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改革行政制度和選舉制度,為社會發展推進了一大步

改革行政制度和選舉制度,為社會發展推進了一大步,也為如今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

開皇元年,文帝初即位就廢時期仿照“周禮”制定的中央官制,又綜合參酌魏晉以來的變化,基本形成以尚書、內史(即中書,避楊忠諱改)、門下三省為行政中樞的制度。這一制度後來為唐代繼承和發展。魏晉以來處於發展中的封建官僚機構,在隋代形成了完整嚴密的體系。南北朝時期由於僑立州郡和其他原因,州郡設定多而且亂;或地不滿百里設定數縣,或兩郡共管一縣,有的郡則沒有屬縣。

州、郡、縣名重複出現,混淆不清。開皇三年,文帝下詔廢罷境內五百餘郡,改州、郡、縣三級為州、縣兩級。州置刺史,廢除過去例加的將軍號以及軍府、州府兩套僚佐的制度,將州府和軍府合一。隋還沒用舊制,凡軍事上較重要的州設定總管,兼任刺史,一個總管統轄鄰近幾個州的軍事。隋初曾設定尚書行臺節制方,後雖廢罷,但並(今山西太原西南)、揚(今屬江蘇)、荊(今湖北江陵)、益(今四川成都)四大總管,所轄多至數十州,實即尚書行臺的後身。

大業元年(605),鑑於漢王楊諒以幷州總管起兵,煬帝下詔廢除諸州總管府,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漢代以來,中央的三公府(包括與三公地位相等的最高階官僚)和地方州、郡、縣府的屬官照例由長官自行委任,即所謂“辟舉”。地方機構屬官也規定必須由本地人充當。隨著士族豪門勢力的強大,辟舉道路被他們壟斷,成為門閥制度的一個重要環節。後來經過長期演變,公府辟舉權實際上不再存在,地方軍府的幕僚已不限於本地人,地方州府的辟舉權也日益削弱,但仍然是士族豪門的入仕途徑。

同隋代的地方制度改革相適應,開皇末年實行六品以下官吏全部由尚書省吏部銓舉之制,地方各級機構的屬官從此由朝廷委任,也不侷限於本地人,徹底廢除了傳統的辟舉制。保證門閥世襲的九品中正制也在隋代廢除。隋初,雖仍沿襲北朝設定州都(即州中正)、郡正、縣正(避楊忠諱去“中”字),廢郡後,郡正當然不存在,州都和縣正實際上已不再品定人士。

州郡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廢除表明門閥世襲制的衰落和中央集體制的加強儘管如此,由於隋朝門閥貴族,特別是關隴軍事貴族是統治隊級的核心,他們的子弟仍可以門蔭出身,即按照父祖官位取得的入仕資格,升任高官,所以門閥世襲制在隋代選舉中仍居優勢。一般地主的入仕道路主要是透過吏職和軍功。長期由士族壟斷的州郡歲舉(秀才和孝廉)在南北朝後期也已向一般地主開放。舊制規定州舉秀才,郡察孝廉,隋代廢郡,似乎已不再察孝廉。秀才除試策以外往往加試各體文章,錄取非常嚴格,隋朝代不過十餘人。

值得注意的是出現了兩種新的科目—進士與明經。明經之名早見於漢朝,但不是經常科目。進士科是煬帝所創。進士只試策,明經除試策外可能還是經。這兩種新科目的產生適應了一般地主的要求,雖名額很少,錄取的人在政治上並不佔有重要地位,但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文章由《娟娟談歷史》百家作者原創撰寫,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