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家居

《康熙王朝》裡,居功至偉的周培公,為何最後下場悽慘?

《康熙王朝》裡,繼位不久的康熙一直想透過削藩鞏固皇權。但由於朝廷操之過急、嚴重誤判形勢,不僅逼反了吳三桂等人,還使得察哈爾王也趁機作亂。

此時的清王朝風雨飄搖,坐困愁城的康熙也有些心灰意冷。周培公就在這個時候登場了,他與副將圖海率領由家奴組成的部隊,勢如破竹,很快剿滅了察哈爾王叛軍,穩定了局勢。

解除朝廷危機後,他又揮師直逼王輔臣。關鍵時刻他隻身前往王輔臣大營勸降,最終使其投向朝廷陣營,令康熙興奮不已。爾後,周培公馬不停蹄,又率軍南下,屢屢重創吳三桂。

吳三桂即將垮臺之際,明珠卻提出應節制周培公。不久,京城來旨,調周培公回京,把最後取勝吳三桂的機會讓給了圖海。經過五年奮戰,康熙終於平定“三藩”。

然而,立下不世之功的周培公最終卻不能容於滿洲貴族,被貶到天寒地凍的盛京。直到臺灣鄭經不斷侵擾東南沿海,朝廷再遇危機之時,康熙才又想到了周培公,想重用周培公攻打臺灣。

此時的周培公已經病重,卻依然忠心耿耿,向康熙推薦了姚啟聖,並獻上自己繪製的《皇輿全覽圖》。康熙御覽周培公積十年之功繪就的《皇輿全覽圖》,十分感動,深感愧對周培公。周培公不久離開人世,康熙為周培公亡靈守夜。

電視劇中的周培公有如此下場,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朝廷一直防範著漢人。周培公雖然為康熙盛世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終究還是漢人。就像姚啟聖出場時的介紹一樣,只是因為他是漢官,而又性格秉直,才受到排擠。

再說康熙早年,剛登基時原定恩師魏承謨主持大典,但最終因非滿人血統而被臨時替換。那時的康熙還因此和孝莊太后爭辯,時光荏苒,不管康熙多麼希望促進滿漢一統,最終還是會敗給權利和血統歧視。

再者,滿人的福利制度完善,從出生就有保障,八旗子弟內部缺少向上謀生的鬥志。和旗人不同,當時的漢人多有非常強的奮鬥精神,以致傑出的人才多為漢官。身為皇帝,自然是希望滿人更勝一籌。雖然朝廷極力強調滿漢一家,但總會有所不同。

二是周培公身上有中國曆來讀書人的骨氣、硬氣、傲氣。他骨子裡看不起像明珠和索額圖這樣的權臣,羞於與他們為伍,以致康熙也是既愛他又恨他。

畢竟伴君如伴虎,就連康熙兒時的玩伴、益友魏東亭遠派南京也要受到康熙的監視,更何況他周培公。其實說到底,還是皇帝的心思太複雜,想的比較多。

歷史上真實的周培公,又名周昌,湖北人士,生於公元1632年。他自幼喪父,隨母親一起生活,家境貧寒,勉強度日。但好景不長,周培公十歲時,母親在李自成作亂時喪命,自此周培公無依無靠,在衙門做一名小吏。

清軍入關,周培公開始為朝廷效力。康熙十三年,吳三桂起兵反清,策動陝西提督王輔臣在北方起兵呼應。康熙十五年,康熙帝任命圖海為大將軍,統轄陝甘征討大軍,周培公隨軍出征。

王輔臣擁兵自重,以驍勇善戰聞名,清將都有點怕他,不敢輕易進兵。他也沒把清兵放在眼裡,對10萬清軍圍困毫無懼色,目空一切。圖海一到平涼,諸將勇氣頓增,紛紛請命攻城。

周培公向圖海獻策,被召為主要幕僚之一。他認真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招降王輔臣是上上之策,並自告奮勇,主動請纓,最終勸降王輔臣,立下大功。

平定王輔臣陝甘叛亂後,圖海奏請康熙皇帝升任周培公為山東登萊道,並誥封其母孫氏為貞烈恭人,加贈夫人銜;其父封贈為朝烈大夫,加贈中奉大夫銜。

康熙皇帝還親自御筆為其母親孫氏撰寫祭文,規定了祭祀規格。此後,周培公在家守孝三年,後到山東任職,因與總兵官意見不合,難以繼續共事,僅在任三年,便辭官回到荊門家鄉。

康熙二十九年,西北蒙古族首領噶爾丹率眾反清。賦閒在家的周培公仍不時關注朝廷政事,希望復起,聞訊後連忙趕寫平叛“條呈”送到京城,被康熙帝採納,任命周培公為盛京提督,負責戍邊。康熙四十年,卒於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