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宋朝的兩次滅亡,第一次虎倒雄風在,第二次原因可笑,滅亡和救贖。

宋朝的兩次滅亡,第一次虎倒雄風在,第二次原因可笑

滅亡和救贖,屬於萬事萬物常態,死而後生,不算稀奇事。

歷史上,這樣的事也不少,比如:漢朝傳200年被新朝給滅了,又被劉秀給救贖了,西晉傳50多年被五胡亂華給滅了,又被司馬睿給重建了。有的重回巔峰,有的變半截王朝。

這屬於歷史常態,但其中經歷最為傳奇的,卻不是漢朝和晉朝,而是以弱聞名的宋朝。

這宋朝,絕對算中國史上最悲催的朝代,滅亡了兩次不說,有個特點還始終如一。

(宋朝繁華)

這個特點就是,大戰略上連續出錯。

第一次聯金滅遼,第二次聯蒙滅金,後世知曉歷史的人,無不扼腕嘆息,說亂令啊。

那麼,這一群由無數精英共同做出的決定,真就是瞎胡鬧的產物?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首先看,引發北宋滅亡的聯金滅遼戰略。

在施行連金滅遼戰略前,宋遼之間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關係也從死敵變成了宿敵。

因為宋遼關係的緩和,讓北宋不再擔心遼國的威脅,轉而專心對付又臭又硬的西夏。經過數十年辛苦耕耘,到聯金滅遼的當口上,西夏已然搖搖欲墜,就快要滅亡了。

(河湟開邊)

這戰績,在後世有一個特有名詞:

熙河開邊或河湟開邊。

經過這場前後二十多年的戰爭,北宋練就了一隻堪稱精銳的軍隊:西軍。

正是這軍隊的出現,才有了宋徽宗的自信。

在他看來,有這樣的軍隊,即便和遼國人對壘也是不落下風,甚至佔盡優勢的。

就在如此尋思的時候,金國人送上來橄欖枝,跟北宋說。

遼國太討厭了,一起幹他,你拿你的幽雲十六州,我拿我的其他地盤,行不。

這話說的,讓想當明君,卻輕佻的宋徽宗心動不已。

眼見金國在後面捅遼國刀子,按耐不住的宋徽宗派兵出擊了。那一刻的他,自覺是老虎,卻渾然不覺,其實自己是個病貓。

打的西夏節節敗退,就自以為天下無敵,可以跟金國一起瓜分遼國了。

(自認為不錯的西軍)

最後結果就是,一場靖康之恥,讓宋徽宗和宋欽宗都成了階下囚,蒙受漢人歷史上最大的恥辱。更難堪的是,這恥辱,幾無可以雪恥的機會!

如不是後續中興四將的奮勇,宋朝早就完蛋了。

西軍其實戰鬥力不差,只是遇見了一個奇葩的帝王,如果不是宋徽宗帶隊,何至於此?

北宋之滅,配合後續抗金戰鬥英雄不斷,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依舊有雄心的朝代,唯一的問題是皇帝不行,這個問題貌似在宋朝都無解,除了開國帝王趙匡胤之外,幾乎沒一個給力的。

隨後北宋變成了南宋,在南宋中晚期有一個同樣的問題,擺在了南宋君臣面前。

那就是,強大的蒙古崛起了,金朝危險了,是不是出兵打擊宿敵。

這一次,估計無數歷史愛好者會說,聯蒙滅金是戰略錯誤。

那麼事實真相如何?答案是非也非也!

