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朱棣在“靖難之役”中為什麼那麼順利?

明朝“靖難之役”,前後不到四年,燕王朱棣兵單力薄,且屢次吃敗仗,為什麼最後能順利渡江,奪得地位?

朱允炆剛剛即位不到一年,根基未穩,天下並未歸心,削藩動作頻繁,實屬操之過急,其敗一也。

未削燕王,先打草驚蛇。給了朱棣從容準備的時間。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初,就開始著手削藩。

“時諳王以尊屬擁重兵,多不法。帝納齊泰、黃子澄謀,欲因事以次削除之。憚燕王強,未發,乃先廢周王橚,欲以牽引燕。於是告訐四起,湘、代、齊、岷皆以罪廢。王內自危,佯狂稱疾。”

建文元年(公元1399),“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齊王榑、代王桂有罪,廢為庶人。”

朱允炆選將用人適當,其敗二也。

“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建文元年朱棣即反。

建文帝隨即命“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

“丁卯,曹國公李景隆為徵虜大將軍,代耿炳文。”耿炳文乃明朝開國宿將,因一次區域性戰役的失利,被更不通軍事的李景隆。結果接連慘敗。明軍五十萬主力損失殆盡。

“冬十月,召李景隆還,赦不誅。”

朱允炆優柔寡斷,婦人之仁,其敗三也。

即便明軍屢屢失利,也不乏良將猛士,盛庸、平安、徐輝祖、鐵鉉皆獨擋一面的將才,曾屢次擊敗燕軍。

朱棣也幾次大敗,撤兵灰北平,而且身臨險境,命懸一線。

“會日暮,各斂兵入營。王以十餘騎逼庸營野宿,及明起視,已在圍中。乃從容引馬,鳴角穿營而去。諸將以天子有詔,毋使負殺叔父名,倉卒相顧愕貽,不敢發一矢。”

偏偏建文帝有這樣一道奇怪的詔書,“毋使負殺叔父名”。戰爭就像兒戲一樣,對於朱允炆。

建文帝平叛戰爭敗筆太多,失誤數不勝數,不是對手朱棣太強,而是朱允炆給對方製造了太多獲勝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