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宋太祖趙匡胤是個什麼樣的人?武功高強,武藝高,武藝高,武藝極佳

都知道,宋朝是一個重視文治的朝代,統治者吸取唐朝滅亡的教訓,抑制武將的發展,重視文人治天下。但每個朝代的統治者,都是馬上得天下,宋朝也不例外。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武將出身,而且,在成為武將之前,趙匡胤還是一個行走江湖的俠客,為人仗義,好打抱不平。

相傳,趙匡胤的武藝很高,連少林寺最經典的少林拳法,都是他開創的。這套少林拳法的全稱叫“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又稱“太祖拳”。當趙匡胤結束自己的俠客生活,正式成為一名軍官的時候,他將平生所學進行總結,並結合了戰場的實際條件,創立了這套拳法。

後來,趙匡胤發達了,成為了皇帝,他原先的部下就公開宣傳這套拳法,並在民間開館傳授。宋朝初期,少林寺主持為了重新振作少林拳法,故邀請武林中各大拳法高手前來切磋武藝,而“太祖拳”也在邀請的隊伍之中。之後,這位主持觀看了各家拳法,取長補短,精心將其彙編成《少林拳譜》。

這就是少林拳法的起源,並且,在金庸小說中的《太祖長拳》,就是出自《少林拳譜》。

趙匡胤十八歲結婚,三年後,他告別妻子,開始了自己的俠客生活。但是,在趙匡胤出門闖蕩的前一年,契丹大軍不僅攻破了後晉的都城開封,還將後晉的君王石重貴給抓了。之後,後晉退出了歷史舞臺,而契丹一族則在開封建立了新的王朝,史稱“遼國”。

然而,後晉王朝的臣子卻沒有絕望,他們在晉陽建立了新的王朝,史稱“後漢”,該王朝的建立者是劉知遠。但是,契丹人卻沒有在開封站穩腳跟,因為,他們的國君耶律德光到處燒殺搶掠,犯了眾怒,被中原百姓趕了出去。之後,劉知遠乘機佔領開封,而且,在劉知遠去世後,他的兒子劉承佑繼承了大位。

都知道,開封是趙匡胤的家鄉,而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又是後漢朝廷的一位軍官。唐朝滅亡後,天下陷入混亂,各地方勢力爭相割據,企圖謀取天下。所以,那時候建立王朝和覆滅王朝都是很常見的事情,而百姓們經常要飽受各種戰亂之苦。在那種情況下,軍官是最吃香的職業,他們手裡有足夠的軍餉,且不怕任何勢力的欺負。因此,軍官的家庭一般都比較殷實。

在年輕時,趙弘殷只是一個遊蕩江湖的浪子。有一次,他為了躲避大雪,躲到了洛陽郊外的杜家莊門前。而杜家莊的僕人見到這一落難的壯漢,不僅沒有嫌棄,還將他請進屋來,用好酒好菜款待他。此外,他的運氣也不錯,被杜家莊的莊主看中,成了莊主的女婿。之後,趙弘殷成了杜家四女兒的丈夫,兩人相親相愛,生下了三個男孩、兩個女孩。

在長子夭折後,剩餘的兩個兒子是趙匡胤和趙匡義,兩人分別成為了北宋的太祖和太宗皇帝。相傳,杜家莊前面有一個小池子,人稱“雙龍譚”,這似乎預示著杜家莊將出現兩位皇帝,而事實也是這樣。

那麼,軍官家庭出身的趙匡胤,為何要出門去當俠客呢?

有人認為,是趙弘殷因為事業不順,不願意給兒子安排職位。

其實,不是這樣。

趙弘殷在這一行中待了多年,深知其中的情況。如果,立即把兒子安排進軍營,趙匡胤必須從士卒開始做起,這樣慢慢往上爬,是很難有好的前程。他認為,與其如此,還不如讓他出去闖一闖,說不定還能遇到貴人,為他的前程保駕護航。

那時候,有一本小說叫《趙太祖飛龍記》,其中,就記載了趙匡胤小時候的情況。他小時候比較淘氣,不喜歡讀書,經常跟父母對著幹。他從小就喜歡跟街頭那些遊手好閒的浪子混在一起,經常計劃著做一些不法的事情。因此,趙弘殷很是生氣,想跟趙匡胤斷絕父子關係。

