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中國茶的啜飲方式經歷了哪些階段

大家好,我是荼荼姐,都知道茶的最初發現是公元前2700多年的神農氏時代,最初利用的是野生茶樹,經歷了很長一段時期以後,才出現了人工栽培的茶樹,茶葉最早是當作藥用,用作祭品或當菜食。

清代學者顧炎武根據古書記載,在《日知錄》裡說:“自秦人取蜀後始知茗飲”說明茶葉到了秦以後才當作飲料,以前都是從茶樹上摘取後,生煮羹飲當菜食或作祭品。

茶葉在秦漢時逐步推廣為飲品,是有一則重要文獻可以證明,這就是西漢王褒的《僮約》。其中有關茶葉的有兩處:“烹茶盡具,武陽買茶”,說明茶已經成為日常飲品,而且茶已經商品化。

秦漢至魏晉南北朝這800多年裡,這種混煮羹飲的茶飲料,稱之為“茶粥”。

做法是先把餅茶在火上炙烤呈紅色,搗成末茶,放入瓷器中,倒入煮沸的水,再加蔥,姜,桔皮等拌後飲用。

唐代的團餅茶

唐代雖然已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但社會主流是飲餅茶。

唐代的團餅茶是煮來喝的,提倡清飲,不再加蔥,姜,桔皮,只加適量的鹽。

團餅茶的碾煮步驟:先炙茶,再碾末,然後煮水煎茶。

宋代的點茶

宋代的茶葉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團餅茶,蒸壓成一片片的,另一類是散茶,未經蒸壓的,也稱草茶。

宋代上品片茶主要產於福建建安的鳳凰山一帶,又名北苑,所以當地產的茶又叫北苑茶,北苑專制龍鳳團茶,區別民間百姓飲用的茶。

宋代的點茶,與唐時煎茶最大的不同是煎水不煎茶,茶不再投入鍋裡煮,而是用沸水在盞裡衝點。

操作如下:炙茶,碾茶,羅茶,候湯,熁盞,最後點茶。

宋代點茶的好與次是頗見功力的,因此常就點茶技法進行競賽,稱為“鬥茶”。

明清的散茶和撮泡法

中國茶藝到了明代,可說是煥然一新,窮極工巧的龍鳳團餅為自然炒的散茶所替代,碾磨成末衝點而飲,變革為沸水直接沖泡散茶而飲, 開創了撮茶泡法。

明代的茶葉名品已全都是散茶,龍鳳團餅徹底隱退茶壇。

明代撮茶法:火候,選具,盪滌,烹點,飲啜。

自明以後的600多年,散茶撮泡法的基本格局未變。不過隨著六大基本茶類的創制,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啜飲方式。

中國茶的啜飲方式,從總體上說經歷了煎煮,衝點和撮泡三個階段。

我是荼荼姐,以上是我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