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普洱生與熟 冰糖甜的起源

作者:koll1229

縱觀普洱茶市場,自2000年以後,從茶山到市場,一浪高過一浪的炒作熱潮,其實是一個依靠老茶概念,依賴一個並不嚴謹的“越陳越香”噱頭,推動並熱鬧起來的。

現代普洱茶的熟茶,以下簡稱“熟普”,其發酵工藝,最早是在1973年的昆明茶廠試製並發展起來的。該工藝不同於傳統古法制作的普洱茶,它是在曬青毛茶的基礎上,透過人工調節溼度、溫度和氧氣量等因素,控制微生物的消長與溼熱作用,從而形成的快速發酵茶。在這之前,並沒有熟普、生普之說。

經詳細考證,1973年以後雲南形成的熟普工藝,與建國前的傳統工藝幾乎沒有多少聯絡。1955年,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開始用雲南的曬青毛茶,試製普洱茶的發酵茶。1958年,六堡茶的冷水渥堆發酵技術,取得了巨大成功。1973年,雲南茶葉公司為滿足港澳市場的需求,派勐海茶廠、昆明茶廠、下關茶廠的相關技術人員,前往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學習熟普的渥堆發酵技術,到1975年,雲南熟普的發酵技術逐漸成熟,並從此開始大量生產。一款選料和工藝都讓人怦然心動的熟普,可遇不可求。市場上的熟普琳琅滿目,產量很大,但能夠入口的並不是太多。好的熟普,具備淨、香、甜、厚、滑、醇六個特徵。茶是入口之物,“淨”是判斷一款熟普是否合格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現代普洱茶的生茶,以下簡稱“生普”。它與普洱茶的熟茶一樣,原料也是採用雲南大葉種的茶青,經過殺青、揉捻、曬青後形成的毛茶。普洱生茶稱謂的出現,大概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的事情了。在此之前,一般稱為“青餅”、“青沱”等。生普的製作技術和路線,與傳統的普洱進貢團茶類似,不經發酵,直接蒸而成團,供當下飲用,或以期未來有良好的轉化。沒有經過發酵的大葉種綠茶,因茶多酚與咖啡鹼的含量較高,因此,其“味最釅”,便成為了蒸青團茶最主要的品飲特徵。

為了更明確地弄清楚生普的未來轉化,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熟普的品質形成機理。經過殺青、曬青的雲南大葉種毛茶,在渥堆過程中,即使殺青後的殘餘酶可能會尚存一點,但是,一般也會在渥堆後的24小時內,全部消失或被滅活,這是根據實驗室裡的可靠資料所得出的確鑿結論。取而代之的是,與鮮葉裡完全不同的多酚氧化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以形成,且具備相當的活性程度。科學測定證實:重建的酶系統及其生物活性,全部源於溼熱條件下的微生物代謝所分泌的胞外酶。茶中多酚類物質的含量,是形成普洱茶品質的最重要的物質。經過渥堆、陳化後的熟普,湯色濃紅,苦澀度降低,證實了多酚類物質的大量減少,尤其是酯型兒茶素的大幅降低。在普洱茶的工藝過程中,隨著茶黃素和茶紅素的氧化、聚合,最後生成了表徵著普洱茶湯色紅濃的、大量的茶褐素物質。在其後的陳化過程中,由於微生物的作用,大量的可溶性糖、果膠物質及其水解產物,也會不斷地增加,改善著茶湯的甜滑與稠厚度。實踐證明,普洱茶的總體水浸出物是伴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遞增的,這也是普洱茶越陳越耐泡的主要原因。

對於曬青的生普,我們不必去過分關注其山頭、樹齡、海拔、茶區等,市場營造出的很多概念,其實是商業細分的產物。要明白:每個茶區,都有自己上好的茶品。每個茶區的樹種、海拔、加工方式和揉捻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可能會造成毛茶的香氣、滋味、湯色、氣韻以及耐泡程度的千差萬別。但是,有諸內必形之於外,好茶的品質具有共性,萬變不離其宗。

多少年後,當那些浮在表面的地域香、工藝香消失以後,我們曾經斤斤計較、花了大價錢的那些山頭茶,其內質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對於名目繁多的生普,只要能準確把握以下幾點,在尋茶問茶的過程中,就不會與好茶擦肩而過。一款預期良好的生普,幹茶芽葉肥壯,多茸毛者為上;湯色杏黃明亮;湯感粘稠細膩,水裡含香;瀹泡後,熱嗅無青草氣,無駁雜氣味,氣息清純;葉底,無明顯的低溫殺青造成的紅變葉;香氣持久而綿長,杯底花香、熟果香濃郁;茶意清涼,回甘迅速;茶氣剛猛而強烈;滋味厚重而醇釅;耐泡度高,尾水甘甜而有涼意,俗稱“冰糖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