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製作工藝“躺平”的福鼎壽眉白茶,值得一試嗎?

從小生長在鄂西北秦巴山區,這裡山巒起伏,海拔一般在500米~1200米之間,高差懸殊的地理氣候,讓我喝慣了本地的高山綠茶。

鄂西北的高山綠茶以武當道茶為品牌龍頭,主要特色是一芽一葉外形美觀,豎立似劍,湯色清亮。滋味根據茶葉用量的不同,少量(如上圖茶杯)茶葉情況下,氣味清香,初入口有苦味,後回甘生津,整體感受偏清淡。大量茶葉(一杯水半杯茶)情況下,氣味稍濃,入口苦味重,後回甘生津,餘味仍苦。在三、四次沖泡後,茶湯湯色和味道都愈來愈淡。以上均是個人主觀感受,語言表達水平不高,大家湊合著看。

迴歸正題。在我喝膩本地茶葉之後,就想換換口味解悶。本著從地理位置上要遠一些才有差異的樸素想法,福建省福鼎市一種叫壽眉的白茶成功引起我的關注。

綠茶的工藝最關鍵在於鮮葉殺青(用火,邊抄邊揉),而白茶壽眉的工藝關鍵在於萎凋(自然凋萎,不抄不揉),這種依靠氣溫,不費人工,看似“躺平”的工藝讓我很感興趣。茶葉目前的成本主要在人工費用,這種採摘之後等著自然枯萎的工藝有點意思,茶場要笑醒了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來嚐鮮,分享感受。

我選擇的是國家地理標誌“福鼎白茶”旗下認證產品,來自2017年產的壽眉,從時間推算距今有4年,使用的是緊壓工藝,製作成茶餅儲存。

收到快遞的時候,茶餅外還裝有防水隔潮的塑膠封口袋,包裝很實用,設計簡單大方。

茶餅自身重350g,使用類似牛皮紙一樣的白紙包覆,目測直徑約20釐米。用手按壓質地偏硬,毫不鬆散。茶餅的包裝還沒拆就已經透出一種濃郁的香氣在持續揮發。

茶餅的厚度大約5釐米左右,手感齊整。這種緊壓工藝確實有點功夫。

在茶餅紙質包裝背面,清晰的描述著產品規格,屬於緊壓白茶中的壽眉,使用的是2017年產的壽眉作為配料,產自福建福鼎太姥山。至於我為什麼要選擇2017年的白茶,這裡面就個人的一點看法:

茶葉作為手工製品,原料、工藝的細微差別都會導致風味上的千差萬別。據我調查,製作緊壓白茶的國家標準是GB/T 31751-2015,這項國標的釋出時間是2015年7月3日,實施時間是2016年2月1日。所以,我選擇國標實施之後生產的白茶,同時考慮到國標實施後廠家調整工藝、裝置和清庫存的過度期,兼顧白茶陳香的特點,最後我選擇了這款國標實施一年以後(2017年)的壽眉。如上圖,配料裡面註明使用的是2017年壽眉,出廠日期是2021年5月18,這種大大方方公開日期不遮掩的態度,我很認可。

在茶餅紙包封口的位置有“福鼎白茶地理標誌產品室”認證標誌以及刮卡防偽碼,都印製在易碎紙徽標上。這讓我不得不佩服福建福鼎人民的品牌保護意識和先進的商業思維,我所處的鄂西北在這一塊很需要學習提高,本地不缺好茶葉,但是品牌聯盟約束力不強,導致茶廠各立山頭,拉低了這裡地理標誌產品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開啟外包裝,茶餅外還有一層宣紙一樣薄的紙質內包裝。

最後,這就是壽眉茶餅啦。

文字表述都顯得有些無力,大家看圖。

我費了很大力氣,才從茶餅邊緣徒手拆下來一小塊茶葉。

真的有些像秋天的枯葉,葉片脆脆的,很容易就被掰碎掉出渣來。

裝入小茶壺,開水衝沏。第一泡是洗茶,過水後就可以倒掉。

第二泡就可以飲用了。茶壺高高的出水,跌落在玻璃杯中,可以看到茶湯顏色呈黃褐色,表面浮著一些泡沫,有點像啤酒的感覺。

福鼎壽眉的香氣與我常喝的本地綠茶相比要濃郁很多,香氣中有一種大棗的氣息,很特別。茶湯入口之後沒有什麼特別的刺激,綿柔溫和之中有一絲甜香。

這是第三泡的湯色,仍然呈金黃偏褐,與前次的茶湯相比顏色、香氣、口感都幾乎分辨不出差別。

這茶比本地的綠茶要耐泡不少,本地綠茶泡三、四次就明顯寡淡了,這福鼎壽眉泡四次以後仍然很有味,我能泡五、六次。

總的來說,這是我第一次品嚐福鼎壽眉,與我周邊的殺青工藝製作的高山綠茶區別很大,福鼎壽眉採用的萎凋工藝很有意思,是一種更加徹底的“自然化”加工,香氣濃郁,茶湯醇厚,入口綿柔。不超200元350g的價格,加上其耐泡特質,我覺得很適合作為口糧茶常備。

本次是採用開水沖泡方式,下次我換用煮茶方式再品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