這本小說的描寫,倒是非常符合那個時候的情況:趙匡胤就是因為家裡關係鬧僵了,才離家出走的。這就像《水滸傳》裡面的情節:梁山好漢被這世道逼得走投無路,只能落草為寇,成為法外之人。但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卻跟他不一樣,他喜歡讀書,且非常刻苦,是父母心中“好孩子”的形象。

趙匡胤身材魁梧,為人豁達,最重要的是武藝高強。他離開家鄉後,在江湖上闖出了一片天地,留下了很多傳奇故事。最後,這些故事被搬上了表演舞臺。

其實,像宋朝的開封、杭州這樣的大都市,城內都有娛樂場所,當地人稱為“瓦子”。瓦子裡有很多專供表演用的舞臺,舞臺大小不一,以供應不同的表演需求。而且,瓦子內部的表演專案很多,有舞蹈、歌曲、戲劇、講故事等,吸引了很多人。

戲子登臺講故事,是從宋朝中期才開始興起的,其內容除了《三國志》、五代十國的風土人情,還有一些名人故事。戲子透過自己的技巧,將觀眾帶入身臨其境的場景之中,讓觀眾看到酣暢淋漓、意猶未盡。後來,這些的故事不僅增加了婚姻故事、妖魔鬼怪、清官斷案等,還會講《水滸傳》、《三國演義》這類小說。且儲存在今天的故事讀本有很多,比如:《新編五代史平話》、《京本通俗小說》等。

但是,那本《趙太祖飛龍記》卻已經失傳了。在當時,這本書比較暢銷,在一本專門給朝鮮人用的漢語教材《樸通事諺解》裡,有這樣的對話:“我到市面上去買書,買了《趙太祖飛龍傳》和《西遊記》。”

此外,記錄趙匡胤行俠仗義的故事讀本,還有《趙太祖千里送京娘》。

書中記載,趙匡胤是一個路見不平必定會拔刀相助的俠客,他武藝高超,可以力敵萬人。因為,他在開封闖了禍事,不得不離家出走,開始自己的遊蕩生活。這一路上,趙匡胤必會懲治地方惡霸,將他們治得服服帖帖。他來到太原時,偶遇了叔叔趙景清。

趙景清在當地的清油觀當道士,他將趙匡胤留在觀中住了幾天。之後,趙匡胤在觀中遇到了一位美麗少女,一打聽,才知道她是被賊人搶到這裡的,現在不敢自己回去。趙匡胤同情少女的遭遇,於是,主動肩負起護送她回家的任務。途中,他們遇到搶少女的賊人,趙匡胤將他們打退,安全將少女護送到家。

少女的父母看到她回來非常高興,熱情款待了趙匡胤,還將他留了下來。之後,老兩口表示願意將女兒嫁給他,趙匡胤婉言拒絕了,起身離開。老兩口覺得不能理解:兩人一路相伴,走了上千里路,關係一定不一般,怎麼這個壯漢要棄自己的女兒而去?當即,老兩口認為趙匡胤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

而且,他們還責問女兒,逼她說出兩人的關係。少女說趙匡胤是一位正人君子,兩人的關係很正常,可是,她的父母卻不相信。之後,為了證明兩人的純友誼,少女選擇了自殺。

有一位日本學者專門研究過這些故事,在他看來,這些故事主要說明宋朝統治者不貪戀女色。雖然,宋朝在很多方面不如強盛的漢朝、唐朝,但是,統治者的潔身自好,卻是前面兩個王朝的統治者沒法比的。而且,在戲曲中趙匡胤是手持棍棒的一位英雄人物,甚至,與街頭巷尾的市井無賴是結義兄弟。

可能,大家覺得戲曲中的形象與歷史不符,但其實是相符的,此形象也得到了眾多史學家的認可。此外,趙匡胤成為皇帝后,史官們有意維護他的形象,於是,保留了他當遊俠時的豪爽習性,去掉了與市井無賴的廝混場景。而且,他的豪爽習性決定了他的很多行為,包括酒桌上做決定、微服私訪等。

可以說,這些都是早年留下的習慣,一時難以更改。

參考資料:

【《宋史·卷一·本紀第一》、《宋史·太祖紀一》、《宋人軼事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