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大明帝國最後的棟樑孫傳庭,一個被明史評價為身死則明亡的男人

歷史上的明朝崇禎皇帝,彷彿沒犯什麼過錯,大明就亡國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先來看以下史實:

(1)崇禎一朝十七年,換了50個內閣輔臣,殺了7個總督,11個巡撫。除了楊嗣昌始終得到信任外,幾乎沒有被信任的。

(2)這些督撫是不是都該殺呢?有的固然該殺,但我貼段史料“崇儉與張獻忠戰本勝,以楊嗣昌言其撤兵太早,致師敗績,不俟秋決,以五月棄市。”史料講的什麼呢?本來鄭崇儉打敗了張獻忠,結果楊嗣昌跟崇禎說鄭崇儉撤兵太早了以至於打了敗仗,崇禎也不調查,直接就大怒殺了鄭崇儉,棄市。

(3)再舉一例,松錦大戰後,明朝大敗,洪承疇降清。崇禎皇帝想和清廷議和,又拉不下來臉,於是偷偷派兵部尚書陳新甲去議和。結果洩漏訊息後,面對滿朝文武的質疑,崇禎第一時間撇清了自己的關係,直接就殺了陳新甲滅口。

看了以上三個例子,尤其是最後一個例子,你是否會理解為什麼1644年,闖軍近在眼前,崇禎想南遷,但是群臣沒有一個站出來給皇帝一個臺階下?因為,你為了皇帝出頭,皇帝下一秒可能就殺了你。崇禎其人,刻薄寡恩,猜忌成性。用人而疑人,不是派人掣肘,就是自己親自幹預軍事行動,有多少兵勇驍將,能臣棟樑最終都會被送掉。今天講的孫傳庭,一個被明史評價為“傳庭死,則明亡矣”的男人,是怎樣被崇禎皇帝坑死的呢?

崇禎皇帝

?一。一戰滅闖王高迎祥,李自成成了新闖王

孫傳庭是進士出身,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兩年後因為不滿魏忠賢專權而棄官回鄉。從這點就可以看出,孫傳庭也是有著一身浩然正氣的,直到崇禎八年才再度出仕。崇禎九年,面對越來越嚴重的農民起義,孫傳庭主動請纓任陝西巡撫,剿滅農民軍。孫傳庭到陝西后,自募軍隊,號“秦軍”。闖王高迎祥此時來到陝西,想從漢中進攻西安。看到孫傳庭嚴防死守後,闖軍走了一條歷史上很著名的小道,子午谷。這條道到底是不是三國時期魏延所謂的那條奇襲近道,史學界還有爭論。但是子午谷十分狹小,最窄處僅能單人單馬透過。意圖走子午谷突襲西安的闖王高迎祥軍毫無意外的被孫傳庭發現,在狹窄的子午谷盡頭黑水峪被秦軍打的大敗。高迎祥被俘,送至北京處死。這一戰有個意想不到的後果,就是李自成從闖將變成了闖王,扛起了義軍大旗。

接著,孫傳庭率領秦軍連戰連捷,對農民軍可謂摧枯拉朽,成為了繼盧閻王“盧象升”之後農民軍又一勁敵。崇禎十一年,孫傳庭和洪承疇配合,將新任闖王李自成打的全軍覆沒。李自成僅以18騎突圍,在一段時間內銷聲匿跡。農民起義軍在孫傳庭的打擊下,幾乎被鎮壓下去。就在這時,名義督天下兵馬入援北京的盧象升被楊嗣昌、高起潛坑死在鉅鹿,孫傳庭軍和洪承疇軍被調到北方抗清,李自成有了喘息之機。

秦軍大帥 孫傳庭

二。無端被下獄,農民起義軍再次強盛一

盧象升的陣亡,使得大明朝廷再次慌了神,急調洪承疇、孫傳庭入京。楊嗣昌、高起潛害死盧象升後,崇禎皇帝非但沒有怪罪,仍舊繼續委以重用。在對待東北清廷的問題上,孫傳庭跟盧象升是一樣的,是堅定的主戰派。之前楊嗣昌曾提出對清廷議和,而集中力量對付農民軍的剿匪方略。孫傳庭認為不可行,因此遭到楊嗣昌的嫉恨。而洪承疇則圓滑的多,既不贊成也不反對,博得了楊嗣昌的好感。所以楊嗣昌、高起潛這種主和派作梗,崇禎皇帝下詔,孫傳庭不得覲見皇帝。而洪承疇率軍抵達後,崇禎皇帝親自去京郊慰勞。這種有意的區別對待,使得孫傳庭大為失望。

