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在歷史上,姜維明明控制了蜀漢內外軍隊,為何還要害怕區區黃皓!

忠臣都“怕”奸臣,這是自古的定律。

自古,忠臣死於奸臣之手的記載,那是史不絕書!

伍子胥,死於伯嚭讒言;

李斯,死於趙高讒言;

岳飛,死於秦檜誣陷;

于謙,死於石亨誣陷;

盧象升,死於高起潛之手。

正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忠臣自古是君子,奸臣自古是小人,忠臣做任何事情,在乎的是道義,無論順境、逆境,都會因為走的是人間正道而充滿自信和坦蕩,心胸開闊,不會做背地害人之事;小人在乎的只有自己的利益,沒有任何的道義可言,即使身處富貴,也是會患得患失,心不安寧,心胸狹隘,經常做些背後害人的勾當。

做事坦坦蕩蕩的君子,豈能鬥得過包藏禍心的小人呢!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有這麼一段劇情:梁帝臨死前,命長林王蕭庭生輔政,輔佐年幼的新君蕭元時。此時,蕭元時的生母荀皇后懼怕長林王會謀奪自己兒子的江山,遂聯合自己的哥哥,當今首輔荀白水一起對付長林王蕭庭生。然而,蕭庭生和長林王府雖執掌梁國大權,更是手握北境二十餘萬雄兵,但是對梁帝那是忠貞無二,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叛逆之心,縱然荀皇后、荀白水陰謀致使自己的長子蕭平章重傷,更欲致自己的次子蕭平旌於死地,可是蕭庭生依舊未有任何的反心。

蕭庭生是一退再退,為了梁帝,為了梁國,他是一忍再忍,他一心為國家考慮,為國家安穩而計,為國家他放棄個人榮辱,哪怕是次子蕭平旌被誣陷有謀反之心,為不讓朝堂陷入黨爭,他可以不聞不問,稱病不朝。蕭庭生不怕荀皇后、荀白水,他之所以一再忍讓,怕的國家不穩,怕的是黎民受苦,“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他深知與荀氏相爭,只會讓梁國利益受損,讓大渝、東海得利,故而為梁國計,蕭庭生是一退再退,不然以長林王府的權勢,他隨時可以取新帝而代之,根本無需惹讓。

然而,蕭庭生的退讓,卻沒有讓荀皇后、荀白水安心,他們是一逼再逼,想置長林王府於死地。但是,就算如此,心懷天下,忠義無雙的長林王府依舊沒有反,一代忠王蕭庭生隕落後,為免梁國內亂,蕭平旌主動交出兵權,自願解散長林軍,以此求得荀皇后、荀白水安心。蕭平旌是害怕了嗎?是沒有能力率領長林軍嗎?當然不是,若他沒能力,就不會有日後僅憑一枚廢印就聚集起一支十萬大軍,平定萊陽王之亂的功績。

蕭平旌同樣不怕,他有能力取代蕭元時,可以他也並沒有這麼做,他是忠臣,他不想梁國陷入內亂,更不想取代蕭元時,做那個亂臣賊子,故而他以解散長林王府的代價,求得梁國安定。在蕭平旌看來,梁國利益永遠高於一切,與荀氏相爭,只會損害到梁國天下。

姜維又何嘗不是蕭庭生、蕭平旌呢?

費禕死後,劉禪加姜維督內外軍事,獨掌蜀漢兵權,權勢一時無兩。以姜維的權勢,黃皓根本不足畏懼,只要他稍微使點手段,黃皓眨眼間就可除掉。

姜維怕的不是黃皓,而是黃皓背後的劉禪和蜀漢。

姜維是忠臣,是一心一意為蜀漢和劉禪考慮的大忠臣,哪怕是在自己誓死守住劍閣,爛泥扶不上牆的劉禪卻開城投降時,姜維都依舊是忠於劉禪,依舊是費盡心機的想著恢復劉禪和蜀漢的統治,直至最後以身殉國。

姜維明明可以直接動用權勢,找個機會殺掉黃皓,但是直接殺掉黃皓,就意味著對劉禪的不忠。黃皓是劉禪的寵臣,有權力處置黃皓的,只有劉禪。劉禪不殺黃皓,就沒有人可以殺黃皓,姜維雖有能力殺黃皓,但是忠貞不二的他,卻不想直接越過劉禪,去誅殺黃皓,因為一旦越過劉禪殺黃皓,姜維就定然會背上欺君罔上之名。

姜維為避黃皓,躲到沓中屯田,這也並非是姜維害怕黃皓,只是他不想蜀漢陷入內訌之中,兩派相爭,只會讓蜀漢國力受損,曹魏、孫吳漁翁得利。

以姜維的權勢,哪怕不能殺黃皓,也能壓制住黃皓,但是如果姜維這麼做,姜維派系與黃皓派系必然就會陷入無休止的紛爭之中,到那時蜀漢朝堂必定大亂,曹魏、孫吳必定會乘虛而入。故而,一心為蜀漢著想的姜維,為了不讓蜀漢國力受損,只能是選擇隱忍,自己主動退出紛爭,前往沓中屯田,繼而避免兩派相爭。

一心為主,為國的姜維,就像長林王蕭庭生、蕭平旌一樣,為了國家利益,為了國家穩定,為了自己的君王,他可以放棄自己的個人榮辱和利益,選擇退讓,以此求得朝堂安穩,天下大定。

這其實就是忠臣為何多是被奸臣欺壓的根本原因,忠臣往往是忽略自身的利益,更多的考慮國家、君主的利益,只要對國家、君主更有利,他們就會放棄自己的利益,別說是個人榮辱,哪怕是性命也在所不惜。然而,奸臣他們考慮的往往是自己,只要對自己有利,國家、君主的利益他們隨時可以拋棄。故而在一心為國為君的忠臣的手裡,奸臣往往能佔到大便宜,因為忠臣在乎國家,在乎君主,而奸臣卻不在乎!

“顧慮重重”的忠臣,他怎能勝過“心無旁騖”的奸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