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唐朝最牛紀委書法家顏真卿:身份高貴,卻因顏肥柳瘦非正常死亡

作者:喬永勝

說到顏真卿,大家第一印象自然是著名書法家。練習書法的人都知道“顏肥柳瘦”之說,顏體因為其端莊雄偉、肥厚圓潤,為許多書法名家所喜愛。

其實,書法家只是顏真卿身份的一個標識,他的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唐朝的高階公務員,而且還當過炙手可熱的紀委幹部(監察御史)。當我們翻檢歷史的故紙堆,才發現這名書法家竟然是非正常死亡,而正是因為死的光榮、死的偉大,更成就了他的另一種聲望。

(一)御史任上,剛正不阿

顏真卿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生於京兆府萬年縣。三歲喪父,由母親教養成人。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中進士甲科,之後步入仕途。一生經歷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歷任數職,政聲卓著。

顏真卿初入官場,四次擔任監察御史。天寶六年(747年),他出巡隴右、河西地區期間,迅速解決了當地一件久而未決的冤案。此案完結後,正值乾旱的五原大地突降大雨,百姓親切地稱其為“御史雨”。

天寶七年(748年),顏真卿在河東、朔方之地巡察時,瞭解到有戶鄭姓人家,三個兒子都是當官的,其母去世近三十年,卻仍停棺寺內,誰也不願操辦安葬之事。顏真卿認為這三人品德有虧,就向朝廷彈劾他們。一時間,不孝子的行為令“天下聳動”,朝廷下詔三人即刻免官去職,終身禁止錄用。

玄宗朝,左金吾衛將軍李延業很受賞識。一次,李延業不僅在府邸私自宴請吐蕃客人,而且還擅自動用車駕儀仗。顏真卿批評他不遵守朝廷規矩。李延業仗著是皇帝的寵臣,在朝堂上大吵大鬧。顏真卿一邊向皇帝報告,一邊據理力爭,最後將李氏貶謫出京。從此,朝堂秩序頓時肅然,官員行為更加審慎。

肅宗至德二年(757年),中書舍人兼吏部侍郎崔漪,醉酒上朝,儀態不整;諫議大夫李何忌,朝堂之上嬉笑無度,有失官儀。顏真卿以“肅正朝廷”為己任,彈劾二人,隨即將他們貶官,迅即扭轉了因安史之亂而頹靡的朝堂風氣。

(二)先見之明,防患未然

天寶十二年(753年),顏真卿因得罪宰相楊國忠,被調離京師,出任平原太守。此時的平原郡正是安祿山的轄區。顏真卿看出安祿山反象已露,便假借陰雨連綿,暗中加高城牆,疏浚護城河,招兵買馬,儲備糧草。安祿山以為顏真卿是個書生,根本沒放在心上。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起兵。河北郡縣大都被叛軍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嚴密,沒有失陷。顏真卿迅速增招了一萬士兵,號召饒陽太守盧全誠、濟南太守李隨、清河長史王懷忠、景城司馬李〈目韋〉、鄴郡太守王燾等領軍和他一起對付叛軍。

當時,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是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他號召附近十七個郡共推顏真卿為盟主,兵力二十萬,負責截斷燕趙間的交通。朝廷任命顏真卿為戶部侍郎,輔佐河東節度使李光弼討伐叛軍。在唐肅宗靈武登基後,顏真卿多次派使者帶著用蠟丸封的信向李亨彙報軍政事務,時刻保持與朝廷的聯絡,成了朝廷賴以倚重的大臣。

(三)任職撫湖,政績斐然

大曆三年(768年)四月,已進入朝廷中樞的顏真卿因受元載排擠,再赴撫州、湖州任刺史。在撫州的五年裡,顏真卿發展農業生產,積極投身公益,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愛戴。當時撫河主道淤塞,支河橫溢,淹沒農田,百姓受苦。顏真卿帶領民眾疏浚撫河,在河中心小島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分洪,既解除了水患,又可以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感念顏真卿,為他建祠立廟,四時祭祀。

顏真卿任上,還致力淳正風俗。撫州楊志堅,家貧好學。其妻嫌貧,要求離婚。楊志堅寫詩慰妻“當年立志早從師,今日翻成鬢有絲。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遲。金釵任意撩新發,鸞鏡從他別畫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時。”而他的妻子卻拿著詩到官府告狀,要求改嫁。

顏真卿瞭解情況後要求:楊志堅雖然沒有功名,很作詩有聲,做妻子的應該幫助丈夫成就事業,而不是學朱買臣的女人,拋棄自己的丈夫。像這樣給家鄉帶來恥辱,敗壞道德教化的行為,應該嚴加懲戒。婦人打二十板子,任她改嫁。官府資助楊志堅,隨軍安置。人們聽到這件事的處理後,紛紛表示讚賞。從此江表一帶的女子,再沒有敢拋棄丈夫的。而致學之風,竟一時蔚然。

(四)忠於朝廷,以死明志

建中四年(783年),叛軍李希烈攻陷汝州,唐德宗派顏真卿去召撫。宰相李勉“以為失一國老,貽朝廷羞”,堅決要求他留在朝中。河南尹鄭叔則也勸他不要去。可顏真卿卻說:“聖旨是能逃避的嗎?”

顏真卿到了李希烈軍中後,李希烈又是讓軍士明執刀杖謾罵威脅,又是逼他給朝廷寫信,洗刷自己的罪行。顏真卿面對種種威逼,斥責李希烈說:“你們聽說過顏常山(顏杲卿)沒有?那是我的兄長,安祿山反叛時,首先起兵抵抗,後來被俘了,也不停地罵叛賊。我都快八十歲的人了,官也做到太師,為了名節,我也不會屈服!”

後來,由於形勢轉變,淮西敗象漸露。李希烈派人勸降顏真卿不果,終於將其縊殺,享年76歲。當顏真卿死節的訊息傳來後,三軍為之痛哭。唐德宗為他廢朝五日,追贈司徒,諡號“文忠”。

【作者簡介】喬永勝,致力於用現代視角檢視歷史人物,更多還原人性的寫作。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