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有“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唐朝最後被降將又叛而滅亡

在唐朝近300年的統治中,大唐時期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國力強盛,先後出現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和唐玄宗的“開元盛世”這樣的繁榮景象,

唐太宗

以至達到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局面。從唐玄宗的“安史之亂”之後,唐朝從此由強變弱,特別是到了後期,政治腐敗,各種社會矛盾尖銳。在衰落過程中,地方上的藩鎮割據、中央的宦官專權你方唱罷我方唱,輪番交替,進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到了末年,經過農民戰爭的沉重打擊,唐王朝奄奄一息,直到907年被滅亡。

在歷史長河裡,歷朝歷代都有外戚、叛將、宦官為禍封建朝堂。但是大唐的衰亡伏因,卻因叛將破壞為最甚,甚至唐朝最後是被遭叛將奪取天下。為何唐朝最後毀在叛將手裡呢?

這就要從兩個原因開始說起,先是唐朝對降將過分地姑息。從唐大宗建立唐朝時期開始是這樣,後繼者亦是這樣。因為唐太宗的開國大將多數是投降將領,包括尉遲恭、秦瓊、程咬金等等聲名赫赫的一代名將。後是唐朝採用府兵制,即是將將士派駐一方,戰爭來臨時是兵,平日裡是農,漸漸到了後期形成藩鎮割據(僅僅次於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唐朝軍職有大都督,統軍旅,鎮邊疆。後來“都督”兼管地方,從軍職變為官職,稱“節度使“。唐玄宗時沿邊疆設有10個節度使。

藩鎮作亂的轉折點是唐玄宗和當時唐玄宗的寵妃楊貴妃都寵信安祿山,

安祿山的造反不是為了楊貴妃,也不是為了江山,而是為了自己

把這個人一再提拔,最後封他為三鎮節度使,為他私謀造反鋪路,終於釀成“安史之亂”。

唐玄宗和楊貴妃

全國從此進入了長達8年的戰禍之中。從此唐朝由盛轉衰。不但如此,與安史二人有關的降將,又獲姑息。大部分重新被分封做了節度使,這就為以後叛亂埋下了隱患。同時,被邀來平亂的其餘節度使與眾將們,如郭子儀等等,勢力逐漸得到壯大,後來又分封了郭子儀的三位部將為節度使,本欲削減他的兵權,卻有增加了藩鎮。朝廷的原意是想利用藩鎮間的矛盾,互相牽制,從而達到一種力量上的平衡,但是藩鎮之間屢有衝突發生,慢慢也衍生出許多戰爭。這就造成社會更加動亂,對藩鎮勢力無力阻撓,只得任其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反而被宦官乘機鑽空子,宦官還勾結藩鎮,以此挾制皇權,從而掌握著皇帝的生死廢立。

唐玄宗和楊貴妃

唐朝自憲宗後10個皇帝,就有8個是由宦官所立。這些宦官分成兩派,明爭暗鬥,針鋒相對。其實,憲宗本人就是被其中一派宦官於公元820年策動政變所殺死,對外卻謊稱“誤服丹石,毒發暴崩“。勝利的宦官們一面盡誅敵派,一面擁立穆宗繼位。然四年後穆宗死,大子敬宗繼位,宦官繼續總攬朝政,他只是傀儡。公元826年,宦官劉克明入內宮殺敬宗,欲迎絳王李悟繼位;兩天之後另一派宦官王守澄率領軍人進入宮中,連殺劉克明及李悟,擁江王李昂當皇帝,是為文宗。至此宦官更加囂張跋扈。文宗太和九年圖振王朝,召節度使鄭注進京助陣。先迫使宦官王守澄飲毒自殺,欲於他葬禮時盡殺其黨。鄭注回駐地去調兵。宰相李訓邀功率先發難。反被宦官識破幽禁文宗。繼率禁軍大殺朝臣,又密令監軍殺鄭注。受害者逾千人,史稱“甘露之變”。唐朝中期、後期,宦官、朝臣、大將常因爭權奪利,彼此間多內鬥。

唐末農民造反,黃巢率領農民起義軍攻佔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的作者還締造了一項偉大的游擊戰術

並自立為王。因留戀長安繁華,堅持不退,後被唐軍包圍。部將朱溫率其所屬兵馬投降唐朝,隨後備受姑息並被封三鎮節度使。至昭宗時‘進駐長安,大殺宦官,獨攬朝綱繼而派人殺昭宗立哀帝。公元907年,

朱溫

朱溫建立“梁“朝,歷史進人殘唐後的“五代十國”。翌年殺哀帝,從此唐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