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19歲鼓動父親起兵,1年便建立新朝,是千古明君,卻有一個汙點

/文 花開無田 /圖 網路圖片

亂世多出豪傑,時勢創造英雄。歷代開國皇帝都是憑著自己的戰略眼光和指揮能力,在死人堆裡硬生生地拱出來的。可唐朝的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之所以能成為唐朝的建立者,他的次子李世民功不可沒。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的好大喜功和急功近利,讓天下局勢陷入分崩離析的處境。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時候,不少豪門貴族也加入到反隋的隊伍中來,如果說農民軍是不堪忍受餓肚子的痛苦,那麼這些豪門貴族則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能夠在亂世中打下一番屬於自己的天地。上百股反隋勢力鍾,李淵起步較晚,卻能夠在短時間內脫穎而出,順利地攻下長安,成就帝王大業。

李世民劇照

從617年起兵反隋,到618年建立唐朝,李淵只用了一年的時間,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出類拔萃的兒子李世民。617年初,叛將劉武周聯合突厥軍隊攻打隋朝,迫於形勢緊張,隋煬帝同意李淵自行募集兵馬。但眼看李淵召集到上萬兵馬,隋煬帝開始懷疑起李淵要謀反作亂,他暗中策劃晉祠祈雨大會,想要把李淵父子騙到晉祠殺害。幸虧晉陽鄉長劉世龍得知此事,他感念李淵的以禮相待,隨即跑去向李淵通風報信。

預感大難臨頭的李淵焦灼不安,次子李世民將起兵反隋的計劃告知李淵,雖然李淵也曾萌生過這樣的念頭,但生性謹慎的他遲遲不肯做出行動。李世民眼見父親有點鬆動,立即將自己的反隋藍圖托盤而出,表示當今天下反隋局勢已定,隋朝氣數已盡,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再拖延不做,恐怕要生出禍端。李世民的一番動情勸說,讓李淵下定了反隋的決心,這一年的六月,李淵在晉陽宣佈起兵反隋,隨即攻取汾陽。而這一年李世民也不過19歲。

李淵劇照

李淵派長子李建成率軍屯兵灞上,次子李世民則擔任攻打隋都長安城的任務,不久勢單力孤的長安城就被攻破。李淵做事謹慎小心,他不想在佔據長安後,成為遺留隋軍的眾矢之的,因此他效仿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擁立隋煬帝楊廣的孫子,13歲的楊侑做皇帝。李淵則是擔任丞相,這樣一方面避免擔上謀反的罪名,李淵和隋室的關係匪淺,隋文帝楊堅的獨孤皇后是李淵的親姨母,隋煬帝楊廣和李淵是表兄弟。另一方面可以藉助安定隋室的幌子,公然招兵買馬,擴大自己的勢力。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所殺,擁有一州之地的各方勢力迫不及待地稱帝稱王,眼見隋朝滅亡結局已定,李淵也加快了改朝換代的步伐。同年五月,李淵逼迫隋三世楊侑禪位,進而登基稱帝建立唐朝,並宣佈聖旨立世子李建成為太子。按理說長子應該服眾,可次子李世民為李淵建唐立下的功勞遠勝於長子李建成,李世民受封為秦王,是李淵遵守嫡長子繼承製的禍患。據說太原起兵的時候,李淵曾對李世民許諾,等天下平定就立他為太子,可到頭來李淵還是違背了自己的諾言。戰功赫赫的李世民在朝中威望頗高,這招來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嫉妒,當然李世民也存在著奪嫡的野心。

李世民劇照

唐朝的朝臣分為兩黨,太子和齊王一黨,秦王李世民一黨,因兩黨意見不一、爭執不休,加速了兵戎相見的局面。李淵對三個兒子的互相排擠自然清楚,他一方面對兒子宣傳孝悌之道,希望以史為鑑,不要釀成自相殘殺的慘劇。另一方面仍然重用李世民,重大軍事行動都會聽取他的意見,當然李淵對李建成的政治動態也十分關注,希望能夠平衡兒子們的關係。李建成了解李世民的能力,認定他不會屈居人下,李世民也明白大哥和三弟對自己嫉恨已久,不可能重歸於好。有一次李淵為了緩和三兄弟的矛盾,帶他們去長安城南郊外打獵,李建成故意派人讓李世民騎了一匹難以馴服的烈馬。

