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酸甜苦辣憶童年

酸甜苦辣憶童年

□黃伯益

家鄉有諺雲:

濛濛細雨溼衣裳,豆腐小菜敗家當。

居家過日子,節儉是第一美德。體現在吃菜上,就是以經濟為準,所以顯得有些不計口味了,酸甜苦辣,五味雜陳,什麼經濟就吃什麼。

雖然,每逢春節,家家廚房的門前都會貼上“一人巧作千人食,五味調和百味香”的對聯,那也只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

那雖是陳年舊俗了,於今的鄉村早已是五味調和百味香的盛世,但每每回想起那五味雜陳的童年滋味,仍有絲絲暖意湧上心頭。

1)五味之酸

老家人吃酸菜,不像是東北人有意為之。

蔬菜季節便防了斷青的日子,於是乎,家家便有幾口大醃菜缸。醃菜是件技術活,侍弄不好,鹹菜就醃成酸菜了。

小時候,家裡的蒜薹豇豆大都是浸泡酸了之後才開缸的。那個酸喲,用父親的話說,真叫酸得“咬人”。現在,我一聽到或想到鹽豇豆鹽蒜薹什麼的,仍會流口水。

酸菜儘管不討人喜歡,但它還是有其優點的,那就是下飯。一要酸蒜薹或酸豇豆足可以就一兩碗稀飯。

2)五味之甜

老家人沒有吃甜菜的習慣,卻有吃糖稀飯的嗜好。一碗稀飯拌糖擱涼之後,呼呼嚕嚕,一氣呵成。

究其實,甜食在老家是一種“禮節食品”。

來客人了,招待以糖荷包蛋;小孩兒過三天,得要請全村人吃甜麵疙瘩。

近來,鄉親們偶爾也會吃上一次糖醋魚,覺得甜菜還是好吃的。

3)五味之苦

可能是由於家鄉太窮,鄉親們吃苦吃怕了,所以,在飲食上,便將苦拒之於五味之外。

但是,他們並不拒絕吃苦藥。

在鄉親們看來,藥越苦,藥性才越足,便越能治病救人,良藥苦口嘛。一劑草藥他們會反覆熬煮了來喝,有的還嚼吞過苦澀不堪的藥渣。

看來,只要是有益於生命的苦,我的鄉親們還是吃得的。

4)五味之辣

在老家,辣椒的吃法也是有很多種的。

最簡單的吃法,就是將辣椒燒熟了就飯吃。另外,還可以將燒熟了的辣椒切碎,擱點鹽,放進一碗熱稀飯裡一攪和,就是一道家常菜——辣椒飯。

我曾硬著頭皮厚著舌頭吃了幾次,那真是紅光滿面,大汗淋漓。

最考究的一種吃法,就是將成串的辣椒掛紅、曬乾、鉸碎,加點熟芝麻或熟黃豆粒,裝進瓶裡,拿香油一浸泡,就是香辣可口的自制辣椒油了。

想吃辣,得撿那些尖頭細腰的線辣子來吃。

現在的辣椒又肥又大,越來越不辣,還有一股子青氣,鄉親們稱這種不辣的東西為菜大辣,也青椒炒大豆青椒炒肉絲地吃了起來。

那不是吃辣,而是在吃味了。

5)五味之臭

這裡的臭,就是老家有名的臭豆腐了。

臭豆腐有兩種吃法。

一種是臭豆腐卷。將二薄捲成卷,放進臭箱裡,一天一夜之後,便臭出了一身白毛。

吃時,打橫切片,放油鍋裡煎到兩面焦黃,擱荊芥,然後撒點鹽,噴點醬油,就可以了。

喜歡吃辣的,可以再放一些青椒,是佐灑佳品。但是,不臭。

真正臭的,是一種家釀的臭豆腐。

原料是鹽和大塊的水豆腐。先將大塊的水豆腐下冷水鍋裡煮透,晾涼,然後切成小丁,加鹽,裝進罈子裡,封了口,過上三五天就可以吃了。

真正出味,得等二十來天后,那些豆腐丁就臭成豆腐泥了,那味才正宗地道。

吃時,用勺子舀上一小碟,調上點辣椒油,就行了。

這種臭豆腐泥,聞起來特臭,吃起來卻特香。配上大米稀飯,實為味中絕對。

鄉親們說,臭得有味。不論什麼,有味就行。

6)五味之鹹

如果要說出老家人的正宗口味,那就是鹹了。

前面說過,老家人喜歡吃醃鹹菜,這主要是因為吃鹹菜既方便又省簡。

老家的鹹菜,有用大缸醃的。

製作簡單,但凡菜蔬之類的東西,洗淨了就可以整棵整塊地扔進鹽滷水裡浸泡,吃時再改刀切段。如鹽蘿蔔、鹽辣椒、鹽豇豆等等。

最好吃的是醃箭桿白,它比雪裡蕻更香脆,配上青蒜、紅椒和五花肉丁一炒,下酒又下飯。

另一種是用小罈子醃的。

這是一件較細緻的活。比如醃蘿蔔,將蘿蔔洗淨切絲後,用沸水燙一下,晾乾,放在盆裡用細鹽揉搓均勻,加薑末、韭菜段,醃製一會,再裝進小壇裡密封。有條件的人家,可以加白糖封口。

這樣醃製的小菜,不易變酸,吃起來脆香可口。

鹹菜中的上品,就是鹹鴨蛋。

醃製鹹鴨蛋也較特殊。積累了足夠的鴨蛋後,去野外弄回一盆黃土,和成稠泥,然後將洗淨的鴨蛋放泥盆裡打一個翻身,裹了層泥衣後,再在鹽碗裡蘸一層鹽,裝壇封口,十天半月就醃好了。

鹹鴨蛋洗淨煮熟,切開,白肉紅黃,色彩鮮豔,誘人食慾。裝在盤裡,還可以拼成菊花圖案,看得人美滋滋的。

不過,那時,鹹鴨蛋只有五月端午那天才能吃到。其餘的,都留著待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