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漢庭衰微,玄德才智不遜於先祖,為何難再次興漢

漢廷綿延四百餘年,出現過兩次大的危機。第一次是西漢末年,外戚弄權。重臣王莽先是有意效仿周公輔政而立幼帝獨攬大權,後又悍然稱帝,改漢為新,漢庭由此中斷十五年。也許很多人都認為,漢已經亡了,這時布衣宗親劉秀趁亂而起,發展迅猛,陸續平定了各割據政權。新末二十多年的紛亂在他手上結束,漢廷在他的手上得以延續。

第二次是在東漢末年,宦官弄權,黃巾四起,群雄爭霸,天下三分。這時的天下諸侯分為三種,救漢,篡漢,名為救漢實為篡漢。在再次挽救漢廷的路上,有一個人走得最遠,他就是皇叔劉玄德。不得不說,玄德和他的祖先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一樣的具有才智,一樣的布衣宗親出生,一樣的半路起兵,一樣的登臨了帝位。不同的是,劉秀讓漢廷重生,而劉備卻只能偏安一角,興漢大計最終失敗。同樣是漢廷衰微,同權臣當道,篡位分裂,為什麼玄德就不能複製光武的傳奇呢?

首先,西漢末,多的是割據分裂。有些諸侯雖然實力雄厚,卻從未曾有稱帝的野心。也許當時劉姓為尊的思想觀念仍然存在。沒有人想去做第二個王莽,他們只想著顧好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又也許,他們還未謀取天下,就被劉秀橫掃了。當劉秀宛城起兵後,勢必有一些扶漢派和漢廷宗親呼應支援,這讓起義的起點變得很高。東漢末,強大的諸侯早就覬覦帝位,弱小的諸侯雖然只能固守著自己的城池,但也坐著自己的天子夢。這時,漢廷的正統信仰已經越來越弱了。劉備此時起兵,諸侯都忙著自己的事,宗親又軟弱無能。可以說,劉備的興漢之路是從零起步的。

再來看兩次興漢之路的障礙。劉秀起兵,說是興漢不如說是復漢,因為漢被取代已經很久了。劉秀作為宗親,有為了奪回祖宗江山而起兵的權利。而他的對手有兩類,一類是同族宗親,一類綠林匪徒。在宗親中,劉玄和劉盆子寡德缺能,兵力薄弱,根本不具備與劉秀一較高下的實力和勇氣。綠林匪徒就更不用說了,雖然人多,卻沒有嚴格的軍事管理和統一的指揮排程。劉秀收拾他們可以說沒什麼困難。

反觀劉玄德,他起兵時,漢廷雖然搖搖欲墜,但仍然存在。以興漢之名起兵實際上是沒有很強的號召力的。天下諸侯群雄眾多,別人為何要跟從你去走興漢路?再者當時有一個普遍的觀念就是漢廷氣數已盡,興漢之路難以成功。就在這樣惡劣的復興環境下,他還有兩個異常強大的對手,北邊的曹魏,東邊的孫吳。曹魏不用說,自始至終都是三足中最強大的一足,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遠非另兩家可比。何況漢帝還在其手中,與其對抗反而成了謀反。劉備的關中政權在有荊州這塊戰略腹地時還可與東吳一拼,失去荊州後就不再具備這種實力。可以說,劉玄德想要興漢是困難重重。

光武興漢還具備地緣優勢。自古北方多是政治和經濟的中心,中原是天下英雄都想佔據的地方,天下多數人才也彙集在此。劉秀宛城起兵,可以說早早地把強大的北方作為自己的戰略根據地,早期就在此招募兵勇和賢士。北方又有大量的戰爭資源和廣袤的適合開墾的土地。可以說,劉秀的大本營建設是很成功的。佔據北方而一路推進,橫掃各割據勢力,其難度會下降很多。反觀劉玄德,漂泊半生,前期根本無立業之地,四處投奔,佔據的城池也很快落入曹操手中,可以說根據地建設很失敗。等他逐漸強大,北方早就被曹操一統,孫氏又雄踞江左,自己只能偏安益州一角。這就導致劉備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地域上的限制,他缺少來自中原的優秀人才,又屈居西南,想要向北推進滅曹興漢是何其困難。

還有就是二人戰略眼光的高低,不得不說,劉秀的戰略眼光是高於他的後輩的。劉秀能較早地看清天下的局勢,他起兵就是為了復興大漢。玄德則不然,前期習慣於四處遊走,屢戰屢敗,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更沒能掌握天下大勢。要無諸葛亮的輔助,劉備可能終其一生都在迷茫和探索。一個王朝的興盛和衰敗可能有一定的必然性。漢廷雖亡但氣數仍在,民心仍在這使得光武興漢走向成功。漢廷猶存但氣數已盡,天下對這個政權已經失去的希望,要想再次復興,怕是極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