李世民險些讓烈馬摔傷,好在他馳騁疆場多年,勉強馴服了這匹烈馬,騎在馬上的李世民明知是太子做的手腳,故意對陪同打獵的侍從說:“有人想用這匹烈馬害死我,但他不知道死生有命,不是隨便害得了的。”李建成對李世民的話耿耿於懷,他向父親告狀:“秦王太狂妄了,他說天命就在身上,坐天下的人不會輕易死掉。”唐高祖李淵大怒,當場召來李世民,狠狠地斥責一番:“天子自有天命,不是你耍點小手段就能當得上的,我還沒有死,你為什麼這樣心急?”即使李世民再三解釋,李淵就是不聽,可見李淵對太子是持袒護態度的,他想打壓一下勞苦功高的李世民。

李世民劇照

父子二人正在吵著,外面使者傳來戰報,稱突厥軍隊又來犯境,因此需要李世民來打仗的李淵,沒有繼續追究這件事情。眼見兄弟矛盾日益加深,李淵想出一個折中的方法,他找來李世民說:“建功立業,四海昇平,這都是你的功勞,但建成年紀居長,他做太子時間已久,又沒有什麼過錯,我實在不忍心廢黜他。據我觀察你們兄弟二人已經勢如水火,倘若繼續留在京城,勢必會產生爭鬥,我打算讓你去鎮守東都洛陽,允許你用天子儀仗,像漢朝梁王劉武那樣。”

李世民劇照

李世民明白這是父親對自己功績的承認,也是對自己政治企圖的試探,他知道離開長安後,意味著離太子之位更加遙遠。李世民以不願離開父親、願在身邊侍奉為由,屢次推辭父親的要求,李建成和李元吉也不想讓李世民去洛陽,那裡有士兵和土地,無異於放虎歸山。雖然最後李世民同意了父親的要求,但李建成指使官員誣告李世民手下聽說去洛陽手舞足蹈,李淵聽到這個訊息後,改變了原本的主意,放棄讓李世民駐守洛陽。

玄武門

626年,李建成向李淵建議讓三弟李元吉領兵出征突厥,實則是想控制秦王李世民的兵馬,李世民得知後再也不能坐以待斃了,他決定先發制人、背水一戰。唐朝建立後,李世民領軍東征西討,身邊聚集許多著名將領,如尉遲敬德、李靖、秦瓊等人。反觀李建成除在太原起兵後打過幾次勝仗,沒有李世民在唐軍中的雄厚實力,可李建成的太子身份又讓他在長安城有明顯優勢。李建成長年留守關中,在京城有堅固的軍事基礎,甚至連守衛宮廷的部隊都在他控制下。

626年七月二日,李世民帶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埋伏在玄武門附近,守衛玄武門的將領常何本是太子一黨的心腹,但在李世民的威逼利誘下,最後還是站在了實力強大的李世民一邊。玄武門之變以李建成、李元吉被殺結束,當時李淵正和大臣嬪妃乘船遊玩,得知太子、齊王被殺的訊息,老淚縱橫的他倍感辛酸無奈,彷彿這一切都是天意。三天後,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所有國家大事都交給太子處理,此時的李世民已經掌握朝政和軍隊。一個月後,唐高祖李淵讓位給太子,李世民繼位稱帝,廟號唐太宗。

李世民劇照

李世民的一生裡,大大小小的戰功無數,政績也是可圈可點,他還因為善於納諫被看作仁君典範。可不管李世民在政治上是如何有作為,玄武門之變始終是他一生的汙點,手足相殘、父子離間,李世民的晚年常為此痛苦流淚。而這也為大唐王朝在以後的歲月裡,兄弟相爭,政變多發做了一個壞的開端。

參考資料:《新唐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