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17年,農業補貼怎麼發?農民種什麼?怎麼才能增收?

今年的農民特別糟心,面對著農業體系各項變動,讓我們變得很迷茫,明年種什麼?怎麼能賺錢?還有沒有補貼?都是壓在我們心頭的三座大山,讓我們喘不過氣。

今天就來跟大家解讀下國家是如何規劃的,跟緊形式,才不會掉隊!

補貼變“綠色”了。

最近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建立綠色生態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的意見》,下一步農業補貼制度調整的方向是要引導生產經營者採取自然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就是透過補貼制度的轉型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

這裡的關鍵詞是綠色,然而這個綠色有兩個含義,第一是補貼的方式變綠了,以往沒有針對性,種和不種一個樣,種多種少一個樣,這樣難免不公平,所以現在取消臨儲,實行玉米生產者補貼(雖然基層落實咱農民有很多埋怨)。第二就是讓環境變綠,之前的大量掠奪性種植讓我們的土地不堪重負,現在提倡化肥零增長,用科學方法種田。但是我們不難看出一個方向,補貼真的變了。

補貼重點傾向這些主體。

下一步在補貼的增量部分,要更多的投向家庭農場、合作社,更多的投向糧食生產功能區,或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還有特色優質產品,特色產品的優勢區,讓產能進一步向新興主體集中,向優勢產區集中。

這也是補貼變革的一部分,一改以往普惠制,制定真正的針對性補貼,不再是大鍋飯,一鍋出,讓乾的多的人能得到更多實惠。

明年種啥?

由農業部編制的該規劃提出,未來五年種植業結構調整的目標是“ 兩保、三穩、兩協調”。“兩保”即保口糧、保穀物。“三穩”即穩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給水平。

規劃提出重點發展水稻和小麥生產,最佳化玉米結構,到2020年,玉米麵積穩定在5億畝左右,重點調減北方“鐮刀彎”地區玉米麵積5000多萬畝。

玉米種植面積在減少,大豆、小雜糧、飼料種植面積在上升,這是推進結構性變動已經明確了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