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大豆、玉米雙豐收!內蒙古是怎麼做到的?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

是在傳統間作、套種基礎上

作物間和諧共生的

一季雙收兩種作物的種植模式

而加快提高大豆和

食用植物油自給率

擴種大豆和油料

是2022年農業調結構的重點方向

因此

2022年開始

全國大力推廣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就在全市推廣了37萬畝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

現在到了收穫的季節

效果怎麼樣?

能達到預期嗎?

農視網

,贊 50

▲ 完整影片

《聚焦三農 | 大豆、玉米都豐收了》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收穫

今年是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在全國大力推行的第一年。記者來到了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這裡正在施行“4+4”的種植模式,也就是4行玉米,4行大豆。那麼,種植效果怎麼樣?產量又如何呢?

2021年,內蒙古包頭市源盛苑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金軍試種了100畝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在玉米不減產的情況下,每畝多收了260斤大豆,這讓他十分看好這項技術。於是在今年,他的合作社拿出了3200多畝地進行了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

金軍說,有四行大豆兩行玉米的,有三行大豆兩行玉米的,還有四行大豆四行玉米的。在他的地裡,產出效果最好的是“3+2”的模式。他說,在玉米能達到900公斤以上的情況下,還能收將近100公斤的大豆。

據瞭解,除了“3+2”的模式,其他模式今年整體的畝產也都能達到玉米800公斤以上,大豆100公斤左右。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從傳統的間套作發展而來,改單一作物種植為高低作物搭配間作、改等行種植為大小壟種植,在同一畝地同時種植玉米和大豆,透過改變玉米和大豆的株距和密度,實現玉米產量不減,多收一季100公斤到150公斤大豆。

開啟百度App

在第二年就能保持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這都歸功於金軍精心準備和科學管理。在4月份播種的時候,金軍就換了玉米的品種,同時更加科學地劃分了玉米的株距。他提醒大家,在選擇品種的時候,要選緊湊型的,葉片要上衝,它和豆子之間不矛盾,會給豆子的生長留出空間。種的時候,密度必須種到10釐米左右,把苗數種上去,玉米不能缺苗,如果玉米缺苗的話,很可能要造成減產。

如今,因為機械化的普及,播種、打藥、收穫都比以前方便。但大豆要比玉米提前兩個禮拜收穫,間距較窄。這種情況下,機械能進去嗎?

金軍表示,播種的時候要考慮到秋收,提前把機收的距離算好。現在兩行的都要用小型的收割機,四行的、三行的有這個距離的機械都能作業。把底下的割臺都換掉,改裝後的收割機割臺更低,可以緊貼地面作業,從大豆的根部進行收割,留茬到8釐米左右即可。收割效率挺高,完全能達到機收的標準。現在,金軍的地裡都在用改裝後的農機,一天可以收穫70畝地,非常方便。

精耕細作,改裝農機能賺錢嗎?

那麼,改裝農機要花費多少?能賺到錢嗎?

金軍告訴記者,一臺裝置的花費在一萬元左右,而一畝地增收的話,可以多收入七八百元錢。當然,合作社成員也能多分錢,明年他們計劃種5000畝。

品質好才能效益高

能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也能拿到實實在在的收益,很多種糧大戶都願意繼續擴種。內蒙古土默特右旗吉利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傑就是其中一位,他打算明年再擴種1000畝。

劉傑的合作社今年拿出3000多畝地進行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都是“3+4”的模式。說到今年的種植效果,劉傑顯得非常自信。他告訴記者,他們種的玉米沒有禿尖,籽粒飽滿。玉米能達到二十七八個水,畝產2300到2500斤,豆子畝產130斤左右。

據記者瞭解,劉傑所在的這片地由於播種有些晚,再加上當地出現霜凍天氣,玉米的水分比較大,但已經可以看出果穗非常飽滿了。經過粗略的測算,劉傑實播苗一畝5300棵,保苗一畝4800棵,畝產兩千多斤。28%水分玉米的畝產能夠達到2400斤以上,且玉米粒容重高,幹物質多,劉傑對玉米的產量和質量都非常滿意。

劉傑說,今年大豆產量還是有些低,主要原因在於株數少,除草工作沒有做好。他打算把明年的生產重點放在提高大豆產量上,保證除草和覆膜,大豆能增產。

新技術的推廣更需要適應本土化需求,摸索出來適合當地的生產模式。

內蒙古土默特右旗種植戶劉福清表示,對於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剛開始覺得有些繁瑣,畢竟是兩個作物,打藥、除草、播種都比淨作麻煩。但是,實施後收入高了,他感覺種出了成效。

四川農業大學博士生黃思榕說,當地主要試驗的是“2+2”、“4+2”和“4+4”三種模式,“4+4”模式的產量綜合下來要比較好。農戶一定要在對的節點上進行施肥、除草、管理,雖然比淨作要麻煩一點,但以產量為主的話,收益不會減少。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農牧局二級調研員薛永明表示,就目前來講,他們配套的農機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仍然需要從農機企業引進或者自己進行研發。作為農業農村部門的技術人員,有必要提升自己的素質和業務水平;同時,進一步加大這項技術的推廣力度,讓越來越多的農戶進一步瞭解和掌握這項技術,充分調動農戶的種植積極性。

在包頭市示範點測產顯示,土右旗威俊村示範點產量玉米752公斤、大豆92公斤;九原區李廣恆村示範點玉米802公斤、大豆127公斤。在黃淮海地區,安徽省亳州市複合種植的規模種植戶玉米每畝平均單產達507。4公斤、大豆每畝平均單產達110。5公斤。從全國來看,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效益增長明顯,農民種植積極性高漲。

農業農村部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專家指導組組長、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楊文鈺說,透過第一年的效果看,平均每畝大豆多產80公斤左右,多收大豆的效果是明顯的。不過,現在技術還沒有完全到位,不同區域生態氣候條件不同,需要的相適應品種差異很大,技術也有差異,所以本土化的試驗示範很重要。今年的示範推廣表明,目前還存在技術的本土化、大豆品種的適應性以及高效率的收穫機械三大問題。所以,下一步要全力以赴攻克這三個難點,開展相關的研究示範,包括開展技術培訓、田間指導、建設高產樣板,讓農民學得會、做得來、幹得好,真正實現玉米不減產,每畝多收100公斤以上大豆。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的推廣

是一件久久為功的事情

在精耕細作的同時

也要適應本土化的需求

善於積累、總結經驗

新的一年會做得更好

讓“油瓶子”裡多裝中國油

從先立一個小目標開始吧

記者|李梓姍 攝像|李江傑

編輯、影片剪輯|康軒山

主編丨蔣琳

監審丨鍾倩

* 轉載請註明來源“農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