這戰略錯誤的發生,源自一個可笑的理由,那就是南宋的對手金國不斷作死,作到最後,弄得自己和南宋都弱小到沒有了選擇權。

(形勢圖)

至於為何這麼說,拉一拉組時間線就懂了。

公元1207年,經過多年準備,南宋組織了一次北伐,目標恢復中原故地,這北伐就是著名的韓侂冑北伐。

這是一場失敗透頂的北伐,宋軍急火火出擊,被金軍打得節節敗退。

慘烈的戰果,讓宋朝知道,自己和金國人,戰鬥力差距有多大。

可如此強悍的金國人,居然幹不贏蒙古人,這蒙古人得有多厲害啊?對比過後,南宋君臣當然憂心忡忡。

一個如此強大的敵人,宋朝會認為他滅了金後會放過自己嗎?明眼人其實都知道結局。

公元1211年,野狐嶺戰役蒙金爆發決戰,一場兵力懸殊的戰役過後,金軍45萬人居然慘敗。

慘敗的金朝,成了新崛起的蒙古帝國背景板,也讓知曉訊息的南宋,大驚失色。

他們沒有宿敵被打敗的歡欣鼓舞,反而更加憂慮,憂慮於唇亡齒寒,憂慮於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強悍的蒙古人)

那個時候的南宋,還是有明白人的,奈何遇見了金朝傻蛋。

公元1214年3月,金朝因為打不過蒙古人,沒辦法的他們決定,遷都開封城。

這訊息一出,讓宋朝朝堂之上發生了分裂。

主戰派叫囂,趁他病要他命,主和派言語,金人都幹不過,見到蒙古人咋辦?

工部侍郎徐應龍就說“金亡,更生新敵,尤為可慮”。

這意思很明確,金國如何亡國了,蒙古將更麻煩,這個時候最該做的不是在金人背後捅刀子,反而是盡力幫助金國頂住,讓他們做北方屏障,要不宋朝危險。

拋開民族感情,只談國家安全,地緣政治,這無疑是在當時非常正確的意見,宋朝還是有明白人的。

就在南宋朝堂戰和兩派爭論不休的時候,成吉思汗的使者來了臨安,找南宋商量聯蒙滅金之事,結果當然是無功而返。

那一刻的宋朝,如果早一點決定和金朝和平,然後給金朝輸血,金朝也許還能延續幾十年。

可惜的是,宋朝人吵吵嚷嚷沒啥結果,而金朝和蒙古的形勢又起了新變化。

(糾結的宋朝)

金朝人的胡作亂搞,也讓這一切變了味。

公元1216年,蒙古人又來了,他們遠端突襲金朝,一舉打穿了金國防線,在金國大地上攻城略地,弄得大金烏煙瘴氣。

這個時候的金朝,主政的是糊塗蛋金宣宗,眼見在蒙古人那吃了虧,居然決定南下打宋朝。

妄圖用“取償於宋”的方式,恢復國力。

這騷操作,無疑是自絕於南宋啊。

那個時候的金朝,北邊蒙古人虎視眈眈,南邊還和宋朝開戰,作死也不是這麼作的啊。

最正確的辦法,應該是拉攏宋朝主和派,告知唇亡齒寒的道理,獲取宋朝的援助。

如此淺顯的道理都不懂,不是可笑是什麼?

後續的故事就很明瞭了,南宋主戰派立馬在朝堂佔據上風,宋金就此開戰。

這一打就打了七年之久,這七年間,金朝不僅和南宋開戰,還跟西夏打打難分難解,得罪了幾乎所有國家。

(金國半壁江山沒了)

公元1224年糊塗蛋金宣宗終於去世了。

一個糊塗蛋,可以毀滅一個帝王,這金宣宗就是這樣一個滅國君王。

金宣宗去世之後,金朝終於迎來了一個清白的君王金哀宗完顏守緒,他一上任就停止了和南宋西夏的戰鬥,致力於弄三國同盟,共同對抗蒙古人。

但,經過老爹七年作死,金朝早已半死不活,沒有了翻身的資本。

這個時候,上臺的金哀宗完顏守緒,唯一能做的只有節節抵抗,等待最後的死亡。

而南宋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原本有金朝隔著,還可以不直面蒙古人的兵馬,可半死不活的金朝,丟了無數領土,也讓蒙古人成了宋朝的鄰居。

一個惡鄰在側,想說拒絕不容易啊,即便你要拒絕,蒙古人也可以用強讓你不得不從。

就此,聯蒙滅金成了宋朝國策,只是這國策,是受迫的。

比如:公元1230年,窩闊臺攻陷金國鳳翔府,隨即拖雷提出借道漢中攻金國。

面對這侵犯南宋主權的舉措,也知曉蒙古狼子野心的南宋,難得達成一致意見,拒絕蒙古的要求,甚至殺了蒙古使者表達態度。

可最後結局如何?

