王綰說:“回陛下,也就是四五十里吧。”秦始皇又問:“新做的好車,走幾天就得修理呢?”“最多需要五天。”秦始皇說:“你給朕算一下,要是把燕遼的貨物運到楚越得多少日子呢?”王綰一時間沒有答出來。

秦始皇說:“商人們運送貨物還好說,要是燕遼和楚越有戰事,我們的戰車和軍隊何年何月才能到達呢?”百官默然不再說話。於是,秦始皇說道:“國家大了而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就像一個人癱瘓了,想維護自己也心有餘而力不足,看來必須修築四通八達的馳道才行!”王綰說:“那得耗費多少人力和物力呀!”秦始皇說:“就算耗費再多也要辦!在開國之始,朕就與各大臣定下了修築馳道的策略,可是到如今也沒有實行,原因就是你們怕難!當初朕要是躊躇畏難,怕是到了今天也滅不了六國!”

秦始皇下了絕對的命令:修築通行全國的馳道!為此,秦始皇和大臣們商議了好幾次,需要的財力由中央和地方籌集,人力可徵集民工。由於當時的苛政嚴刑,國內的監獄早已人滿為患,這樣就可以讓囚犯去築路。李斯聽到秦始皇下的令便說:“恐怕這樣做……人數還不太夠啊……”“那就再給我抓人!”秦始皇說,“還有許多可抓的人沒有抓起來呢!像是原先各國的貴族、兵士,他們人還在心不死,就像熄滅的野火,一有風吹草動,還會死灰復燃的,讓他們留在家裡幹什麼?難道讓他們惹是生非嗎?

還不如把他們集中起來,讓他們修馳道,造宮室,築長城呢!”秦國的囚犯實行黑京刑,就是在犯罪的人臉上刺字,然後塗上墨炭,這樣,囚犯跑到哪裡也會一眼被人看出來。況且秦始皇還有更狠的招呢。“如有人逃跑,就給他們罪加幾等,並株連他們的家屬。這樣,他們就是死在工地上也絕對不敢逃跑了!”“好,臣一定照辦,照辦!”李斯聽著秦始皇的話,心裡直冒冷氣,他在歷史上被列入《奸臣傳》中,一向以狠毒著稱,可是比起秦始皇來,他常常感到自愧不如。

沒過多久,這個工程就啟動了,赭衣囚徒擁塞於途。輕罪者只穿赭衣,而重罪者還要拖鐐帶枷。常常有人病死、累死、餓死,也有些未等走到咸陽即被押解軍士打死,屍橫郊野。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70位博士集體上奏秦始皇,請他“泰山封禪”:始皇帝上承天意,下得民望,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普天之下,莫不賓服。今既登基,尚望按照古制,臨泰山以行封禪之禮……泰山,山不很高,但名氣很大,傳說古代有72位聖王登臨泰山進行封禪。泰山海拔1500米,山間雲霧繚繞,峰頂若隱若現,常常引起人們神秘的聯想。古代在泰山山頂設壇祭天稱為“封”,在梁父山祭地稱為“禪”,封禪之說最早見於《管子》。傳說上古時曾有72個帝王去泰山封禪,有姓名記載的是12個,即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成王。

古人受地域限制,初以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在泰山之巔祭天,與天的距離是最近的,人神溝通方便。初有所行,後世相襲,久而成俗。按封禪之說,凡是改朝換代、帝王易姓,都必須舉行封禪大典,以示受天承命。但是首先,必須天降祥瑞;其次,受命的帝王必須功德卓著,恩澤廣及四方;最後,必須天下太平,有閒暇的時間。三者缺一不可,否則就不配去封禪。春秋時期的霸主齊桓公,曾經想去泰山封禪,但是管仲卻加以勸阻說:“這可不行,這世上還沒有出現美好、吉利的徵兆,我們不能就這樣貿然行事。

古人封泰山都是因為有祥瑞出現,祥瑞不出現就是天上的玉帝不允許。”齊桓公說:“我北伐山戎,經過孤竹;西伐大夏,越過沙漠,登上卑耳山;南征楚國,達到召陵,登上熊耳山,遠眺長江、漢水;召集兵車之會三次,乘車之會六次,共九合諸侯,拯救天下之難。各國諸侯不敢違抗我的命令,這與夏、商、週三代帝王相比,又有什麼不同呢?”管仲依然勸諫道:“以前帝王封禪的時候,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民安居樂業,享受太平盛世。東海上出現了比目魚,西海也有比翼鳥,這之後祥瑞之物不斷出現。

現在,我們這裡不僅沒有鳳凰光顧、麒麟踢門,就連豐實的稻穀都不充足,到處是荒草,各種各樣的猛獸、兇鳥頻頻襲擊我們的人民,國家政局還不穩定,人們生活還不富足,祥瑞也沒有出現,您認為這是封禪的時機嗎?”齊桓公聽後,也深感自己的功德不夠,封禪的想法也只好放棄了。也曾有魯國的季孫氏爬到泰山上,做了一個小型的祭典活動。結果就被孔子笑話說他還不夠資格。

這就說明,當時的泰山封禪活動已經成為齊魯人心中比較神聖的活動了,是隻有建立豐功偉業的帝王才能進行的國家級典禮。也就是說,誰取代了周朝,如不進行封禪大典就不能得到玉帝認可,也不能贏得百姓的尊重,成為天下的新君。這一點成為齊魯人士的共識,同時也寄託了人們渴望天下統一,長久安定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