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李世民經玄武門之變大功告成?遠沒有這麼簡單,反對他的大有人在!

李世民經玄武門之變大功告成?遠沒有這麼簡單,反對他的大有人在

武德九年7月2日,血腥的“玄武門之變”在長安城內爆發。為了爭奪大唐的儲君之位,太子建成與秦王李世民刀兵相見。

最終秦王李世民勝出,史籍記載是“殺兄弟於前殿,囚慈父於後宮”。之後,高祖李淵就坡下驢,先是冊封李世民為太子,並交代“軍國政事,俱決於太子”,等於是把大唐交給李世民了。緊接著,將秦王府舊將全部升遷,以輔助太子處理朝事;7月14日,李淵表達了要給自己加上太上皇的尊號,實際就是表明該退位了;7月27日,撤銷了李世民兼任的天策上將府邸,為太子的登基做準備;9月3日,高祖李淵頒下詔書,傳位於太子李世民。至此,李世民正式繼位登基,是為唐太宗,開啟了長達二十三年的貞觀統治。

從此處看來,好像太宗李世民從玄武門之變後,一切都順風順水,順利坐上了皇位,並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但歷史遠沒有這麼簡單,李世民經玄武門之變雖然成功上位了,但上位之初,反對他的大有人在。

現在我們提起李世民,首先想到的是大唐盛世、天朝上國,但這也是後期李世民逐步治理才有的曠世功績。太宗李世民繼位之初,唐是個破敗不堪的爛攤子,經過數年的統一戰爭,國力空虛、民不聊生。

而李世民首先想到的就是削藩,沒錯,大唐也進行過削藩行動。唐高祖李淵建立大唐,為了拉攏世家大族,升賞了一大幫光吃飯不幹活的官員。而對於太祖李虎的子嗣,更是隻要長大成年了,就給封郡王,所以李世民有一大幫王爺兄弟,而且大多沒什麼功績。

而太宗李世民為了裁撤冗官冗員,首先就拿這些堂兄弟們開刀。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的削藩可沒那麼容易,大多最後都激發了兵變,太宗李世民的削藩行動也是如此。

首先跳出來反對削藩是淮安郡王李神通,他是李世民的堂叔,曾有功於高祖李淵。他眼看著兒子們的王位被廢,到手的蛋糕被搶走,就倚老賣老公開反對了。

不過李神通只是口頭反對,並沒有付諸行動,而義安郡王李孝常就坐不住了。李孝常不是李唐宗室,他在高祖李淵起兵後,主動獻出了永豐倉軍糧,為李唐貢獻了大量的軍糧,因此後來被封為郡王。要說他的功勞,也只有這麼點,所以很擔心自己的王位被廢。

擔心歸擔心吧,他不像李神通光磨嘴皮子而不行動,而是主動聯絡了同樣不得志的長孫安業,以及廢太子李建成的舊部滑州都督杜才幹、右武衛將軍劉德裕等人,以李世民不孝為理由,起兵謀反迎立太上皇復位。

他們盤算的很好,但是忘了李世民是馬背上起家,很快便失敗了。除了內部的反叛,還有外部李建成的舊黨羅藝。

羅藝協助大唐擊敗劉黑闥後,曾入朝朝拜高祖李淵,並與太子建成交好、引為內援。而羅藝從來也看不起李世民,還曾鞭笞過李世民的部將,得罪過李世民。因此李世民繼位後,他日日惶恐不安,便伺機反叛。

羅藝可不是李孝常之輩,自隋末以來,他便是幽州、營州的一方諸侯,統兵近十萬。

貞觀元年,羅藝以閱兵為名將下轄的兵馬全部集中了起來,隨後便釋出矯詔,同樣以迎立太上皇李淵為名,起兵反叛。

李世民對羅藝的反叛極為重視,派長孫無忌與尉遲恭統軍迎戰羅藝的燕遼軍。不過羅藝的反叛剛開始便結束了,他自己想和李世民一較高下,但是他的部下可不想放棄榮華富貴淌渾水,所以唐軍還沒與燕遼軍接戰,羅藝便被自己的部下殺死了,頭顱被部下送到了李世民面前,成了邀功請賞的砝碼。

要說李世民的運氣還真是不錯,最大的敵人羅藝竟然因內訌而死,而之後雖然也時常有建成舊黨反叛,但那都是小股勢力,自然也不是李世民的對手。

不過因為這幾次反叛都打著為李淵復位的口號,所以在後來的日子裡,高祖李淵的日子雖然衣食無憂,但卻很少出現在公開場合了,這也符合了“囚慈父於後宮”的傳聞。

參考文獻:《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