蒙古人一見宋朝不聽話,立馬派兵出擊,直接在宋朝境內武裝遊行,穿過宋朝攻擊金國,宋朝完全無力做任何事。

(蒙古人蠻橫)

進入金國之後的拖雷部隊,在三峰山之戰打敗金軍,隨後蒙古兩路大軍兵圍開封。那個時候的南宋,根本不希望金國滅亡,他們知道自己面對蒙古會如何。但,完全沒辦法,以勢壓人的蒙古讓人無法拒絕。

開封被圍,金國旦夕滅亡的現狀,讓宋朝陷入了慌亂中,不知所措的他們,即不敢打蒙古,也不知道如何對付金朝。

這個時候,金國君王的糊塗秉性又一次爆發,他居然在開封陷落之後,選擇了逃亡蔡州,做困獸之鬥。

為何說,這是一個糊塗的舉措,就不得不說,金國在那一刻的其他選擇。

當時金國如果選擇向東,前往淮河以北區域,背靠南宋,依靠淮河水網做最後抵抗,絕對是南宋最樂於見到的結果,也是他們最方便提供幫助的結果。

選擇東進淮河,意味著走投無路的金國,將自己的後背交給了南宋,也意味著一個坦誠的示弱背後,熾熱的眼神。

這眼神無疑告訴南宋,你再不幫我,我完了,你也快了。

早已知曉利弊得失的南宋,如何會輕易地讓金國滅亡。

但,這最佳退路,金哀宗沒選,反而去了無險可守的蔡州。

這就意味著金國的滅亡,不過時間問題,也意味著,如果南宋還想要佔便宜,就要快動手了。

然後,宋朝選擇了聯蒙滅金。

事情的發展也如宋朝所料,退守蔡州的金哀宗被打的就要完球,快死的時候,依舊在做糊塗事,先是派部隊攻打四川,後來見打不下來又派人求和,指望宋朝援助。

如此首鼠兩端舉措讓人不齒不說,毫無戰略價值的蔡州平原地區,根本無法阻止蒙古人的騎兵,又如何有戰略價值?

(名將孟拱)

隨後宋軍在名將孟拱帶領下,開始為後續抗蒙戰爭做準備。

對,就是為抗蒙戰爭做準備。

因為統兵的孟拱是這樣說的:當權以濟事。不然,金滅,(蒙)無厭,將及我矣。

這話的意思就是,金亡是定局,不如借滅金戰爭跟蒙古緩和關係,也能給後續翻臉爭取點時間,利用這個時間做好準備工作。

由此可見,這金國滅亡前夕的聯蒙滅金,從不是主動為止,而是迫於形式下的不得不為。

這一切之所以會發生,都和可笑的金國帝王有關。

他們三番四次不顧蒙古威脅的各種挑釁,將原本可以成盟友的國家,一步步變成了敵對國家。

弄得原本有意幫忙的宋朝,一步步走上了聯蒙滅金的道路,可惜可嘆也可笑。

第一次,自以為厲害,結果悲劇。

第二次,弱國無外交,結果鬧劇。

行文至此,最大的感受就是一點。

國家和人一樣,最重要的事情,從來都是人清自己,唯有認清自己,才能有針對性的改進,遇見問題尋找正確的解決辦法。

宋朝的問題,就在於對自己的認知不清,最後再糊塗認知下,錯判形勢,配合扭捏的行事風格,錯過了時間,錯過了這幾,也錯過了國運,,,,,,