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蘇東坡寧死也要吃一口的魚中極品:河豚,為何會有如此大的魅力?

前言:

被譽為“長江三鮮”之首的河豚,從古至今,總能受到人們猛烈的追捧,究其原因是其獨特的美味,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道幾乎能讓所有人垂涎三尺的“人間極品美味”卻含有劇毒,真是印證了那句古話“無毒不美味”。

“長江三鮮”之一河豚

儘管河豚有劇毒,但這並未能阻擋那些美食愛好者冒險去品嚐,從古代開始,就有許多包括文人墨客在內的河豚肉愛好者,蘇東坡就是其中代表之一,甚至願為得此美味,甘願一死。河豚肉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讓許多美食者敢為其鋌而走險?

令人垂涎的美味:不吃河豚,不知魚味

我國的河豚飲食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大禹治水時期

我國食用河豚的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又北二百里,曰少鹹之山……敦水山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其中多魚,食之殺人。

這是出自《山海經·北海經》中的一段話,描述的是大禹治水時期的場景,其中“魚”就是指今天我們所說的河豚,透過這段話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就食用過河豚,只是不知道其毒性,食用後有死亡的現象發生。

一種河豚魚

春秋戰國時期,河豚精巢被譽為“西施乳”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吳國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此區域是河豚的盛產基地,因此,這裡的人們大多喜歡食用河豚,由於河豚精巢烹飪後軟嫩潔白、入口鮮美,加之當時西施被譽為“天下第一美女”,為表達人們對於這道美味的喜愛程度,將其譽為“西施乳”。北宋張耒《明道雜誌》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吳人把河豚腹中的白腴(精巢)呼為“西施乳”,珍美之極。

美味的“西施乳”

宋朝時期,食用河豚之風盛行,蘇東坡是河豚肉的狂熱愛好者

說起河豚肉,就不得不提美食家蘇東坡,大家都知道蘇東坡最喜歡吃的就是那些極品美食,因此,河豚肉是必不可少的。關於蘇東坡對河豚肉的評價有這樣一則小故事:有一位自認為對烹飪河豚有獨特之處的人士想請蘇東坡品嚐下自己的手藝,當蘇東坡吃完後,將放下手中的筷子又拿起,說道:“也值得一死。”蘇東坡對河豚肉的喜愛程度已經超出生死,即使死,也值得品嚐一口。

先生洗盞酌桂醑,冰盤薦此赬虯珠。似聞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這是出自蘇東坡《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中的詩句,這句話的意思是荔枝的美味只有河豚腹(西施乳)才能與之媲美,再一次印證了蘇東坡對於這道美味的狂熱喜愛。除了蘇東坡喜歡食用河豚肉,其他人同樣也是河豚美味的愛好者,比如宋代詩人梅堯臣在其《範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中這樣說道:

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

河豚描繪

今天人們仍沒能忘記河豚的美味

河豚的美味,不僅受到古人的喜愛,直到今天,仍是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美味,他的那種鮮美,真的是讓很多人陷入其中都無法自拔。比如,文學家魯迅先生當年在日本留學時,就品嚐過其中的美味:

故鄉黯黯鎖玄雲,遙夜迢迢隔上春。 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

河豚飲食發展到今天,引得無數人爭相品嚐,更印證了那句俗語“不食河豚,焉知魚味?食了河豚,百鮮無味。”

河豚美味

河豚美味亦有毒:拼死吃河豚

河豚毒性之大自古就知之甚詳

明清時期之前人們對河豚的毒性已有了解,如晉朝時期的《吳都賦》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鮜鮐魚狀,如蝌蚪,大者尺餘,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黃紋,性有毒

鮜鮐就是指河豚,外形像魚,大的有一尺多,腹部呈白色,背部多為青黑色紋狀,本身含有毒。宋朝時期的《太平廣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鮜鮐魚文斑如虎,俗雲煮之不熟,食者必死

河豚腹白背黑

明清之後人們對河豚的毒性就已知之甚詳,尤其是明朝時期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其《本草綱目》中就有詳細的記載,如:

味雖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殺人……吳人言其血有毒,脂令舌麻,子令腹脹,眼令目花

河豚雖然味道鮮美,但是食用後,會令人死亡,原因是其血有毒,可以讓人的舌頭麻木,腹部脹痛,眼睛失明。除此之外,河豚的毒性在《本草拾遺》中也有描述,大意是:食用之後,當毒性發作時,會令人舌頭爛掉、腸胃毀掉,沒有任何藥可以解救。透過以上可以看出,河豚毒性之大自古就有認識。

美味的河豚卻含有劇毒

面對如此劇毒,梅堯臣曾奉勸人們戒食河豚,然而聽者甚少

河豚的美味無需再多贅述,雖被稱為“江中第一鮮”,但其毒性之大已讓那些喜食河豚的人們逐漸喪失性命。面對如此窘狀,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就曾在其《戒河豚詩》中勸誡人們不要再食用河豚,得不償失。然而面對這敦敦教誨,聽者甚少,還是阻擋不了人們拼死吃河豚的現狀,清人楊光輔在其《淞南樂府》中就形象記錄了人們這種拼死吃河豚的精神:

淞南好,命險一杯羹,生願西施乳下死,死憑和尚腹中生,生死眩奇情。

河豚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一種食物能讓食客們寧願捨命食用,必有其自身的魅力。被譽為“魚中極品”的河豚,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1)每年二月份才是河豚最佳食用季節。

物以稀為貴,河豚並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品嚐上其鮮美的味道,就像如今同樣受到人們追捧的大閘蟹一樣,這種季節性的鮮物總是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其次,只有長江中下游才是河豚的生衍之地,因此,季節性、地域性的限制讓河豚格外受關注。

(2)河豚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

河豚體內蛋白質的含量可以達到18%左右,且含有多達8中氨基酸,這些氨基酸屬於人體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除此,河豚體內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也較高,這些營養物質攝入後,對於人體非常有益,其營養價值要遠遠高於其他食物。

一種河豚魚

河豚“禁食令”讓食客們不再明目張膽

面對如此的美食誘惑,人們總是不能自覺地控制口中的流水,由於其劇毒對人體帶來的巨大損害,因此,人們總能聽到關於食用河豚後死亡的訊息,面對如此大的風波,衛生部在1990年出臺的《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河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這是關於河豚的第一則“禁食令”。

繼這之後,2011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釋出了《關於餐飲服務提供者經營河豚有關問題的通知》,這則通知中又一次明確要求任何餐飲服務提供者不得加工製作新鮮的河豚肉。這些“禁食令”的頒佈雖然不能完全遏制河豚肉的暗中消費,但這讓那些瘋狂的河豚食客者們不再明目張膽。

河豚被禁止出現在餐桌上

總結

河豚以其獨特的美味以及巨大的營養價值,自古以來,就深深受到美食家們的瘋狂喜愛,尤其是蘇東坡,俗稱河豚美味的“代言人”。然而河豚除了其獨有的美味之外,卻含有劇毒,其毒性之大足以讓人死亡,但這還是不能阻擋人們冒死吃河豚的熱情。步入20世紀後,國家也明確規定河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

國家之前釋出了河豚“禁食令”,但為什麼今天的河豚又可以在市場上流通了呢?是河豚“禁食令”失效了還是河豚沒有劇毒了呢?欲知後續,可繼續關注我的下篇文章,將進一步講述關於河豚相關的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