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伯樂”善雕——雕刻藝術家陳國鋒寫真

“伯樂”善雕 ——雕刻藝術家陳國鋒寫真

趙細溪 福石緣壽山石

2016-10-06

固守著一份堅持和執著,他二十年“磨一劍”,以精工細作的精心耐心與細心,將一堆天然的石料雕出了百變的形態;又以自身的修養與美學眼光,為石雕作品注入了靈魂。質地上乘,形神兼具,寓意深刻,這便是壽山石雕刻藝術家陳國鋒

作品的精髓之所在。

伯樂是怎樣練成的

因喜歡而磨練,因愛而孜孜以求,最終將被稱為天地之精華壽山石昇華為藝術瑰寶,也成就了自己的雕刻藝術追求。這便是壽山石雕刻藝術家陳國鋒的雕刻之路。

一件價值不菲的壽山石藝術品,包含三個方面的要求。第一,超凡脫俗的壽山石,這是自然賦予的,可遇不可求。但剛出土未經打磨雕琢的高品質的壽山石石料,就如混跡於馬群中的千里馬,其中的光澤被浮土塵埃所掩飾。而慧眼識馬的伯樂便是雕刻藝術家。第二,如何讓好的壽山石材質大放異彩,使其成為價值連城的珍寶,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經年不衰,就如乾隆的三鏈印章。可以說,將一塊稀缺珍貴的壽山石拔高到藝術品的是技藝嫻熟、慧眼獨具的雕刻藝術家。第三,壽山石雕刻後的作品緣何被稱為藝術品,並有著令人們趨之若鶩(wu)的魅力?這也源於雕刻藝術家們賦予作品的藝術生命力,他將一塊珍貴的石頭內,雕刻入了傳統美學價值,與藝術品位。

總而言之,高超嫻熟的雕刻技藝是創造高品質壽山石藝術品的基礎。而高超的雕刻技藝離不開日積月累的磨練,勤能補拙,亦能生巧。陳國鋒先生自幼酷愛壽山石雕刻藝術,自十五歲開始學習雕刻技藝。先師從壽山石雕刻名家陳明志先生,後又得到了福建工藝美術大師林麗弓先生的悉心指導。在十多年的學習歷程中,陳國鋒以做到最好的決心,做到最精緻的耐心,做到最出色的信心,勤於練習,不懈努力。

他用小小的的刻刀,在壽山石的方寸之地,拿著“與古為途”的胸襟和能量,牢牢把握壽山石雕“透氣、貫氣”,靜中有動,以實現虛的雕刻特點,其熟練掌握了圓雕、高浮雕、鏤雕、薄意等多種雕刻手法,尤其擅長的高浮雕、圓雕,其山水、人物、古獸等作品,隨色賦形,格調清新、構圖嚴謹。在刀法上,既有尖刀深刻,剔透靈巧的韻致,又有圓刀薄刻,古樸典雅的風格。

其作品《彌勒佛》中,陳國鋒以壽山石的旗降石作為石材,質地細膩脂潤,色澤柔亮的材質不但凸顯了彌勒佛的寬厚慈潤,也將十八子的童真與可愛橋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來。該作品中,慈眉善目的彌勒佛身形圓潤的盤腿倚坐於暗紫色的塔座之上,微昂著頭,袒胸露腹,雙耳垂肩,笑口大張。右手安放處有佛珠懸掛,身邊環繞著神態各異的十八子,整個畫面熱鬧而祥和。其中,陳國峰先生以傳神的刻刀,將彌勒佛的笑容刻畫的入木三分,具有著極強的渲染力,讓觀者不由會想起“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該作品不但包含了“忍為高,和為貴“的深刻人生追求,其選用紅豆杉珍貴木材、並雕有“五福臨門”的底座,也隱含著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忠的美好寓意!整幅作品所傳達出的“生活和樂”的深刻人生主題,讓人心之嚮往。

事實上,每一塊壽山石都是有靈性的,有自己的生命和語言,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藝術家之神與自然物件之和諧溝通,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伯樂”善雕,因緣而就

如何在雕刻的藝術品內注入神韻,如何讓晶瑩剔透的石頭具有鮮活的生命力,這是高於雕刻技藝、卻比雕刻技藝更有價值含量的藝術,也是工匠與雕刻藝術家的區別。

一件絕佳的壽山石藝術品,貴為天然,成於雕工。但即為天然,石便有裂、有格、有砂、有膏等瑕疵。正如人性有善惡之分,人體有病患之痛。從一塊天然原石到價值不菲的壽山石雕刻工藝製品,包含選石、構圖、雕刻、上色等一系列流程,每一步都異常複雜,所有的步驟都是高超的工匠精神與藝術修養相結合而成,這是考驗工匠眼力、體力、精力和技巧的活兒。也可以這樣說,雕刻藝術家如醫,更似伯樂,診石、識石,再以自身高超的雕工為藥引,妙手回春,化腐朽為神奇。陳國鋒先生在十幾年的雕刻藝術的生涯中,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他根據自然賦予石材的本質、巧色,在“選石審石”“墨繪勒線”“鏟地分層”的操作上,做到胸有溝壑。因勢利導的對石材巧色加以運用,因式造型,真正做到了“隨類

“色俏者,賦予花卉鳥獸之形;凡石裂者,則山水盡宜也。”他以“伯樂”識石的智慧,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藝,將自然賦予石料的內涵和寓意一點點刻畫,將一塊未經開鑿的原石,豐富成為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經他雕刻的藝術作品,既有順其自然的流暢,又有氣韻不俗的藝術之美。其作品《海底大世界》中,選用了溫純深潤,層次分明的壽山芙蓉石,淺色的底色猶如雲拖霧繞,明豔的內在宛若朝霞,紅黃兩色綿延過渡,韻致斐然,黃者如熟慄,黃則如金似玉。陳國鋒巧用石料,在魚群中將黃俏雕刻成兩隻跳跳魚,以此來凸顯出群魚的立體感和動感;而作為配景的白俏則雕刻成珊瑚與浪花,這樣的配景無聲的襯托出了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歡快浮游的情景。整幅作品的雕刻技巧成熟,佈局得當,無比生動的呈現出了海底世界的和諧之美。

“伯樂善雕,凝神賦採”,陳國鋒先生雕刻一幅作品,往往需要以雕刀數以萬計次的鑿刻,其花時之長,功夫之深,雕刻之精細,運刀之小心,令人嘆為觀之。在機器製作幾乎取代了手工製作的現代,他守望著匠人的完美精神,以石為伴,以雕刻刀為伍,在十五年的光陰沉浮中,靜靜的尋石、識石,雕石,直至雕出了絕世驚豔的作品。

一個不放棄自己內心喜好的人,在漫長的時間抽離中,默默地做自己喜好的事。陳國鋒將雕刻昇華為藝術。他以雕刻師之修為,以伯樂之眼力,先賦予以型,再融入神采。型為雕工嫻熟,神為雕刻工匠的藝術修養,二者合二為一,方可稱為壽山石的的伯樂,正所謂“伯樂善雕,因緣而就。伯樂善雕,賦彩凝神”,陳國鋒當為石之“伯樂”。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壽山石雕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根植於傳統文化的根脈。攀登在壽山石雕藝術領域的陳國鋒先生,在今後的創作中將不斷的修煉自己的眼力心法,完善雕刻技藝,在傳承經典文化、提升壽山石雕的藝術價值的道路上努力奮進,從而為喜愛壽山石雕的廣大客戶,奉獻出更多更好的壽山石雕刻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