楊嗣昌奏請洪承疇任薊遼總督,統帥東北。但是,楊嗣昌仍舊忌憚孫傳庭,要剝奪孫傳庭兵權,將秦兵留下歸洪承疇排程,共同防守遼東。孫傳庭字字血淚:“秦軍不可留也。留則賊勢張,無益於邊,是代賊撤兵也。秦軍妻子俱在秦,兵日殺賊以為利,久留於邊,非譁則逃,不復為吾用,必為賊用,是驅民使從賊也。安危之機,不可不察也。”孫傳庭認為,秦軍留在遼東,陝西空虛,起義軍會死灰復燃。秦軍家眷都在陝西,陝西出事,秦軍各個無心守遼土,必定逃跑譁變,一旦逃跑回到陝西,很可能就會加入起義軍。楊嗣昌此舉無異於逼民起義。結果有了崇禎皇帝支援的楊嗣昌對孫傳庭的建議置之不理。孫傳庭一氣之下耳朵聾了。

第二年,崇禎讓孫傳庭都督保定、山東、河南三鎮軍務。孫傳庭請求進諫皇帝,在楊嗣昌作梗下,崇禎皇帝下旨不見。傷心至極、耳朵聾了的孫傳庭請求辭職休息。結果,明末歷史上最有意思的一幕出現了,楊嗣昌對崇禎皇帝說,孫傳庭是裝病託辭。於是崇禎皇帝大怒,派巡撫楊一俊去看看孫傳庭是不是真的聾了。楊巡撫回來後說,真的聾了。崇禎大怒,將楊一俊下獄。然後,崇禎又將戰功赫赫的孫傳庭下獄,滿朝文武都知道孫傳庭冤枉,但是沒人敢出頭替他申辯。孫傳庭何罪?楊一俊何罪?這就是傳說中總被群臣矇蔽的、自己特別勤政的崇禎皇帝。真的是諸臣誤皇帝?歷史自在人心。孫傳庭下獄三年,三年間,本已經銷聲匿跡的闖王李自成,再次出山,在河南地區再度成了氣候,擁兵幾十萬,官軍一敗再敗。

明史:嗣昌又劾其託疾,非真聾,帝遂發怒,斥為民,下巡撫楊一俊核真偽,一俊奏言:“真聾,非託疾。”並下一俊獄。

三。被逼出戰,一代名將身死

崇禎十五年,李自成又包圍了開封,官軍一敗再敗,無力迴天。這時候,崇禎又想起了戰功赫赫的孫傳庭。終於,崇禎親自詔對孫傳庭,聽取他的剿賊安民之策(早幹嘛去了)。之後,就匆匆讓孫傳庭率軍解圍開封。結果李自成撤軍,轉道陝西,殺了陝西總督汪喬年。崇禎又急令救火大隊長孫傳庭去陝西。孫傳庭在陝西修整了幾個月,訓練了一批新兵。這時,崇禎皇帝不斷催促孫傳庭出擊。孫傳庭說新兵沒有訓練好,不能打仗,崇禎不允許。孫傳庭無奈,像當年的盧象升一樣,再次近乎悲壯的出擊。

秦軍出征

孫傳庭是一代名將,可是此時的李自成已經擁兵數十萬,而且經過幾年的戰鬥,積攢了寶貴的軍事經驗,有了一批百折不撓、百戰不屈的老兵,裝備、戰鬥力大為提升,甚至都有了重灌騎兵。而此時孫傳庭的軍隊確是一群新兵,力量對比懸殊。孫傳庭首先日夜潛行於山中,出其不意打了農民軍一個埋伏,但農民軍人數眾多,於是官軍先勝後敗,退往潼關。

