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以6人對戰2萬之眾,張須陀隋末第一猛將名號,不是浪得虛名!

隋末,天下大亂之時,英雄輩出,豪傑無數。

如果要論名氣,當時的名將很多,有秦瓊、程咬金 、羅士信、單雄信和尉遲敬德等等。但是要論勇猛,張須陀甘居第二,恐怕沒有人敢爭第一了。

張須陀手下出了三個名將,一個比一個名頭大,計有秦瓊、程咬金 、羅士信(羅成的原型),可是他自己為何卻不太出名呢?

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他雖然死忠隋煬帝,但並沒受到楊廣的重用,唐朝建立後不可能宣揚隋朝的將領,所以慢慢在歷史上堙滅了;另外一個,就是他死的太早了,等群雄逐鹿時,他已經謝幕了,所以後來再沒有人提起他了。

名將不一定武功高強,像歷史上的韓信、後來的李靖;但猛將必定是武功超絕的,張須陀就是一員猛將。

張須陀生性剛烈,一開始在行軍總管史萬歲手下當差,那時史萬歲是為著名的驍將,張須陀還只是個小兵呢。

後來張須陀因戰功當了齊郡(山東濟南)丞。

公元611年(大業七年)三月,鄒平人王薄煽動群眾,以長白山為(今鄒平南)根據地,首次舉起了反隋叛旗,張須陀奉命去征討。

王薄強盛時期兵力達數萬,以前官軍的多次圍剿都被他打敗,稱霸一方。

但是當張須陀來了之後,情況馬上變了,幾次交戰下來,王薄只有敗逃的份。

後來張須陀率領數千戰騎窮追不捨,打得王薄好幾萬人丟盔卸甲,狼狽不堪。

朝廷聞到奏報,隋煬帝大喜,傳召嘉獎:

“帝大悅,優詔褒揚,令使者圖畫其形容而奏之”。(《隋書·列傳第三十六》)

如果說擊敗王薄這些烏合之眾,只是張須陀的牛刀小試的話,那麼同年於裴長才、石子河等叛軍的歷城之戰,則讓他大放光彩了。

裴長才、石子河率2萬之眾在歷城周邊劫掠,張須陀聞訊後,來不及召集士兵,只是親率身邊五騎就和叛軍開戰了。

“賊裴長才、石子河等眾二萬,奄至城下,縱兵大掠。須陀未暇集兵,親率五騎與戰。” (《隋書·列傳第三十六》》

這是一場一比千人的懸殊戰鬥,張須陀一開始身陷重圍,身上多處受傷,但他始終在那裡衝殺馳騁,後來等來了城中的援兵,終於來了個裡應外合。

就這樣,張須陀反守為攻,帶領官軍大敗叛軍,一時間儼然成了天神級的人物。

如果說史書上敵我兵力的比例數有些誇大的話,但從描述中我們能看出張須陀的威猛,他和歷史上的項羽、冉閔和劉裕類似,都有萬夫不當之勇。

公元614年(大業十年)十一月,張須陀因功升任齊郡通守,領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討捕大使。

此時的天下局勢有些變化。

一開始遍地燃起的起義烽煙,一小股一小股,大小不下100支。

隨著戰爭的逐漸殘酷,最後逐漸形成三支強大的義軍力量:

一支是河南的瓦崗軍;

一支是河北的竇建德軍;

另一支就是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了。

在這三股勢力中,尤其以瓦崗軍最有戰鬥力。

當時翟讓是瓦崗軍的首領,張須陀和他前後共打過三十餘戰,瓦崗軍無一例外都是戰敗。

後來瓦崗軍中來了一個厲害人物——李密,這支隊伍的戰鬥力驟然提升。

當年楊玄感叛亂時,李密曾經給他當過軍師,他給楊玄感出了一個安定天下的戰略決策:

上策:拿下涿郡(今北京),扼守臨榆關(今山海關),把征討高句麗的隋軍阻擋在關外;

中策:攻佔長安,佔據關中,在那裡招兵買馬,和隋煬帝對抗;

下策:打下東都洛陽,佔領一個根據地。

可是楊玄感在聽了他的三策後,有些不屑一顧的說道:“您說的下策,恰恰是我的上策。洛陽近便,先有個根據地再說。”

“玄感曰:‘公之下計,乃上策也’”。(《舊唐書》)

李密的戰略決策還沒有實施,就這樣中途夭折了。

所以,楊玄感最後的失敗是必然的。

李密一看自己的宏圖大志不能實現,於是又投奔了瓦崗軍。

一開始他給首領翟讓做軍師、副手,後來就獨當一面了。

公元616年12月(大業十二年),已擔任滎陽通守的張須陀,奉命討伐翟讓。

翟讓前面已經讓張須陀打怕了,所以一聽說張須陀帶兵前來征討,很恐慌,準備腳底抹油——開溜。

李密卻說:“張須陀有勇無謀,加上部隊又打了那麼多打勝仗,所謂的驕兵必敗,您只管排列陣勢等候他,我保證打他個有來無回。”

翟讓只好依李密的計策行事了。

李密分派千餘騎兵埋伏於大海寺(河南滎陽)北樹林內,而以主力從正面迎敵。

張須陀領軍以方陣隊形進擊,翟讓則率軍節節後退,這樣張須陀一路追擊,不覺來到大海寺附近。

當進入伏擊圈後,埋伏在這裡的瓦崗軍突然殺出,將隋軍合圍起來。

“左右不能盡出,須陀躍馬復入救之,來往數四,遂戰死。”(《隋書·列傳第三十六》》

張須陀力戰,終於單騎衝出突圍。但跳出圈子一看,部下還在苦苦掙扎中,於是又衝進包圍圈進行營救,來來回回進出了四回,但並沒有救出部下。

最後絕望的張須陀仰天發出一聲感慨:“兵敗到了這種地步,哪還有臉面見天子呢?”

於是下馬與敵軍交戰,親自槍挑數十名瓦崗將領,最後力竭而亡。

張須陀一死,朝廷對中原地區就失去了控制,中原從此以後就成了各路義軍的逐鹿之地。

就這樣一名為朝廷流盡最後一滴血的猛士,隋煬帝后來的追贈卻是金紫光祿大夫、滎陽郡守,終了的追封,不過是一個五品官員。

讓別人看了,如何不感到寒心呢?

參考資料:《舊唐書》 《資治通鑑》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老衲侃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