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重慶這個萬億級“老行當”,怎樣升級成“新”產業?

智慧化為“重慶建造”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建築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十三五”期間,重慶建築業總產值高達4萬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建築業總產值近4500億元;該行業企業單位近3300個,從業人員約177萬人……這些資料充分表明,這個萬億級產業對重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當前,數字經濟大潮席捲各行各業。作為一個“老牌”傳統行業,建築業面臨的轉型升級任務尤其複雜繁重。怎麼辦?業界普遍認為,

智慧建造是推動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搭建全方位覆蓋智慧建造系統的陸海國際中心,將打造重慶新地標。(效果圖)陳藝偉 攝/視覺重慶

打造“樣板”

重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推動數字技術在建築業等傳統產業的深度應用,全面提升其數字化水平;要推進智慧建造和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構建智慧建造產業體系。

“未來5—10年,建築業一定是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緒文認為,對重慶而言,地貌以山地、橋隧等為主,情況複雜、技術難度大,建築業不必一味追求規模,而應該更加註重提升建築產品的質量和使用者滿意度,其中智慧建造就是一個重大機遇。

那到底什麼是智慧建造呢?

智慧建造是現代資訊科技與工程建造技術深度融合,實現建造全過程數字化、網路化和智慧化的新型建造方式。也就是說,透過智慧化賦能,有望改變建築業在資源消耗、環境汙染、勞動力成本等方面的“尷尬”形象,從而升級為一門技術含量高、綠色環保、安全高效的“新”行業。

打個比方,智慧建造之於建築業,如同智慧製造之於工業。重慶提出,智慧建造是貫徹落實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建築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重慶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效果圖。 羅斌 翻拍/視覺重慶

經過近幾年的探索,重慶智慧建造發展已打下一定基礎——

在政策層面做好導向。

近年來,重慶連續出臺《關於印發重慶市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促進建築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關於推進智慧建造的實施意見》《2021年建設科技與對外合作工作要點》等檔案,多措並舉推動智慧建造落地落實。

比如,重慶提出,對數字化建造試點專案、三星級智慧工地專案,在信用評價、評獎評優、資本金監管、預售資金首付款監管等方面給予支援;對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實施數字化建造試點或三星級智慧工地的房地產開發專案,在商品住房備案價格指導時,會考慮其增量成本……這些政策的導向很明顯,就是對智慧建造的實施者予以激勵。

以專案為抓手,多方試點、有序推進。

近年來,重慶把“工程專案數字化”作為建築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在有條件的專案上進行試點,尋求突破、打造“樣板”,再逐步推廣。

例如,兩江新區萬科森林公園、龍湖九里晴川等專案採用裝配式施工方式,成為智慧建造的“探路者”;融創文旅城萬達茂專案採用三維鐳射掃描器,解決施工與設計之間的偏差問題;重慶華僑城B19專案使用智慧工地平臺,控制環境汙染效果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在全國範圍內批覆7個專案進行智慧建造試點,其中,重慶有萬科四季花城、美好天賦、綠地秋月臺3個專案入選。

資料顯示,重慶作為在全國率先開展工程專案數字化建造試點的城市,迄今已實施試點專案58個,總面積超過500萬平方米,推動BIM(建築資訊模型)技術在1300餘個專案中應用;全市智慧工地數量達到2630個,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一。

大資料智慧化發展為建築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撐。

近年來,重慶大力實施以大資料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人工智慧、雲計算、大資料等新興技術逐步融入建築業,為該行業全方位賦能。

早在2019年,重慶市住建委與騰訊雲聯合推出“微瓴智慧建造平臺”,覆蓋規劃設計、施工建造、運維運營等建築全生命週期;2020年7月,渝高集團釋出“全過程工程數智化管理平臺”;9月,市住建委聯合紫光建築雲釋出“天工建築產業網際網路平臺”;12月,全國首個省級智慧建造平臺——重慶“城鄉智慧建設”正式上線;近年來,中冶賽迪研發的“BIM數字化建造整合交付平臺”達到行業領跑水平,在全國多個專案中得到應用……

同時,重慶加快推進智慧建造產業園區、建築業大資料園區建設,引導中機中聯等100餘家建築企業成立數字化技術應用研究中心,擴大智慧安防、智慧停車、智慧家居等30餘個門類智慧終端產品、物聯網裝置的生產規模,還引進了騰訊、阿里、紫光等知名企業佈局重慶智慧建造領域。

▲重慶舉辦“智慧建造·智慧居住”線上專題展。(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提升路徑

瞄準智慧建造的發展方向,重慶提出,到2025年,全市工程專案全面採用數字化建造模式,建築業企業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培育一批智慧建造龍頭企業。

不過,要實現這個目標並不容易。重慶大學智慧建造實驗室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界鵬認為,智慧建造以建築業的工業化和資訊化為前提,而當前,重慶建築產業的工業化和資訊化尚在探索和完善過程中,諸多難點仍待突破——

例如,

建築業產業鏈不強,部分環節存在缺失。

對智慧建造而言,使用標準化工業產品是實現智慧化作業的基礎。但目前,重慶在建築業工業軟體、設施裝備等領域的研發和製造都較為滯後,特別是市場對建築工業化產品的需求量不夠大,部分產品沒有實現大規模量產,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不少企業難以承受,影響了智慧建造的推廣。

再如,

智慧建造人才儲備不夠,特別是產業工人和工程師隊伍不夠強大。

重慶建築業從業人員約177萬人,但大部分人的技能水平較為適應傳統施工。而智慧建造涉及設計、生產、施工、管理、裝修等多個環節,需要數學、計算機、人工智慧等多學科交叉的複合型人才,高素質技能人才存在較大缺口,培養週期長、難度大。

還有,部分專案在工程承包、招標、計價模式等方面不盡合理,存在各環節割裂、管理較粗放、偏離市場實際行情等問題。

▲軌道4號線二期用上裝配式建築。 (受訪者供圖)

劉界鵬認為,未來10—20年是重慶發展智慧建造的關鍵時期,重慶要錨定目標、梳理重點,多措並舉、形成合力,在智慧建造領域以點成線、以線帶面尋求突破。

加強科研攻關。

重慶高校、院所、企業要聯合加強技術攻關,推動智慧建造和建築工業化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轉移擴散和商業化應用。同時,構建先進適用的智慧建造及建築工業化標準體系,重點制訂BIM模型輕量化引數標準等基礎資料標準,編制智慧建築建設技術標準等。

培育產業生態。

重慶可引導建築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系統整合企業、軟體開發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設計企業施工企業組建聯盟,協同推進智慧建造產品研發、技術攻關和整合應用,強化上中下游產業鏈,打造智慧建造產業生態。

創新監管與服務。

重慶要建立健全與智慧建造相適應的工程質量、安全、造價監管模式與機制,依託智慧建造管理平臺和資料中心,消除行業“資訊孤島”,打通設計、生產、施工、驗收等全生命週期的資料通道。

建築業的轉型升級,不僅關乎經濟高質量發展,也關乎民生福祉。“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重慶可以智慧建造為突破口,著力推動這個萬億級產業向智慧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為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賦能。

編輯/人可 責校/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