孫傳庭明白,三年在牢獄,世上已千年。農民軍已今非昔比了。於是孫傳庭在潼關積極備戰、招兵買馬,並且發明了一種火炮戰車,打造了兩萬餘輛,戰鬥時刻可以對付農民軍的重騎兵,防守時候可以當營帳。但是朝廷不給錢餉,又屢屢催戰,導致陝西民怨沸騰,因為陝西本地養不起這支軍隊。這支軍隊訓練還未成形,又被崇禎皇帝催促出戰。為了逼迫秦軍出戰,崇禎給孫傳庭加尚方寶劍,進督師。孫傳庭捶胸頓足、大聲疾呼:“我知道此去我回不來了,但是有什麼辦法呢?我身為大丈夫,怎麼能在面對獄吏!”秦軍再次強行出征。

秦軍再次出征,一路告捷,李自成差點被俘虜,一部分農民軍甚至產生了投降的想法。這時候李自成說:“大家不要害怕,罪過是我一個人的,大家決一死戰,輸了殺我就行,大家儘可以投降。”不得不說,李自成此等氣魄,遠比京城的崇禎皇帝要大氣。緊接著,官軍倉促出戰、缺糧缺餉的問題又再次出現了,軍心浮動。糧道被李自成大將劉宗敏率一萬騎兵斷絕。孫傳庭無奈選擇回師就糧。但是,孫傳庭此時犯了個致命的錯誤:孫傳庭帶著自己的陝西兵突圍,讓河南兵斷後。河南兵立刻就明白了,自己被拋棄了。結果河南兵譁變,突圍變成潰逃。農民軍趁勢全線進攻,官軍一直逃到了南陽才緩過神來。決戰來臨了。

闖王 李自成

農民軍戰陣共有五重,第一重是饑民,第二重是步兵,第三重是騎兵,第四重是精銳重甲騎兵,第五重是家屬。 官軍攻破了民軍前三重戰陣,與第四重戰陣的精騎相持不下,鏖戰中,秦軍火車營招架不住,在火車營主將的帶領下,率先潰敗。火車營的潰敗引發連鎖反應,官軍本就不多的騎兵也招架不住逃跑(很多馬都被飢餓的官軍吃了,沒辦法,不給糧不給錢逼著出戰)。民軍傾巢而出,窮追不捨,一日一夜追殺四百餘里,官軍死亡四萬餘人,損失兵器輜重數十萬。接著潼關被攻破,大明最後的希望,督師孫傳庭戰死。一生統軍致力剿滅農民軍的孫傳庭,贏著贏著就這樣突然輸了。

四。又一個死後淒涼

當初崇禎皇帝下詔逼孫傳庭出戰之時,兵部侍郎張鳳翔勸崇禎皇帝謹慎,因為孫傳庭的軍隊是此時大明僅有的兩支勁旅之一了,結果崇禎皇帝不聽(另一支是吳三桂的山海關遼東鐵騎,其他精銳兵馬都死在之前與後金的松錦戰役了。諷刺的是,松錦大戰是洪承疇指揮,也是被催出戰戰敗)。孫傳庭出師之前,知道自己此去必死,於是對妻子說:“我死了,你怎麼辦?”其夫人張氏說:“丈夫報國,不用擔心我”。西安被攻破後,張氏率領兩個女兒三個小妾投井而死,而兩個兒子相互扶持著出逃,路上百姓見到了兩位公子都潸然淚下。就是這樣的滿門忠烈,崇禎皇帝居然懷疑孫傳庭假死逃避戰敗責任,不給贈蔭,何謂刻薄寡恩?崇禎皇帝是也。猜忌成性的他,都已經不相信會有大臣為國盡忠戰死了。明史評價,“傳庭死而明亡矣‘’。大明有崇禎這樣的皇帝,寒了人心,焉能不亡?在崇禎朝,越是聽話的將領,往往下場最慘。而只有像左良玉這種擁兵自重、結交朝內重臣、偷奸耍滑之輩才會活到最後。孫傳庭死後不久,李自成農民軍攻破北京,崇禎上吊身亡。死前言“諸臣誤我”,真的是諸臣誤了崇禎帝?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