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宋朝時也出現三國,但是因為聯手錯了失國,看來沒學到諸葛亮真傳

宋朝時也出現三國,但是因為聯手錯了失國,看來沒學到諸葛亮真傳

熟讀漢末三國曆史的人們都知道,東漢末年,發生黃巾起(間隔符)義之後,漢末就呈現混亂局面,各種事情突發而來,先是董卓亂政,引發的一系列諸侯討伐戰,緊接著就是各路諸侯紛紛割據混戰,初步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再後來就是魏蜀吳三國之間的大戰,可以說漢末一百多年是一段紛爭不斷的亂世,一直到晉朝統一國家的一段歷史。 三國這一段能夠存續一百多年的歷史,主要得益於劉備諸葛亮制定的聯吳抗曹的基本方針策略。使得當時最弱小的劉備集團迅速強大起來,可以與曹操分庭抗禮,演繹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本文中老龍要給大家說的是發生在宋朝(北宋)時期的三國故事,分別是指宋、遼、金三國之間關係演變結果所發生的歷史故事。

我們都知道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立國以後,吸取前朝得失的一些經驗教訓,透過杯酒釋兵權的方法,採取了“重文輕武、強幹弱枝”等一系列政策,雖然成功地削弱了軍隊將領、地方官吏的權力,使宋朝中央集(分隔符)權得到強化,這為穩定政局,避免分裂、修生養息、發展經濟等方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些措施使宋朝國祚延長,但卻帶來一個無法改變且承受不住的事實,這便是造成宋代的國力積貧積弱,各地財政拮据、地方許可權過小、軍隊戰鬥力弱、外患深重等消極後果。當時北宋所面臨的外敵主要有遼(契丹族)、西夏(党項族)和金(女真族)。前期是宋與遼、西夏三國鼎立,後期金滅遼後為宋、西夏、金三足鼎立。儘管宋室耗費大量銀兩、絹布向他們繳納歲幣,始終改變不了被動挨打的狀態,最後亡於外敵之手。

比如在1004年,聽說遼國蕭太后和遼國皇帝興兵入侵宋朝,慌亂中的宋朝朝廷大多數大臣建議不抵抗南逃,宋真宗也是傾向南逃,以宰相寇準為首的少數人極力主張抵抗,最後他們說服了宋真宗御駕親征,雖然宋真宗內心依然很害怕,但是他還是趕到了檀州,前線的將士看到皇帝御駕親征,頓時士氣高漲,最終北宋軍隊守住了檀州。遼軍見沒能攻破城池,就打算與宋朝議和。經過雙方談判,議定“澶淵之盟”,其具體內容是: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因澶州(河南濮陽)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是北宋與遼在經過二十五年的交戰後締結的盟約。可以說檀淵之盟為遼宋兩國關係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大宋每年需要給遼國歲幣,但是邊境和平,老百姓正常的農業生產就不會被幹擾,老百姓是實實在在的受益者。此後宋、遼之間百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恢復了和平,兩國之間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邊境貿易也可以正常進行,兩國的百姓都安居樂業。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訊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成為了歷史美談。

值得可惜的是這段兄弟之國的關係,卻在北宋末年破裂了,因為女真族建立起來的金逐漸強盛,金設計慫恿大宋攻打遼國來奪回燕雲十六州,昏聵短視的宋朝皇帝盡欣然答應金,出兵會痛金一同攻打大遼。這其實對於宋是是帶來了巨大的隱患,因為金在削弱了遼的實力後就把目標指向了大宋,如果遼與宋聯手對抗金那麼結果可能就會有很大的不同。這就和三國時期的蜀吳之間的關係如出一轍。檀淵之盟使宋遼兩國建立起了友好信任關係,本來應該繼續堅持下去,發揮更大的牽制金的作用,但可惜地是卻葬送在昏庸無能的宋朝統治者手中。此外,宋朝同西夏的關係也是同理,因篇幅關係,老龍就不再贅述了。

在華夏曆史上的大部分中原朝代中,來自漠北高原的北方少數民族一直就是中原政權的死敵。而毫無疑問,宋朝所處的那三百年時間裡,可謂遭遇的是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少數民族的黃金時代。當時的契丹、党項就很能打,女真更是能打,而蒙古堪稱野蠻之王。遇到這樣的對手,統治者昏庸、統治集團缺乏前人的漢唐氣質,結果肯定是一個悲劇了,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的兩宋王朝,真的是需要好好讓諸葛亮給他們補補課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