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印度人為什麼會那麼多種姓?印度人的祖先來源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如今的印度,是一個奇怪的矛盾綜合體,一方面它有著快速發展的經濟和光鮮亮麗的IT產業,另一方面又有著延續了數千年的種姓制度,以及極端男女不平等現象。

顯然,印度並不像外人看上去的那麼穩定和諧,眾志成城,如複雜混亂的種姓制度、語言、宗教和土邦部落問題,都將是它發展路上不可繞過的阻礙。

種姓制度

由於歷史原因,印度人的祖先來源很複雜,更多的是北部外來入侵民族與南部土著民族的混血後裔,所以印度人中有面板非常黑的,能和非洲人一樣黑,這些人的印度土著祖先血統就多一些;也有面板白到和歐美人一樣白的,這些人的外族血統就多一些。

除此之外,印度還有一些黃種人,主要是建立莫臥兒帝國的蒙古人和從印度東北方向遷移來的漢藏語系民族後裔,大多定居在印度的東北七邦,如阿薩姆邦和曼尼普爾邦等

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已經算多的了,但跟印度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印度總人口13億多,民族多達一百多個,具體一百多多少個,印度人自己也不清楚。

這一百多個民族中,印度斯坦族約佔總人口的30%,泰盧固族佔8。6%,孟加拉族佔7。7%,馬拉地族佔7。6%,泰米爾族佔7。4%,其它各族佔40%。可見,作為印度的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相對於其它民族,並不佔有壓倒性優勢。

在複雜的人種和民族情況下,印度社會還存在著一個人種問題的變種——種姓制度,說到底,這其實就是一個種族歧視制度。印度的種姓制度已經存在了三千多年,在生產力極端落後的古代,或許還能起到些許穩定社會的作用,但在民智已開,追求平等的現代社會,它已經徹底成為了印度中下層種姓百姓的鐐銬。

近幾年,印度各地爆發了多次反對種姓制度的遊行、暴力活動,因此而喪生、受傷者不在少數,但貌似並沒有什麼作用。

語言

印度的語言簡直是太多了,多得能讓人瞠目結舌。印度雖然只有一百多個民族(和語言數量相比,只能用“只有”這個詞),但卻有著1652種語言和方言(還有資料稱是19569種),其中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就達到33種。

所以印度獨立建國時,規定的第一種官方語言是英語,而本土的印地語只能是第二官方語言,畢竟英國人已經殖民了印度兩百多年,各邦人們都熟的外語就是英語了。

這麼多種語言的存在,為印度普及法律、政策、教育帶來了無數困難,以至於印度寶萊塢一部電影拍出來後,要製作幾十種語言版本,以便在各邦各縣放映。

中國的方言和各民族語言也很多,但如今早已全國普及普通話了。而印度,這麼多年來就連印度人自己都放棄了,乾脆就用英語當“普通話”使吧。

所以,印度的大規模IT從業人員,往往一邊感謝英語在印度的普及,一邊又慚愧本土語言的弱勢。

土邦國

印度和中國一樣,被稱為“文明古國”之一,但其實這種說法是不適宜的,因為印度在古代壓根就沒有成為一個國家過,要麼是少則數十個國家共存,要麼是數百個國家林立。

在英國人殖民印度之前,南亞次大陸上出現過的領土最大的國家——莫臥兒帝國,也只有如今印度的一半大。從1600年代到1773年(英國任命第一任印度總督),這一百多年是英國逐漸佔領殖民印度的一百多年,同時也是征服整個印度次大陸,將無數土邦國捏合在一起的一百多年。

英國殖民印度後,將這片土地稱為英屬印度,看似是一個國家,其實裡面還存在著數百個土邦國。英國人並沒有消滅這些土邦國,而是扶持他們的大君(相當於國王),利用他們來統治普通百姓。

直到1947年8月建國之前,印度還存在著554個土邦國,不過透過談判,絕大部分土邦國都加入了印度,只有七個加入了巴基斯坦,另外還有朱納加德、海德拉巴和克什米爾三個土邦沒有明確。不過很快印度分別於1947年和1949年出兵佔領朱納加德和海德拉巴,而克什米爾則徹底成了印巴爭奪之地。

如今土邦國雖然都被解決了,但當年它們被分別劃歸印度和巴基斯坦時,卻製造了難以數計的衝突和暴動。據最保守的估計,至少有50萬人在衝突中喪生,一千兩百萬人無家可歸成為難民。如今這些難民大多集中居住在德里、孟買、加爾各答、卡拉奇、達卡等大都市,也因此誕生了規模龐大的貧民窟,為治安埋下了無數後患。

種姓制度、語言和土邦國這三個問題,都是印度歷史遺留下來的,有形的土邦國雖然被撤銷了,但無形的種姓制度和語言問題,仍是困擾印度發展的阻礙。而且基於如今印度的國內情形,最近幾年它們被解決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