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明清兩朝選首都定北京,為何明成祖的兒子一上臺就要遷回南京?

明成祖在位的時候,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花了長達10年的時間才把都城遷到北京,但是他絕對想不到,朱高熾上位以後,就開始計劃著把都城遷回南京。這是什麼情況?不得不說朱高熾也是很有遠見的,因為在他繼位的那個時候,明朝的經濟能力已經開始往南方靠攏了。

當朱棣在北征的途中病逝的訊息傳到北京以後,朱高熾當即做了一系列的人事和政治政策的調整。首先是把因勸諫朱棣北征而被關押的夏元吉給和另一個也是因為勸諫獲罪的吳中釋放,並且任命他們為戶部尚書和工部尚書。並在上任的第一天就取消了鄭和於永樂朝就制定下來的航海計劃,取消了邊境的茶、馬交易,取消了去交趾和雲南採購黃金、珍珠的使團。

這是完全放棄朱棣的以武定國的策略,不再動用國力去向外擴張。而是開始建設內部,發展經濟。他開始著力培養治國能臣,赦免建文舊臣和永樂時期獲罪的臣民,為方孝孺、胡閏、解縉等永樂朝冤案給予平反。迅速安穩了朝局,給後來的仁宣之治打下了牢固的基礎。但是可惜的是,這位皇帝的在位時間只有10個月,在他去世前1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敲定要南遷的事了。政府部門在名字前加上了“行在”兩個字,開始計劃著遷回南京的事宜。

拋去政治和國情方面的考慮,朱高熾在個人感情上也是偏向於喜歡南方的風土人情,他不喜歡打仗,而喜歡內政。而且他在南京當過監國,熟悉南京的情況,加上建文舊勢力,要麼已經被消滅,要麼被自己收服,南京的局勢已經穩了,反對的呼聲也沒永樂朝那麼高了。特別是那個耗資巨大的紫禁城故宮,朱高熾想著發展經濟,可要維持紫禁城的運作就不得不花錢,尤其是那個最燒錢的太和殿,早在永樂朝時就遇到了雷擊,一直沒錢修。(太和殿前後被毀四次,每次修都是以億來計算的,永樂朝太和殿第一次被毀,直到二十年後,歷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整整二十年才修好)。

朱高熾在決定遷都的時候,身體狀況已經很不好了,他想趕在自己動不了前,把都城遷回去,把國家的重心放到江南,這也是為了以後的江山社稷著想。不過朱高熾萬事俱備,還沒來得及動身就去世了,他的兒子朱瞻基卻根本不在意他父親這一套。從性格上來說,朱瞻基更像他的爺爺朱棣,他還是決定定都北京,遷都一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而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也就延續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