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女子吃酸菜魚吃出癩蛤蟆,店方迴應系被魚吞食,這到底是誰的鍋?

對於大多數經常光顧餐館的食客而言,在飯菜中發現異物無疑是最令人掃興的體驗,而在過往報道中,飯菜裡吃出異物的種類也是五花八門,小到蒼蠅、蟲卵,大到蟑螂、老鼠,而頭髮、指甲這類汙染源更是司空見慣。同時,根據很多媒體暗訪披露,很多餐館前廳看似整潔衛生,在顧客看不到的後廚卻藏汙納垢,暗藏禍源。

近日,社交媒體上“一女子在酸菜魚中吃出一隻癩蛤蟆”的爆料影片引發網友圍觀。民以食為天,餐館作為滿足人們生活難以繞開的剛需功能,餐盤裡赫然出現整隻癩蛤蟆,著實會引發群體性犯嘔。而對於食用者而言,除了心理層面引起不適外,更多的是對生理層面造成危害的擔憂。

癩蛤蟆作為一種長相醜陋,能夠分泌毒性液體的兩棲動物,很少被擺上餐桌成為美食選擇。即便餐廳經理迴應已安排顧客到醫院檢查身體,並答應以8000元現金作為賠償,但無論從食用者的安全形度考慮,還是從消費者利益角度分析,以及映射出餐飲行業亂象的意義上,草草了事絕非正確選擇。

對於來路不明的癩蛤蟆,公安、食品安全、衛生等部門調查結果尚未公佈前,店方卻迴應癩蛤蟆疑似系被魚吞食卡在魚頭裡。對於店家的解釋,網友紛紛表態“瞎扯”,顯然是在娛樂大家智商。也有網友猜測,癩蛤蟆可能是被卷在酸菜中帶進後廚的,在烹飪過程中,未細心清洗而被倒入鍋中。

其實,無論癩蛤蟆以什麼方式進入餐盤,一整隻癩蛤蟆被混在食材中經歷多道工序而不被識別,由此可見該餐館烹飪流程和衛生標準多麼粗糙。假如,這一事件在事發後,食用者未及時取證,或取證後與店方選擇直接交易,那麼,這起隱患將不會被公眾知曉,後續消費者無疑會繼續深受其害。

放眼整個餐飲行業,當餐盤出現異物時,消費者的維權動機更多的是基於索賠,而非曝光;而經營者更多時候會以破財免災的心理予以滿足,這種私下交易的現象似乎已經成為買賣雙方之間一種心照不宣的潛規則。而有些被曝光的案例中,也不乏有因“談判失敗”而撕破臉的情況。因此,從這角度來說,那些別有用心的食客借題發揮敲詐餐館的行為,似乎也是一種以錯誤、不人道的方式“給予教訓”。

每當這類新聞成為輿論的焦點後,短時間會聚集多個責任部門的跟進調查和處罰,但對於飲食安全的隱患卻始終難以有效扼制。即便相關部門的監督和懲治力度與日俱增,有些商家被媒體或食客取證維權成為矯正典型,但對於整個餐飲行業的震懾卻微乎其微。為了規避風險、欺瞞消費者,經營者早已探索出一條“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博弈路徑。

除了被端上桌的飯菜可以進入食客檢驗環節,而在此之前的所有的程式都不在消費者視野範圍之內,即便那些開放後廚的餐廳,他們的對外展覽也不過是增添一種賣點而已,其中暗藏的衛生隱患又有多少人能關注的到,發現的了。食材是否新鮮,器皿、餐具是否有清洗殺菌流程,應該是大多數餐館敷衍的環節。試想,廚師或操作員在參與烹飪過程如廁或挖耳撓腮摳鼻孔後,是否會有主動洗手的覺悟?

對於看不見完全可以腦補出的場景而言,食客大多心知肚明,但出於天下烏鴉一般黑的無奈,也只能以一句“眼不見為淨”來自我消解,然後悶頭乾飯。但在一時之快後,我們也該想明白一點,當這種飯吃多了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