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汕尾市“稻-稻-薯”升級省際合作新發展 畝產值8000元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聶金秀、魯利韋、記者羅勉報道

2月11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以下簡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和廣東企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企耕農業”)聯合對汕尾市陸豐市南塘鎮後徑村的一片馬鈴薯示範田進行測產驗收並召開馬鈴薯高效栽培技術現場觀摩會,經專家測算,馬鈴薯示範田產量為5709。1斤/畝,商品薯率達85。66%。在今年晚疫病普遍爆發的情況下,廣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綠色防控技術有效保障了馬鈴薯穩產。

企耕農業總經理黃嘉賢介紹說,採用“早造優質稻-晚造優質稻-冬種馬鈴薯”栽培模式可實現一年三造,畝總產值突破8000元,畝純利潤達3000元,其中兩造水稻總利潤1000元,一造馬鈴薯利潤2000元。

據瞭解,近年來,“稻-稻-薯”模式在廣東省惠州、江門、湛江等多地實踐,遍地開花。開展冬種馬鈴薯能夠實現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促進農戶種植收入雙贏,有效釋放產業潛能,點燃鄉村振興引擎。

種糧增效 農民增收的新路子

2021年中央一號檔案指出,要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深入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馬鈴薯在產品品質、產業規模、加工潛力等方面兼具優勢,已成為我國第四大主糧,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廣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長陳小平評價。

陸豐市土壤砂質,雨熱同季,霜凍期短,適合馬鈴薯種植,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腹地,海岸線較長,冬閒田與可利用農田面積約100萬畝,可進一步保證大灣區“菜籃子”供應及國內大中城市的冬春季鮮薯供應,是馬鈴薯產業轉移的首選區域,對於開展“稻-稻-薯”專案具有天時地利優勢。

“企耕農業”馬鈴薯於2020年獲評廣東省名牌產品和“粵字號”農業品牌,採用“稻-稻-薯”高產高效栽培模式,今年已是第三個年頭。晚造優質稻收割後種植馬鈴薯,生長期只需要120天,能夠實現在東半球全年最早上市,產品價值相對較高,基地生產的馬鈴薯收穫後直接發往深圳、上海、長沙、武漢等地,播種、收穫等農忙時期,當地的用工可達100人左右,臨時工每日收入130-200元,有效帶動當地勞動生產,推動農戶致富增收。

目前,“稻-稻-薯”專案在廣東省馬鈴薯種植區域普遍推廣,自2019年廣東與黑龍江開展“稻-稻-薯”高效生產示範專案以來,優勢互補、合作共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效果顯著。

汕尾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汕尾迎來了冬種馬鈴薯的發展新機遇,將結合“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等專案,加大對冬種馬鈴薯產業支援力度,擴大冬種馬鈴薯種植規模和產業影響,透過產業振興帶動粵東地區鄉村振興。

省際合作 科企聯合的新探索

2015年以來,每年東北進入冬閒之際,便有一些農民南下廣東遂溪種植馬鈴薯,約上百戶貧困戶先後脫貧增收。2017年,粵黑兩省正式建立對口合作關係,越來越多來自黑龍江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廣東省建設馬鈴薯基地。2018年,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等有關部門提出將“北薯南種”模式升級為“稻-稻-薯”高效產糧模式。

兩省在基地建設、農業經營、三產融合、鄉村振興等方面深入交流,經驗共享。粵黑合作實施“北薯南種”專案、推廣“稻-稻-薯”高效生產模式,在廣東省內多地實踐碩果累累,有效盤活廣東省豐富的冬閒田資源,釋放更大糧食生產潛能。

“馬鈴薯品種單一、薯種退化等問題制約著廣東省馬鈴薯產業發展”,廣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李成晨博士介紹。為提高“稻-稻-薯”的生產效益,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對“稻-稻-薯”高效生產技術持續開展多年研究。

近年來,廣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與企耕農業開展“稻-稻-薯”種植模式合作,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負責提供馬鈴薯優質品種和種植技術,企耕農業負責實施示範。透過不斷實踐總結、最佳化升級,推動汕尾市陸豐市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

“開展‘稻-稻-薯’專案促進省際省內廣東農業交流合作,豐富大灣區菜籃子,讓中國人碗裡裝中國糧,對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作用。”李成晨說道。

綠色農業藏糧於技的新模式

科學種植技術能夠激發現代農業發展的內驅力。目前,高效生產新模式和稻田冬種馬鈴薯標準化栽培技術已趨成熟,在廣東湛江、惠州、汕尾等地普遍適用。

“傳統冬作區經過多年種植,耕地土傳病害發病機率大,部分地區已經嚴重影響了冬種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李成晨指出,開展“稻-稻-薯”水旱輪作可有效減少土壤土傳病害,稻草還田技術能培肥土壤,符合廣東化肥農藥減施目標和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土壤的方針,不僅能夠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而且可以改善農田土質和生態,實現綠色生態種植。

廣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以“不忘初心,將論文寫在大地上”為目標,落實省委省政府對農業種質資源的部署要求,為解決廣東省馬鈴薯發展“卡脖子”問題,積極學習探索並結合實際生產問題設計馬鈴薯霧培種植設施,開發自動化種植管理系統,形成適合本土氣候條件種植的霧培種薯自動化繁育體系,從根本上解決廣東省馬鈴薯種薯在北方運輸距離遠、耗資大、成本高,質量難控等問題。

李成晨表示,接下來,廣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將大力推動“稻-稻-薯”先進管理技術在汕尾落地,結合汕尾農業種植需求,探索引導農業合作重點專案建設,發揮示範帶動效應,總結“稻-稻-薯”可複製可推廣模式,擴大農業合作領域,創新農業種植技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